新闻中心 > 消费315 > 正文

把保健品包装成神药 价翻266倍

2019年03月14日10: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5034

  虚构“高科技讲座、军医现场看诊、航天员服用”等事实,通过对诈骗对象的精准筛选与会销推介,将普通保健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以高价销售。4个月间,李某等六人以此方式敛财38万余元。3月12日,北京海淀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六人九个月至三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不等罚金。

  记者获悉,这是海淀法院在半年内审结的第三起面向老年人销售保健品的诈骗案。其中一款进货价30元一盒的保健品,犯罪分子以7980元一盒售出,差价达266倍之多。

  法官提示,在高价购买保健品及类似情形中,消费者及其家属还要预防“次生诈骗”,即犯罪分子在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通过亲自实施或者倒卖被害人信息等方式,以可以办理退款、退税等理由,以缴纳税款、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继续骗取财物。

  案例

  投递老年刊物夹传单

  18位老人被骗买“神药”

  2018年9月,受害人吴女士收到邮政投递的新一期老年文摘,其中夹着“高科技产品介绍通知”,通知单上介绍了一些高科技产品,有空气净化器、破壁机等,并留了电话号码。吴女士电话咨询后,对方得知她是从老年文摘的通知单内获得的联系方式,便说他们要进行高科技产品讲座,必须是65周岁以上的退休军人、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才有资格去参加。吴女士表示符合条件后,对方通知其携带通知单和证件去听讲座。

  讲座中一位自称“李主任”的人开始播放航空航天视频,并介绍了“航天部”研发的某保健品,说该药成分保密,之前只供给航天员等人员服用,但现在可以让大家都吃上。李主任给大家引荐了一位“纪医生”(现已故),称其为某航天员的医生,可以为大家提供咨询。

  纪医生号脉后,告知吴女士其已经大面积脑梗,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严重白内障且视网膜萎缩。吴女士刚刚在医院完成体检并无异常,纪医生告诉她不要相信医院,并劝她赶紧吃某保健品,有助康复。在纪医生和李主任的劝说下,她最终花费5.16万元购买了某保健品。

  吴女士回家后发现自己购买的是保健品,不是包治百病的药品,遂报警。得知该信息后,李主任主动表示想上门谈谈,并表示可以退还全部费用,吴女士依然要报警,李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该团伙其余五人亦全部投案。

  根据六人交代,他们在马路上拦截邮政投递人员,给予好处费后让邮政人员将传单夹在老年刊物中投递。涉案的“神药”其实是一款增加骨密度的保健品,研发背景为虚构,根本不能治病。而纪医生也不是医生,是诈骗团伙用每天600元的酬劳雇来的“演员”。经过一系列操作后,进货价150元每盒的保健品最终售价为8600元每盒。

  2018年5月至9月间,六人举办多场会销形式销售药品,经公安机关核实,共18位老年人受骗,金额总计38万余元。

  公诉机关以诈骗罪对六人提起公诉。庭审中,六人对所涉罪行供认不讳,除吴女士涉案钱款已于当天发还外,李某等三人另行退赔了11万余元。

  法庭审理后认定,被害人以高价购买保健品,并非因为其作为保健品的价值,而是相信李某等人虚构的能治百病的信息,属于因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故李某等人的行为不是单纯的消费纠纷,而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财物行为,最终对主犯李某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三万元;对五名从犯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至九个月、罚金二万元至一万元不等。

  宣判后,李某等六人未提起上诉。

  披露

  冒充专家高价销售

  进价与售价差266倍

  主审法官介绍,这是海淀法院在半年内审结的第三起面向老年人销售保健品的诈骗案件。该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案件犯罪手法升级的趋势。海淀法院刑二庭姜楠法官统计了2014年至2018年北京市范围内审结的14起同类案件(含4件分案审理),总结此类犯罪分为获客+推介看诊+销售三阶段。

  在获客阶段,犯罪团伙会进行目标对象筛选,瞄准有购买力、防范意识相对较低的老年人群体。10起案件中6起是通过现场发放传单获客,一起是通过电视广告,两起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电话推销。该案中所采用的通过贿买邮政人员精准投递,首次进入司法视野。

  获客过程中,犯罪分子均涉及冒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身份,名目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康复中心、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膳食与健康惠民工程、绿丝带健康用油组委会、全民健康工程组委会、中国营养协会等,既有真实存在的机构,亦有犯罪分子虚构组织。

  以上案件中,70%的犯罪手法为通过会销,即以召开推介会、介绍会、免费体检、旅游等方式实现当面销售,另有三起案件为电话、电视销售,证明会销形式诈骗依然是目前的犯罪高发区。全部案件经由一线销售人员联络后,会销现场及电话推介中均由犯罪分子(雇佣)冒充医生完成看诊,其中40%的案件属冒充中医,30%的案件属冒充军医。

  为促进销售,案件中犯罪分子均谎称被害人罹患重病,手法包含用仪器为患者检测并编造检测结果;收集患者指甲毛发、伪造体检报告;或通过销售人员套取被害人身体状况信息,而后由“医生”夸大病情。

  销售人员再次筛选后,集中邀请具有购买意愿的被害人参与体验等互动环节,并通过限购、即将售罄、优惠等手段刺激购买。一款进货价30元一盒的保健品,犯罪分子以7980元一盒售出,差价达266倍之多。

  提示

  发现受骗留好证据

  并谨防“次生诈骗”

  海淀法院法官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人将虚构身份、夸大疗效、高价销售保健品行为理解为民事纠纷,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如果销售者所虚构事实已经达到使购买者陷入错误认识而购买的程度,该种行为就达到了诈骗罪的标准。

  法官表示,该类案件与民生关联紧密,在司法方面呈现出涉众性,被害人集中分布于65周岁以上的老人。法官提醒大家,遇到此类情况,应当及时报警并尽可能固定证据,这样既有利于挽回个人损失,也有利于打击此类犯罪。同时,该种行为不宜过分苛责老年被害人,部分影视作品中将被害人塑造为寻求温暖、贪小便宜且执迷不悟的形象,并不完全符合实际。该类犯罪设计精巧、针对性强、分工明确,且自我迭代迅速,对其有效打击需家庭、社会、司法机关形成合力。

  此外,法官提示大家,在高价购买保健品及类似情形中,消费者及其家属要格外预防“次生诈骗”,即犯罪分子在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通过亲自实施或者倒卖被害人信息等方式,以可以办理退款、退税等理由,以缴纳税款、手续费、保证金等名目继续骗取财物。(记者 朱健勇)


文章关键词:保健品 神药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褪黑素、抗糖丸…90后养生焦虑推动保健品新一波

    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微信好友里的保健品代购,可以看出它一直在推荐购买助眠的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而消费者不是容易“上当”的中老年,反倒是90后成为购买主力军。

  • 儿童保健品市场监管需要更严格

    儿童保健品市场需要加强治理,严查严打非法添加、虚假宣传、非法传销等行为,建立儿童保健品生产经营的新秩序。

  • 整治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须出重拳

    据媒体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增高的、补钙的、益智的……形形色色的儿童保健品被爱子心切的家长们送进孩子的口中。和老年人往往被套路购买保健品不同,儿童保健品多是家长主动选择,虚假宣传、随意忽悠让家长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 “网红”保健品能治糖尿病?没中毒已是万幸!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病之一,现代医学还无法治愈,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得不终身服药。但在浙江台州,却有一家网店宣称,有一种食品能代替药物降低血糖。对此,稽查人员立即进行了调查。

  • 保健品消费人群超两成是“90后”

    左手枸杞、右手美容仪,啤酒里加点枸杞,可乐里放点党参……这些带点自嘲的调侃对象说的是“90后”,当第一波“90后”开始陆续面对失眠、脱发、油腻发福等问题时,养生也成了出镜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融360发布的家庭饮食调查报告显示,现在营养保健品消费人群已经超两成是“90后”。

  • 规范保健品市场 莫让“银发族”再被“套路”

    日前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严禁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推销“保健”产品服务、严禁向入住老年人非法集资。

  • 保健品骗局:用假话洗脑 看人下套 只为谋财

    喝竹盐水可以降血压,甚至可以治疗脑梗;一杯来自地球深处的“能量水”,对红斑狼疮、肺炎、中风、高血压、痛经都有疗效;沙棘产品吃一个月,彻底治好糖尿病……《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保健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乱象,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

  • 保税产品鱼龙混杂 进口保健品不建议“海淘”尝

    跨境电商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以便捷的方式、低廉的价格购买海外产品的需求。然而,网购进口保税产品并不同于一般网购产品,面对这一新生事物,网购买家们还存有一些认识盲区;同时,现实中还有一些无良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以普通商品冒充保税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税产品的信誉。

  • 保健品当药卖 浙江8岁女童服用10个月后险些失聪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昨天,浙江省消保委公布了2018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涉及二手车、房地产、保健品、美容等多个行业。其中不少案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3·15”前将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保健品

    昨天,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之后,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专项行动近期会集中发布查处、问责情况。此外,今年3月15日之前将集中销毁一批假冒伪劣保健品。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