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否上一本,取决于很多因素,学校也很难提前三年做保证。
“保证您的孩子三年以后高考一定在一本以上,否则巨额赔款。我们是全县第一家敢和家长签合同的学校。”——日前,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二中的告示火了。其中提到要针对全县前2300名优秀学生开展合同制培养计划。若高考成绩未达一本,将给予1万到5万元的赔偿;若考入名牌学校,则给予10万到30万元的奖励。目前,合同制培养计划已被紧急叫停。
近年来,“抢生源大战”早已屡见不鲜,但像该校这样敢打包票的,还真不多见。这样的做法,本质上是违规争抢生源。这看起来有些无奈:淅川二中并非当地最好的中学,招生并没有太大优势,所以想通过这个合同制培养计划来吸引优质生源。
但违规就是违规。今年5月16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招生工作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时间、招生方式进行统一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
而在相关政策第五条,也明确规定了关于“宏志班”招生的规范制度——“宏志班招生对象为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而淅川二中在合同里承诺的“县前2300名只要签署合同都编入宏志班,免除三年学费”,显然违背了河南省教育厅的规定。
对于学校来说,都希望能招到优质生源,但以合同的形式跟学生和家长“做交易”,违规不说,也有违教育规律和教育初衷。事实上,学生能否上一本,取决于很多因素,学校也很难提前三年做保证。
可以预见,若这类包票没作废,涉事学校方面势必会将压力传导给教师。一级压一级,很可能让应试教育变得更加严重。更何况,和学生签订这样的合同,没准还会让部分学生心存侥幸,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内生动力。所以说,这里存在各种不妥。
中考不日将至,对于部分学校争抢生源的行为,要予以严格规范,要避免学校间违规争抢生源。“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对于学校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增强教学能力才是王道,一味打难以兑现的包票,一味拿钱做招牌,或许也是在砸招牌。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侵害,也对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为及时预判疫情及疫情防控对消费合同类纠纷涉及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因疫情“不可抗力”解除旅游合同,旅行社应予免责并全额退款?配送效率低、货物漏发,生鲜电商客服反馈不及时怎么办?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房企纷纷开设“线上售楼处”,真房源问题是否能得到保障?
“怎样才能解除这份为期20年的旅游合约?现在每年旅游一次就被捆绑消费上万元,我们真的是被套牢了。”北京的徐先生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
如今,“先预付、后消费”的商业模式,不仅在实体店被广泛使用,在网购平台也越来越常见。随着暑期消费旺季临近,商家们纷纷推出预付消费等促销活动。
远离消费陷阱,规避消费误区,提升消费体验,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服务,您的每一条投诉,每一次对消费的建议,都可能会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