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精彩活动 > 正文

都市流行听文学 刘先琴作品朗诵会在瓦库茶馆举行

2019年07月29日10:25  来源:映象网消费频道

5034

  映象网讯 7月28日,郑州市瓦库茶馆内,高朋满座,朗诵家们用声音演绎着诗歌散文的意境,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聆听者。

  

  “瓦库朗读”是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大河朗诵艺术团联合举办的沙龙公益活动。该活动每月最后一天周末,以“名家”、“名作”、“名篇”为主题,邀请一位名家、精选一本著作,以朗读方式品味佳作内容,听众可以在现场与作者和嘉宾进行交流。这种形式的活动带来的文学熏陶和艺术享受,很快得到认可,已成为都市人群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次活动的作家刘先琴,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她20世纪80年代开始业余文艺创作,后入职新闻队伍,在新闻报道文学创作领域均有建树。业余时间创作的诗歌散文出版多部文集,长篇报告文学《玉米人》获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记述南水北调重点工程的报告文学《淅川大声》获首届杜甫文学奖,30万字文集《今生有缘》被推荐参加2013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活动现场,朗诵家们深情诵读的散文《今生有缘》、《喊妈回家》、《淅川大声》等作品,令听众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潸然泪下,引发内心深处的感动。

  

  现场嘉宾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副主席李静宜认为,刘先琴的写作是有担当的写作,是跨文体的成功实践者,是真诚的写作。作为同行,嘉宾河南日报高级编辑高李丽说,我第一次这样专注地接触作家刘先琴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感受是“直端大”。直就是正直,端就是端方,大就是大气,她的选题切题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主旋律的;站位高端,叙事宏大,铺排饱满,思考缜密端正;刘先琴写作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跨界。跨界就是两栖,跨界的风险在于,用文学的笔法写新闻,容易被批评不客观;用新闻的笔法写散文,又会被指责缺乏形象缺少文采。今天朗读的文章,让我们领略到“跨界”的新鲜:诗报告,既有诗的激情韵律和节奏,又具备事实的准确和记录,“跨界”积累到这样的境界是文体的创新,文笔的纷繁,文采浓淡自如自然。“跨界”让先琴从工作模式演化到生活模式,提升着她的职业成就,重塑着她未来的生活。

  

  刘先琴在接受采访时说,瓦库邀请函上的“著名”二字,一直让我不安。她认为,无论文学的写作还是新闻的写作,都是用文字和这个世界发生联系,写作者的形象和高度,就是他笔下文字的意象,以及在阅读者心中构建的思想的高度。我非常感谢今天的朗诵家,用他们的音色,他们的思想滋润了我的文字,给我的文字插上美丽的翅膀,这种形式和读者在纸上看字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感谢活动的组织者、朗诵者以及前来聆听的朋友们,我会记住你们,记住生命中这个重要的日子。(王志华)


文章关键词:刘先琴作品朗诵会 瓦库茶馆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