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极一时的无人货柜在各大写字楼、CBD中遇冷后,其目光便转向了社区。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市部分社区内安置了无人便利柜,其中,朝阳区十里堡东里的住宅社区中,一家名为“在楼下”的公司投放的无人便利柜,便利柜中除了水饮之外,还有水果、面包、卤味、日常用品等商品出售。不可否认,无人便利柜对于社区便民服务来说是个很好的业态补充。但是,与传统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柜不仅品类太少,毛利率低,并且由于运营成本、配送补货等问题掣肘,令无人便利柜沦为“鸡肋”。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需要大规模投放设备“烧钱”抢占市场,仅仅依靠其基本业务很难存活下去。针对其成本、效率、供应链等关键痛点,对零售业态以及零售全链路进行变革,来实现自给自足,是当前无人便利柜面临的首要问题。
简版便利店
近期,在国家不断出台政策的加持下,便利店业态无疑成为了当前最热点的话题。传统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柜都在不断的抢占市场。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走访各大社区发现,一款品牌名为“在楼下”的无人便利柜出现在北京市多个社区中。
赵驰/摄
据企业官网显示,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7月成立,是一家致力于构建城市零售新生态的创业公司。在楼下在成立三个月时间内便完成过亿人民币早期融资,资方包括 IDG资本、元璟资本、九合创投和山行资本。2018年5月,在楼下再次获得千万级美元的 A+ 轮融资,IDG资本领投,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元璟资本跟投。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楼下控股人除主要创始人张致和外,还包括九合创投创始合伙人、百度创始人团队成员的王啸,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等也持有少量股权。
目前,在楼下无人便利柜已落地在北京市朝阳、海淀、昌平、通州、丰台、大兴、房山等区域内的社区。
在楼下无人便利柜一个机柜占地面积大约6平方米,商品最多库存240种,2640个,支持人脸识别、微信等支付方式。记者看到,在楼下无人便利柜中不仅有水饮、休闲零食等商品,还有水果生鲜、面包鲜食、卤味熟食等需要冷藏的商品售卖。
赵驰/摄
记者了解到,在楼下无人便利柜不仅能在现场通过自助的方式购买商品,还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外卖平台等多渠道进入购买入口。同时,还推出满增满减、打折券、限时特价等多种促销方式。此外,在楼下还支持办理付费月卡、季卡、会员专属权益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再一次购买。
从品类上来看,与传统的无人货柜相比,其品类会相对丰富。但是与便利店还是不能相提并论,这样的无人货柜看上去更像一家精简版的便利店。
此外,从价格上来看,在楼下便利柜中的商品要比部分便利店中售价便宜,以一瓶“康师傅茉莉蜜茶”为例,在楼下无人便利柜中售价为3元,而某些便利店或其他零售业态售价为3.5元。
北京商报记者多次致电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咨询相关事宜,但是并未回复。此后,记者以加盟商身份致电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咨询加盟事宜,客服表示,加盟事宜将由公司市场部专人联系并介绍。但截至发稿前,记者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毕竟不是便利店
无人零售业态从红极一时到哀鸿遍野,其实也就经历了2年左右的时间。纵然无人便利柜在便民性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导致众多资本抢占赛道,但是仍有不少人并不看好这种新零售形态,一些专家认为无人便利柜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痛点。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江澜表示,由于扩展周期长、购买人数影响货架收益、配送成本高等原因导致其不看好无人便利柜。此外,还有人认为,无人便利柜品类太少,毛利率低等问题也是掣肘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无人便利柜主要有“开放”与“智能”两种模式,一种是开放式货架和冰箱,另一种是自助贩卖机。在楼下便利柜属于自助贩卖机。对于在楼下无人便利柜中的一些生鲜类的商品来讲,如果在保质期内未能销售出去的话,这些商品将成为废品被处理,这部分损失对于运营方来说,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损失。
北京商报记者7月28日在现场的在楼下便利柜中看见,便利柜中还存放着7月23日生产的卤味商品,其保质期为7天到9天不等,这些即将过保质期的商品,未被消费者购买,那么对于运营方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耗。
除此之外,尽管与传统自助贩卖机相比,在楼下无人便利柜内的商品品类丰富了不少,但是,其品类仍然不足以和便利店、超市等零售业态来比较的。
赵驰/摄
一位住在十里堡东里的年轻社区居民表示,自己没有使用过无人便利柜:“小区周围就有很多大型超市、便利店,与超市和便利店相比,无人便利柜售卖的商品品类太少了,尽管无人便利柜价格与超市、便利店差不多,但是一般还是愿意去超市。”
另一位居民陈阿姨则表示,一般到晚上,附近便利店都关门了,才会有一些年轻人会来这买点吃的。对于自己为什么不在便利柜中购买商品的原因,陈阿姨表示,担心自己操作问题,而且怕买错退换货不方便等因素,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着急,都会选择去超市购买。
缺乏核心优势
诚然,无人货架以入住人员密集的社区、写字楼等区域为主,货架上提供零食、饮料等产品,方便消费者选购,消费者不用再离开社区、走出办公室,解决“最后100米”的问题。同时,作为社区内便民性服务业态的一个补充,能够解决消费者一时之急,但是长远来看,无人便利柜存在的一些短板仍然未得到更好的解决。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青松认为,在电商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依然重视线下门店的重要原因是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和服务,是线下有温度感的购物体验。无人店无法与顾客像邻里一样交流互动,无法深耕商圈。他补充说,“无人”零售业态在较长时间内作为补充业态存在;前端主要采取有人服务+自助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无人商店的种类从便利店延伸向其它品类延伸;无人商店短期内无法盈利。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梁威博士则认为,对消费者来说,无人便利柜尽管能够24小时营业随时满足消费需求,并且为消费者就近购买提供便利,从而优化消费体验。然而,当前无人便利柜内的商品以快消品等商品为主,商品品类较少,与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匹配度不高。
此外,对于一些水果、卤味、鲜奶等保鲜类的商品来讲,尽管在保质期内不影响销售,但是商品的口感会受到存放时间的长短影响。
对于无人便利柜未来的发展,梁威认为,一是探索跨界发展,丰富无人零售业态的功能;其次,应用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无人零售业态,基于无人便利柜平台集聚的人群画像、消费特点等,及时调整商品种类和功能,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
杨青松则认为,技术发展为商业赋能,商业的核心是主线。以供应链为例,无论是传统零售、电子商务、还是无人店,核心的业务流程没有发生变化。无人零售存在明显的前端点位扩张与后端供应链建设不匹配问题,尤其是一些新进入零售业的企业,加强供应链能力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