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大促期间,有不少消费者遭遇了抢到“特价机票”却出不了票,进而被要求退票的情况。据了解,这些特价机票之所成为空头支票,原因是商家工作人员在价格投放时存在严重的操作失误,由于订单数量和金额特别巨大,不得不对所有失误操作的报价单进行撤销,且只能给予500元的赔偿金。
毫无疑问,这次“失误”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无论是对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然而,“失误”可以理解,但造成的后果是否就能简单地“情有可原”呢?根据第三方平台“出行保障”要求,若商家无法按照订单约定出票,而买家另行购买机票时产生差价的,应由平台上的相应代理商承担。由此而见,“出行保障”是第三方平台与代理商共同为消费者作出承诺,若代理商失约,平台方也应该首先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即使代理商操作失误,那平台方作为信息审核发布方,是否要承担部分消费者的损失,这也值得商榷。
既然第三方平台打出“出行保障”的旗号,也应该拿出相应的作为。第三方平台与代理商都应该主动作为,积极与消费者沟通联系,拿出更符合消费者预期的补救措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消费者的损失与影响。既然出现失误,就要有承担失误的勇气。这注定是一项亡羊补牢的工作,但只要拿出更多真心与诚意,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