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有多少想象的空间?该如何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学习场”这样的大胆构想被提出来,说明转型的道路越探越宽,已经跳出了原有的“书店+”思维。实体书店业转型已经成为共识,但不管转向哪里,主业都不能丢掉,不管形式怎样变化,都应该以坚守书店的核心价值为前提。
据《文汇报》1月10日报道,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加上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动,我国书店数量不断增加。据2020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报告,目前中国实体书店数量超七万家,2019年国内关闭了500多家书店,但新开书店数量超4000家,书店总量与增加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传统的实体书店是阅读的一方坚实阵地,如今,付费自习室也悄然兴起,成为多元阅读和满足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趋势,在很多城市渐渐落地开花,市场前景广阔。从某种程度上说,付费自习室是“知识付费”在线下的延伸和拓展,消费群体很大。然而,为什么付费自习室没有开在早已熟知的、形态成熟的学习场所书店呢?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说付费自习室这种盈利模式有多么好,也不是说书店也应该开付费自习室来蹭热点,而是在探讨书店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有多少想象的空间?该如何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
根据《2019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的内容可见,2019年,网店图书零售码洋规模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4.9%,规模达715.1亿元;实体店继续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24%,规模为307.6亿元。这说明,越来越多人习惯在网上买书,实体书店仅靠卖书,未来堪忧。
考虑到书店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扶持书店发展的政策。以北京为例,2019年共计有239家书店获得实体书店项目扶持,扶持资金近1亿元。然而,如果离开了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一些书店恐怕有生存问题。对于多数书店来说,没有情怀是做不大的,仅靠情怀又很难坚持做下去的,书店能挣到钱才能长久。
一些书店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根据相关报告,2019年实体书店行业的一个基本态势就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尝试,卖书的同时还提供咖啡和文创产品,这几乎成了一种潮流。这些“书店+”的探索满足了一部分人消费升级的需求,却存在有流量没销量的窘境:打卡、喝咖啡的多,买书的少。此外,咖啡、文创产品本身有自己的市场蛋糕,留给书店的已是很小一块。
于是,不少业界人士开始聚在一起探讨一个话题:书店重做——重做书店的价值,塑造全新的行业品牌形象。“学习场”的构想随之被提出来,即全天候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收费的学习场景,让消费者将线下付费学习的消费活动与书店紧密关联起来。这既包括了付费自习室的形式,也包括付费讲座、与知识付费平台共办活动等等。一些书店已经做了类似的尝试,比如河北省秦皇岛龙媒书店去年组织读书会、家居收纳讲座等40余场收费活动,每场人数、收费等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效果不错。
实体书店业转型已经成为共识。“学习场”这样的大胆构想被提出来,说明转型的道路越探越宽,已经跳出了原有的“书店+”思维,重新定义了书店,试图让其他行业主动+书店。
实体书店转型虽是必然,但不管转向哪里,主业都不能丢掉;不管形式怎样变化,都应该以坚守书店的核心价值为前提。书店始终应该是社会的文化绿洲、大众的思考净土、全民阅读的牢固阵地。而让书店的荷包鼓起来,这样的坚守才会更有底气。
打开手机里的外卖平台App,搜索想找的书店,把想买的书加进“购物车”结算,几十分钟后,外卖小哥就会把书送到顾客手里。
疫情仿佛给影院、剧场、书店等文化场馆按下了暂停键,一批文化产业如出版业、实体书店等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与此同时,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出增长之势。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校园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图书经营品种、规模与本校特点相适应的校园实体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建。
人脸识别、5G网络、物联网识别技术、扫码支付……当新技术与实体书店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年7月初,全国首家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在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正式开门迎客,给读者带来全新购书体验。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5G高速网络,还能24小时随时进店阅读选购,让读者无时无刻都能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