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首页 新闻 财经 娱乐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车 房产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医 科技 法制 城建 体育 公益 视频 商城
映象消费
映象首页 > 映象消费 > 滚动播报 > 正文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话语体系反抗的无力性

2017-02-16 16:56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网络流行用语以其非主流文化的潮流化被网络社会所追捧,并甚嚣网络之上.

摘要

  自从网络兴起之日开始,网络语言就成为世人的日常语言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网络流行用语以其非主流文化的潮流化被网络社会所追捧,并甚嚣网络之上,近年来,也大有从线上走向线下之势。借助与文献法、视觉观察法与内容分析法,不难发现:网络流行用语有着解构性和戏谑性的特质,并因此引发了一种狂欢性的消费。然而,这种狂欢性事实上是一种反抗。网络流行用语以集小众身份进行认同、颠覆和解构主流、宣泄和调适的方式对我国的主流话语进行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因其传播主体以及受体和使用时间地域的限制,再加上我国主流话语体系因其强大的生命力所体现出的包容性,最终使这种反抗只能是一种无力的反抗,使它只是以一种对抗的姿态加入了主流话语体系。

  关键词:网络流行用语;主流话语;反抗;无力性

  A STUDY ON THE INABILITY OF NETWORK BUZZWORDS

  TO RESIST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SYSTEM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twork, it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ur daily life’s impression which network language. Network buzzwords are liked by non-mainstream culture of the trend of being sought.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trend that network buzzwords from online to offline. By mean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visual observ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not difficult to find: network buzzwor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onstruction and joking, thus lead to a carnival consumption. However, in fact, this carnival represent a rebel. Network buzzwords fight against mainstream discourse system with minority status identity, subvers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the mainstream, catharsis and adaption. Bu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use of time and space, and the inclusiveness of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system. the rebellion can only be a kind of weakness resist. In the end, network buzzword are join the mainstream discourse system with the confrontational attitude.

  Key words: network buzzword; mainstream discourse; resistance; inability

  绪论

  作为一种较为动态的社会符号的表征,网络流行用语不仅能够敏锐的反映语言的最新发展的动态,还能够及时地反映时代的变迁。除此之外,它也是当今网民心理展现的重要表征以及时代语言发展的流行趋势,且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诸多学者都对此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情,根据既有的对流行用语的研究,笔者发现国外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网络语言和网络符号生成原因、网络语言与文化关系等等。国内关于网络流行用语的研究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语义、句法、心理、传播等角度,或以模因论、关联论、等作为理论依据,比较系统地对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界定及分类、语言变异规律、网络语言规范及语言学意义、社会学意义、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作为网络话语体系之一的流行用语事实上反映的是对精英话语体系的一种反抗,然而,现有的研究仅仅是论证了其反抗性,并没有进一步地去探究网络流行用语与当今主流话语体系之间的关系。

  一、 管窥网络流行语与主流话语体系的构建

  网络流行语用,顾名思义是在网络上的为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较为流行的语言。在此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了解下“流行语”。毋庸置疑,流行语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流行文化。首先,此流行必须是以某种新鲜并可以重复操作的事物样态或行为方式为载体;其次,流行是一种自愿的、无组织的大众行为;再次,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周期性的大众传播过程,并在不同的社会层级上发生和传播;最后,它是大众表达社会性心理诉求的手段。一如童兵所说的,流行语即是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惯用的一套新词汇。作为人们喜欢多用的实兴语言,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表达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是舆论微变的表征。

  鉴于此,笔者认为网络流行用语是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实时或相对延时的形式,以文字、数字、字母和符号为主要载体,存在于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博客上,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那部分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具有解构性和游戏性。

  主流话语体系其全称应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在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理所应当的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它的主流话语应当是由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之人等所发出来的。最为典型代表的即为我国的“党媒”所发出的话语。如:人民日报、求是、解放军报……,它们所发表的文字一般代表的是主流话语。当前,我国的主流话语体系是与中国实践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充分显示当代中国人对价值理念、发展愿景、民族传统的理解,从而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又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普及化,增强全社会对科学理论的认同和自信。

  二、 网络流行用语反抗性之呈现

  网络流行用语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它也具有与亚文化同样的特质,即:对主流文化的反抗。然而,这种反抗是如何呈现的呢?

  (一) 集小众进行身份认同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但是,当主流文化占据社会上所传播的文化中的几乎全部的江山之时,那些具有自己不同的认同、不同喜好的人却找不到自己的团体,被认为是异类。同时他们的文化也被认为是非主流的,并带有一种劣质文化的嫌疑。

  网络中的流行用语则为上述中成为异类之人提供了一个建构与其有着同样爱好的人的身份认同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聚集在一起。这些人通过社交媒体使偶然的孤立的抗争形成了一种亚舆论场。在这个舆论场内,他们“解构与建构”现行的主流话语。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解构权威,建立特定群体对语言及话语的另类诠释、另类理解和另类表达。如至今仍然在被人活用的网络流行用语“屌丝“一词。“屌丝”一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自傲与自卑混杂的身份文化。这种自傲和自卑的调适是心理不平衡趋向平衡的机制。当然,这种调试也是网络流行用语对主流话语的一种抗争。而舆论场的共振赋予了对“屌丝”一词持认同态度的群体的抗争以合理性和身份的认同。

  上述所说的“屌丝”一词仅仅只是众多网络流行用语中的沧海一粟。无独有偶,今年的“蓝瘦香菇”、“小目标”、“撩”、“老司机”、“狗带”、“洪荒之力”、“感觉身体被掏空”、“你胖没关系 我们瞎”、“可以,这很清真”……诸如此系列的词语,与网上的各式各样的贴吧一样,无不是聚集了对此有强烈认同感的人对此进行大肆的传播。

  (一) 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反叛

  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中,网络世界中的一些活跃的主体们开始大战拳脚,对精英话语体系和主流话语体系进行颠覆和解构。迫使主流话语、精英话语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边缘文化,遭逢着被结构的危机。还以“屌丝”一词为例,事实上,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反抗与破坏并存的草根文化。它以其解构性、戏谑性、颠覆性对传统的占据主流地位的话语进行着侵蚀和消解。最初之时,屌丝通常用作称呼“穷、丑、矮、挫、撸、呆、胖”的男生。他们相貌丑陋,收入微薄,工作低贱,喜好美女耽于幻想。性格上,屌丝懦弱却善良,但又缺乏自我反思、毅力及改变生活的能力,他们被看做是“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时代的悲剧”。在无形之中渲染着一种灰色的、略带消极倾向的负面情绪。这对于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主流话语而言,无异于是完全相反的方面。

  网络流行用语似乎意在于无形之中对精英人士等所构筑的社会秩序和话语体系进行一种颠覆和反抗。约翰·费斯克曾在《理解大众文化》提到“亚文化”理论”,他认为:亚文化代表的是一种反抗性的文化,是与母辈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迥异的文化形态。作为亚文化一种的网络流行用语也同样是如此。起创作主体,传播主体以及接受的客体,都在以主流的话语体系为蓝本,对其进行颠覆,从而展现自己的特性,这不能不说是非主流文化对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话语体系的一种抵抗。

  三、 网络流行用语对主流话语体系反抗的无力性

  无数人断言这是一个没有互联网即无法运作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娱乐狂欢化的世界。网络流行用语借助互联网的庞大以及其特性,以世人无法察觉的速度风靡着。在前两个章节中笔者已经论述了网络流行用语、主流话语体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并详细地说明了网络流行用语对主流话语体系的反抗性是怎样呈现的,但,事实上,这种反抗性是无力的。

  (一) 传播主体的限制

  网络流行用语的传播主体是草根人群,它认为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没有权势”的一个特殊的不被重视的群体。他们还正处于人生的奋斗阶段,并未进如社会的主流圈。其所创作的亚文化的灵感也多来源于他们处于边缘地带的实际体验。网络流行用语颠覆其本来的涵义的意义即由此种体验所凝结而成。

  借助于网络的开放性,草根阶层的创作者们有了推广自己文化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下迅速地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进而形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群体。但事实上,这种文化小群体的存在某种层度上只是充当了社会“泄洪槽”的作用。他们所创作的那些文化并没有被主流的话语体系所承认,他们所传播的地域也只能限于网络上或是对其有特殊兴趣的人中。在网上对流行用语进行传播之人并不是当今社会的精英人士,他们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与精英人群和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人相比,不值一提。在当今的我国,主流媒体对主流话语的宣讲,还是占据的无比重要的地位,没有这些精英人群、主流媒体的背后支持。网络流行用语只能是一时的在特定地域使用的话语,它会时时刻刻进行更新,且几乎不能运用到主流的话语体系中。

  (二) 主流话语体系的包容性

  党的十八大以以来,习近平总书着重阐述了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相关的问题,而此意识形态话语正是在我国占据主流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党的执政话语体系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就是“8·19”讲话中的“两个巩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于此,与我国核心价值观相背的网络流行用语的反抗性怎么可能会起到较为强大的作用。更何况,在主流话语体系的背后还有党媒、人民在其背后作为支撑,有着强大的资源和群众基础。

  另外,我国的主流话语体系也在随着社会的变革,被赋予着新的内涵,它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体现着时代的话语意义。以《人民日报》为例,这两年来,其文章中陆续使用“元芳很忙”“屌丝”“给力”等这些网络流行用语,并且一些其他的媒体也在报道中使用过诸如《绿茶婊只是明骚,女汉子才是暗贱》《马年将到,“草泥马”给你拜年了》等标题。掌握着主流话语权利的媒体使用网络流行用语一方面体现了草根话语的影响力、渗透力的增大,开始引起主流官方媒体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着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试图打开。不过,最为注意的是,由网民建构的网络流行用语,正在被主流话语体系所收编,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无疑从侧面再一次验证着网络流行用语对主流话语体系反抗的无力性。

  四、 结语

  网络的发展永远都在以一个我们无法体会的速度发展着。网络流行用语也早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因其解构性、戏谑性被人们所喜爱。它以集小众身份进行认同、颠覆和解构主流、宣泄和调适的方式对我国的主流话语进行反抗。然而,这种反抗因其传播主体以及受体和使用时间范围的限制,再加上我国主流话语体系强大的生命力所体现出的包容性,最终使这种反抗只能是一种无力的反抗。并且网络流行用语所体现的对抗性并未对原有的主流话语体系进行或者试图进行革命性的对抗,而是以一种对抗的姿态加入了原有的话语体系,而二者的对抗更多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

  参考文献

  [1] Jacques Ellul.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trans.John Wilkinson.New York:Alfred A.knopf,1964.138-172.

  [2] Dich Hebdige.Subculture:The Meaning of Style,London:Methuen,1979.112-123.

  [3][美]尼葛洛庞帝著, 胡泳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4]厦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美]约翰·费斯克著, 王晓钰等译.理解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杨润陆.现代汉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孙祥飞.新闻传播学热点专题80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10]金石.从模因视域看网络流行用语[J].新闻界,2010(01):118-119.

  [11]李明洁. 作为流行文化的流行语:概念与特质[J].武汉大学学报,2013(01):113-118.

  [12]范学亮.2014年网络流行用语考察[J].青年记者,2015(04):27-28.

  [13]梁利文.近五年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述评[J].前沿视界,2016(07):24-26.

  [14]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大学,2008.(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梦云)

(责任编辑:王涛)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