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便利店的春天来了?北京将允许便利店售药

2018-12-04 11:00:39   来源:工人日报

5034

  日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了19条创新举措,为便利店发展“开绿灯”。此举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北京便利店的春天来了”。

  《措施》中,“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说明,受到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允许便利店卖药”广受关注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便利店便民功能升级扩容的期待。而随着北京便利店发展按下“快进键”,整个行业的竞争也会趋于激烈,供应链能力、营运团队的执行力、后台的信息化水平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

  北京便利店发展进入 “ 快进 ” 模式

  与上海、广州、深圳相比,北京的便利店发展“起跑”较晚,加上此前诸多限制因素,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有人将不利于北京便利店发展的条件总结为“三个半”:半条街、半年、半天。

  具体而言,相对于南方城市,北京路面较宽较长,过马路往往要走地下通道、天桥,街对面的便利店就在眼前,走过去却要花不少时间;北方冬天冷,人们不愿出门,便利店冬天生意受影响,“生意只能做半年”;北京的居住、工作、商业分区明确,相距较远,各个分区便利店,生意好的时段也就半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三个半”因素对北京便利店发展确实有一定影响。此外,还存在另一个潜在的南北差异,与南方消费者喜欢小店文化不同,北方消费者往往喜欢大店消费,倾向一站式购物体验。因此,从根本上还是要进一步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增强对便利店业态的认可。

  此次《措施》从“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网点布局”“加大资金支持,降低经营成本”“深入推进‘放管服’,简化注册流程”“改革经营许可,创新监管模式”“规范执法检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规范提升,培育品牌优势”6方面提出的19条举措,在王洪涛看来,“力度大、涵盖范围广、可实践性强”,无疑将为北京便利店发展按下“快进键”。

  此前,北京市商务委员会表示,北京将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市连锁便利店门店数达到6000家以上,实现每个社区原则上配置两个连锁便利店的目标。

  放开了便利店在药品经营上的限制

  “连锁便利店可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申请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的可由企业总部统一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在为便利店发展“松绑”的若干措施中,第13条“改进食品药品经营限制” 因为放开了便利店在药品经营上的限制而备受期待。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而在非处方药中又分甲类和乙类,药品标识的颜色分别为红底白字和绿底白字。其中,乙类非处方药相对安全性更高,如板蓝根颗粒、四季感冒片等。

  这意味着,在北京,今后消费者遇到伤风感冒、头疼胃痛这样的小病,出门找家便利店就能买到所需药品。

  事实上,尝试在便利店里售卖药品,北京并非首例。

  早在2015年,福建省就已出台相关政策,允许连锁便利店设置便民药柜。2016年4月,莆田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7年,沈阳市公布《沈阳市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验收实施细则》,其中指出“以连锁或特许方式经营非药品的企业可以申请经营乙类非处方药专柜”。

  走访中,记者发现,消费者对于便利店卖药普遍欢迎,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药品质量和药品价格上。一些消费者认为,在便利店买药,可以躲过药店店员的“花式推销”,方便省心,但是药品质量的保障还需要监管细则的跟进;另一些消费者则期待,便利店卖药无需增加租金和人力成本,能够促使药价相应下调。

  受访便利店则表示,售卖药品对于丰富商品品类、增强便民性肯定是利好消息。这些天偶尔也会有消费者进店询问是否有药品售卖,但门店尚未接到相关通知。也有店员表示,售卖药品的资质审批可能比较难。

  那么,便利店可以售药,是否会对药店经营产生冲击呢?

  对此,王洪涛认为,药品在商品分拣、有效期管理等方面比常规快消品更有管理难度,对便利店来说药品并不是核心品类,售卖药品与便利店搭载出版物、音像制品、代收代缴等综合便民服务功能一样,是锦上添花的服务增项,可以增加消费者黏性,但是并不会对药店生意产生大的影响。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便利店

  20.7%,这是2017年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长速度。《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报告指出,近两年,随着北京持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改善便利店营商环境,以及各大便利店品牌竞相进入北京市场,北京便利店的增速在一线城市中居于首位。

  随着北京便利店市场跑马圈地的展开,竞争加剧不可避免。

  王洪涛强调,商家在开疆拓土时应保持有序竞争,避免出现抢店、哄抬房租、人才不正常流动等现象,在发展速度和管理运营能力之间掌握平衡,特别是人才的培养要相应跟上,培养更多的“内生式”人才。在王洪涛看来,供应链的能力、营运团队的执行力以及后台信息化水平都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关东煮、特色甜品、现磨咖啡……对于很多资深便利店爱好者来说,提起某一品牌的便利店立刻就能说出店里相应的“网红”产品,而这正是便利店打出的“个性牌”。随着各大便利店连锁品牌在北京的跑马圈地完成,便利店也必将进入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竞争阶段,面对“北京需要什么样的便利店”这道考题,给出各自的答案。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便利店里都设有供消费者喝饮品或者简单就餐的休闲区域。王洪涛解释说,在日本,有的便利店会越做越大,从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200多平方米的大店,甚至还会与药店进行合作。但是,“不论是专注小面积的‘小而美’,还是适当扩大面积的服务升级,最终都是在往一个趋于高效的面积靠拢。”

  记者 王维砚


文章关键词:便利店,北京,便利店售药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无人到店"窘境下的突围 家电企业渠道加码直播带货

    在被称为电商直播元年的2019年,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头部主播大火,二者凭借自身强大的带货能力与话题性在双11前后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同时也使得直播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 7-11河南首店将在明年落地

    12月18日,全球便利店巨头7-11与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后者将获得7-11便利店业务在河南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是速冻食品巨头三全食品的全资子公司。

  • “腾笼”后如何“换鸟”?看转型路上的北京“动批”

    “腾笼”后如何“换鸟”?疏解整治后如何提升?如何抓住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过去的“动批”,到今日的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北京市西城区正探索解决之道。

  • 北京2批次日用消费类产品不合格 TATA、绿芝岛上榜

    4月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产领域日用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该局近期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领域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5种日用消费类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依据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和相关标准检验,发现1批次木门、1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饰面层耐划痕性能和覆面表面的耐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易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 北京市12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家乐福所售大闸蟹在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2批次不合格样品中,由北京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广渠门店经营的阳澄湖大闸蟹,因镉(以Cd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上榜。

  • 大商官宣郑州金博大店明日闭店

    3月30日上午,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一楼中庭,大商集团、大商郑州地区集团高管在此召集该店员工举行会议,现场宣布该店将于3月31日正式关闭,即将张贴闭店公告。同时,该店全体员工分流至该公司在郑州市场的其他门店工作。

  • 教育部发文叫停以"量子波动速读"等违规培训 个别仍在"隐身"售课

    1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教育部发布查处通报后,此前活跃的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关门停业。但也有个别机构,选择将线下培训转为线上授课,或者是将“量子波动速读”改称“成像速读”等类似名称,继续招生。

  • 电子烟网售被禁 部分烟企减产八成

    日历翻进11月,电子烟行业迎来了“地震”。11月1日,两部门发文禁止网售电子烟,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店铺下架商品。电子烟监管的大闸正式落下。

  • 真“ZARA”也撑不住了?武汉集体关店 更多大牌也关店!

    近日,武汉所有的ZARA门店突然全数闭店,引起大家的关注。虽然随后Zara表示后期还会再开的,但却引发大家对实体店“关店潮”的关注。数据统计,2019年在美国零售商关闭9300多个店铺,创历史新高。而在中国,拉夏贝尔、达芙妮等关店潮,更是让人深刻地体验到实体店的难。

  • 联想总裁组团进店直播带货

    4月25日下午,联想以中国区高管组团上直播的形式,在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出现在北京多处联想旗下门店,通过直播形式在惠商小店、乐呗商城、天猫等直播平台上,和用户连线,作为联想“锦鲤”为直播间的“老铁”介绍产品、放送福利。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