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万条陌陌数据库出售,售价仅200元人民币?昨天有爆料显示,在网上有约2600万陌陌数据出售,包括用户的手机号和密码,来源是3年前撞库。不过经验证,这组数据中的密码并不正确,一些手机号不存在。
事件
3年前撞库数据再度被出售
据微博博主lxghost透露,陌陌的约3000万条数据在暗网出售,有多个卖家都有相关资源,价格仅为200元,但不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一个约2600万条的在售数据包括手机号和密码。据卖家介绍,这批数据的来源是3年前撞库而来。数据规模总共3161万行,包括手机号加密码或者仅手机号,其中含密码的数据是2592万行。
卖家还特别警告称,“本人未有大批测试能力,故无法确保数据能登录陌陌或者可搜索到陌陌账号的概率,这一点敬请谅解。”
截图显示,这些陌陌账号和密码被整理成一个GVIM文档,在截图的20个手机号码中,仅有3条无对应密码,其余在手机号后都标有密码。
另一个3000万条数据库的介绍显示,这批数据是2015年7月17日被写入的,总条数3161万条,包含的字段有手机号和密码。卖家介绍称,“数据中密码有空白项,但这部分所占比例不到1%,就算去掉100万条,还有3000万条。”并申明:“本数据不保障现时有效性,只适合撞库等用”。
验证
密码不正确或陌陌号不存在
不过据验证,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存在很大问题,北青报记者随机验证了几个账号发现,多个账号显示“该陌陌号不存在”,还有的显示“账号或密码错误”。
例如数据中的136xxxx9535,在登录时显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是否找回密码?”在找回密码时则需要通过手机号码进行验证,他人无法直接进行登录;而152xxxx0634则显示“该陌陌号不存在”,说明数据库数据存伪。
为何会有密码错误或账号不存在的问题?据猜测,一种可能是因为数据库本身有问题,由于暗网是一个匿名网站,上面的数据可能存在捏造等情况,而这些数据是用于出售的,因此很可能是有人捏造数据库而骗取钱财;另一种可能是,三年前存在类似数据库,但陌陌方面已经进行一些措施,提示用户修改密码或在此期间部分用户注销等,目前来看这批数据的利用价值已经不大。
追访
数据库泄露事件缘何时有发生
在信息化、数据化的今天,数据泄露事件并非个案。11月30日,万豪酒店集团披露,旗下喜达屋酒店的一个顾客预订数据库遭到入侵,有约5亿顾客的信息可能遭到泄露。被泄露的信息包括姓名、生日、电话号码、护照号码甚至包括支付卡号码及有效日期。
据业内人士介绍,万豪事件是被“拖库”了,在黑客术语里面,“拖库”是指黑客入侵有价值的网站,把注册用户的资料数据库全部盗走的行为。而陌陌事件中提到的“撞库”,是黑客将一个网站的数据库尝试在其他网站进行登录,由于很多用户喜欢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黑客就可以用之前的数据库登录新的网站,盗取用户在新网站的财产和资料。
“用户要避免在不同的网站使用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以避免被撞库”,一位安全专家表示,“当然,贩卖和购买公民信息是违法的,这些售卖和购买数据库的网友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大安全时代,数据泄露事件并不是单一厂商的密码泄露,而是一直以来或明或暗的安全事件——个人、信息安全行业、公司实体都无法置身事外,需要建立一个协同联动的机制和体系。
一份汇总分析了84个国家的《2017年的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显示,数据泄露原因方面,62%的数据泄露与黑客攻击有关;81%的数据泄露涉及到撞库或弱口令。导致数据泄露的主要手段分为技术手段(黑客入侵、软件漏洞、恶意木马)、非技术手段(内部人员泄密、非有意识泄密)。
最新消息
陌陌回应:他人无法仅凭手机号和密码登录用户账号
昨日晚间,陌陌公开回应了关于用户数据安全一事。
陌陌称本着对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负责的态度,现就此事说明如下:第一,这个所谓的三年多前通过撞库得来的数据,跟陌陌用户的匹配度极低。多家媒体测试验证的情况显示,返回的也都是错误信息。第二,陌陌采用高强度单向散列算法(用户密码被单向加密成密文,但不能通过密文还原为明文)加密存储用户密码,因此任何人无法直接从陌陌数据库中直接获取用户明文密码。
陌陌最后表示,“请陌陌用户放心,陌陌采用包括密码验证、设备验证等多重校验机制,以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任何人在其他设备上仅用手机号和密码试图登录陌陌账号,都会触发短信验证码等多种信息验证措施,他人根本无法仅凭手机号和密码就登录用户陌陌账号。”
网经社旗下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商上市公司市值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上市电商新添17家,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66家电商上市公司,总市值达6.45万亿元。
“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竟然不一样。”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大数据杀熟”,你怎么看呢?实际上,在线视频平台的VIP服务猫腻还很多,不信,你看!
在“删库事件”发生7天后,昨天微盟集团公告称,截至3月1日晚8点,在腾讯云的协助下,经过七天七夜的努力,被删除的数据已经全面找回。由于此次数据量规模非常大,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和线上体验,微盟将于3月2日凌晨2点进行系统上线演练,于3月3日上午9点数据恢复正式上线。
2019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节点。推进人工智能落地,我们应当如何作为?不少受访专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并有望塑造出新业态。
春节将至,人们线上线下购买年货的氛围浓厚起来。自1月上旬起,天猫、京东、苏宁、考拉等电商平台相继推出了年货节,为2020年第一场促销节加足马力。通过梳理各大主流电商披露的相关大数据报告,记者和您一起看看今年的年货消费又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受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影响,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现了明显下滑。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081.3万部,同比下降38.9%,其中2G手机34.6万部、4G手机1500.3万部、5G手机546.5万部。
“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一系列疫情防控环节都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通过中国科协组织的网络采访时表达出这一观点,获得科技、产业等各界普遍认可。
据媒体报道,有卖家在网上以两角一张的价格售卖几十万张戴着口罩的脸部照片。这些照片部分是“网络爬虫”从网上搜集到的面部照片,另一部分则是人们上班打卡或进出小区门禁时拍的面部照片。买家买这些照片,主要用于训练算法的精准度,也有可能用于申请信用贷款,甚至注册公司。
疫情期间,“宅经济”快速升温,电商、外卖等线上平台订单量火爆,以往一些在线下提供的实物和服务消费,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线上销售。
11月初,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了舆论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与安全的讨论。而不久前,“ZAO”APP的兴起也让AI换脸走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AI换脸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影视、娱乐等各方面,甚至是淫秽视频。这引发了社会对人脸数据是否可能被滥用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