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曝光:“电商客服”来电要退款?有人被骗数万元!

2018-11-26 10:22:18   来源:央视网

5034

  今年4月份,家住河南省平舆县的张女士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因为张女士之前购买的童装被检测出甲醛超标,商家正在退款。然而就是这样一通电话,却让张女士莫名其妙被贷款了近4万元钱,怎么回事呢?

  "电商客服"来电退款 消费者莫名欠债4万元

  对方在微信上说,张女士需要先从这家电商平台的贷款平台借钱,随后这笔借款将和衣服的退款一起返还。当天,张女士先后4次借款,并将借来的近4万元钱全部打入对方指定的账号。

  

  直到第二天早上,张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刻报了警。警方通过对张女士提供的转账账号和微信号码进行摸排,确定这是一起隐藏在境外的电信诈骗团伙所为。

 

  进一步侦查发现,这起电信诈骗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非法贩卖公民信息和银行卡的庞大网络,并锁定了70多个倒卖公民信息银行卡的QQ群,确定了226名参与买卖公民信息和银行卡的犯罪嫌疑人。

  

  警方随即于今年8月分赴上海、安徽、湖南、宁夏等地,抓捕了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共查获银行卡488张,个人身份证信息2万多条。目前,公安部已经通知各地公安机关,正在对剩余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协查抓捕。

  引诱个人办卡 公民信息层层加价遭贩卖

  据警方调查,这些涉案的银行卡和公民信息都是成套收购、出售的,里面不仅包括开卡人的身份信息、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卡、U盾等物品,有些还包括微信和支付宝账号密码。那么,上万条的公民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流入犯罪团伙手中的呢?

  

  据嫌疑人交代,这些银行卡,都是有人自己开卡后,以200元到500元不等的价格自愿出售的。而没有固定收入的务工人员,是出售这些银行卡和个人信息的主要来源。

  犯罪嫌疑人 史某:我接触到的一般都是劳务市场的人、无业游民,或者打零工的。你告诉他办银行卡,一张200块钱,这么一说,他肯定乐意。

  另外,一些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学生,也是出售自己银行卡和个人信息的主要群体。

  

  警方调查,这些银行卡和公民信息流入收卡人手中后,经过层层加价,最终会被诈骗、洗钱等犯罪团伙大批收购。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刑侦大队大队长 李刚:在群里明目张胆地就说我出手一套四和一套六。一套四有身份证、U盾、银行卡、手机卡;一套六在这四样的基础上又加了两个,微信号和QQ号。

  

  犯罪嫌疑人 张某:你可以加国外的华人群,有博彩公司需要卡的。往国外卖,一开始是一套1500元,后来是一套3500元。

  培训机构员工泄露万余条个人信息 获刑4年

  而在北京,11月22日,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就开庭审理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而泄露信息的人竟然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 从2011年起,为培训机构招生的何某,开始通过网络收集公民个人信息,他通过加入网上“猎头QQ群”等方式,非法购买、交换、收受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

  

  公诉人表示,经鉴定,涉案计算机硬盘内提取出公民个人信息相关数据936万余条,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间,被告人何某通过微信与他人交换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经鉴定,何某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一万余条,以交换的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258条。

  

  何某电脑内的数据涵盖面广,信息详细,其中包括众多公司的内部通讯录,除了详细记录客户的姓名、所属部门、手机号等信息外,公民身份证号码、家庭详细住址、甚至银行存款信息、房产信息、健康生理等隐私也在其中。据统计,其中属于公民个人财产、通信内容等敏感信息100万多条,涉及公民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6万多条。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何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牟芳菲:从事相关的工作,一定不要有猎奇心态。比如,看到别人的信息,收集一下,这个可能会触犯法律。更不能以此谋利,向其他人提供。那么,提供的行为够了一定的数量标准,就可能会触犯刑法。


文章关键词:电商客服,退款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薅羊毛"灰产链调查:带粉丝利用退款服务规则诈骗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利用“闪电退款”服务规则诈骗网购平台被起诉,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评论称,“把自己前途都薅没了”。

  • 2020年直播电商用户规模有望超5亿

    直播电商不断提升消费活力,2019年双11全天淘宝直播带动成交近200亿元,其中,亿元直播间超过10个,千万元直播间超过100个,双11启动仅63分钟淘宝直播带动的成交额就超2018年双11全天。这并非顶点,直播带货仍在快速增长,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直播电商用户规模有望达到5.26亿人,在网民中占比过半,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9160亿元。

  • 一季度电商直播超400万场

    一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宅经济”成为市场热点。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家居用品、厨具、健身器材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比增长超过40%;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键盘等居家办公用品销量也呈现10%以上的增长。

  • 下单容易维权难 生鲜电商真“鲜”方能长久

    作为人们“宅家”生活的重要后盾,中国生鲜电商在防疫期间迅猛发展。订单激增的同时,网购生鲜“不新鲜”等差评也随之频现:“菜叶都蔫掉了,这还能吃吗?”“买的三条鱼到手,其中有一条竟然变质发臭了!”……但下单容易维权难,一些平台售后服务较差,客服面对消费者反映的质量问题,往往敷衍塞责甚至态度生硬,让消费者心里更加窝火。

  • 中消协:电商直播购物受年轻群体青睐 超3成遇到过问题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消息,今日,中消协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就当前直播电商购物及消费维权领域中诸多特点进行解读。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缺乏足够耐心和信心,同时,冲动消费较严重且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 同款商品不同价 电商陷“杀熟”争议

    付费购买了电商平台的VIP会员,购买同款商品时价格反而比非会员更高?昨天,天猫超市回应,被质疑的大数据“杀熟”实属新人专享价,但仍有网友表示难以理解。

  • 电商牵线 吃货助农 电商为滞销农产品插上翅膀

    连日来,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在关键时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介入农产品销售,以自身的平台、渠道、资金、信息优势,为滞销农产品插上翅膀,有效帮助滞销农产品进入城市的消费市场,实现供需双赢。

  • 跨境电商主动化“危”为“机”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多国在出入境、物流、海关监管等方面监管趋严,跨境电商行业迎来大考。同时,当人们“宅”在家里,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进口消费走向更加常态化。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广东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3.4%。今年2月,天猫国际、京东国际、考拉海购等进口跨境电商平台订单大增。

  • 阻击电子烟 法律“身份”仍待明确

    11月1日,距离立冬还有一周时间。但对电子烟行业来说,监管的“严冬”却在这一天提前到来了。当天,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告,向电子烟发出“线上全面禁售令”。禁令迫使电子烟含恨缺席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