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阶梯式电价”、“阶梯式水价”,即按照用户消费的(水)电量分段定价,价格随用量增加呈阶梯状逐级递增,用得越多,价格越高。这样定价,可以引导人们节约能源。
但你听说过“阶梯式流量费”吗?
中国移动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将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陕西7个省市率先试点推出手机资费阶梯套餐,套餐之外,国内手机上网采取阶梯式的单价模式收费。
你也许会问,难道手机流量也和水电一样,需要用价格引导人们节约吗?
其实,恰恰相反,阶梯式流量费是用得越多越便宜。
流量用得越多越便宜?
早在上个星期,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就发布将推出阶梯套餐的公告。新套餐月使用费为18元,包含80分钟全国主叫分钟数、来电显示,全国被叫免费。套餐之外的国内手机上网流量采取单价模式收费,根据用户每月使用量分为4段,价格最低至0.005元/MB,也就是折合5元/GB。中国移动在公告中表示“用多少就付多少钱,越用越便宜。”
如今,用户打电话发短信越来越少,流量的支出越来越高,流量也成为三大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9月份,国内手机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已经突破了5GB。流量经营也成为运营商的主竞争方面,推出了诸如大流量套餐卡,互联网应用免流量卡等多种玩法。
不过,18元/月的套餐并没有提及套餐内赠送免费的流量。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正式的套餐具体细则还没有公布,相关新套餐内是否赠送流量还存在模糊,还要看具体的推进情况。
3年前已有尝试
实际上,三大运营商在2015年已经在“阶梯式流量费”方面做了尝试。比如:
用户流量使用0到100M之间,单价为0.15元/M;
100到500M之间,单价为0.08元/MB。
不过,当年手机流量套餐还在1元10M的阶段,1G流量则需要近乎百元的成本。
由于计费方式过于复杂,用户流量使用增长较快。2015年运营商推出的手机流量阶梯定价,反响平平,后来不了了之,业内人士印象也不太大。
而今年的这一次试点,是工信部在8月份发文鼓励之后,三大运营商首次正式推出流量阶梯套餐业务模式。
此前工信部表示: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为用户推出根据使用量给予优惠折扣的阶梯定价式资费方案,2018年应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出至少1种,满足部分用户的消费需求。
工信部的文件意味着,三大运营商均将推出手机流量、宽带等方面阶梯定价方式。业内人士认为,流量阶梯定价有望降低整体的手机套餐价格;而且,运营商也是借此为更大流量的5G时代业务模式做探索。
对于此次运营商的阶梯定价尝试,业内人士是如何评价的呢?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介绍说,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价格下调非常快,三年之前,大家还在说1M流量资费多少,现在大家已经在说1G流量多少价格了,这个变化时间是非常短的。
目前,运营商因为竞争过于激烈,经常推陈出新,价格套餐的价格也越来越低。
但这位内部人士也表示,阶梯定价一个问题是,价格上跟不住市场变化。如果大面积采取阶梯定价方式,运营商每天工作就是重新调价格了。很显然这种只能针对部分人群,还要看前期探索模式的结果。
运营商此举的背景与用意
中关村信息消费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包冉:
现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一方面,流量经营成为业务营运主体,传统的语音短信及电信增值服务衰落;另一方面,在流量经营上,基础业务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降价提速的政策要求,而在高端应用领域,又面对互联网巨头和众多互联网创新者的强大竞争。
所以,今天的运营商可以创新之路无非三条:
其一,精耕细作基础流量经营,做好守住流量管道生意的基本盘;
其二,努力尝试在移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领域,与互联网巨头良性竞合;
其三,未来通过5G撬动物联网、智能交通(如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新的大片蓝海。
基于上述背景,来看运营商启动流量阶梯计费的运营策略,其战略和市场定位一目了然:
第一,这是响应政策号召,即为价格高度敏感型、流量需求波动型的用户,提供一个框架式的解决方案;
第二,这是精细化流量运营的题中之义,即不再一刀切式的以大包套餐作为营销手段,而是通过精细化分割,达到更精准的流量收益,同时提高用户的主观体验,也为一部分用户切实降低成本;
第三,对于用户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套餐,或选不选择阶梯计费式的消费方式,这完全要看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这一点上,运营商应该尽到告知义务,应该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将阶梯计费的新消费方式广而告之。
上市半年后,电商平台苏宁和京东打响iPhone11系列降价的第一枪,最高幅度达1600元。业内从业者直言,旗舰品牌的降价,可能会引发国内4G手机的跟随降价,毕竟,摆在消费者面前的还有越来越亲民的5G手机。
最近市场上各家调研机构,陆续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行,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全球手机销售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相对于往年,普遍有10%以上的下滑。
1天搞定卫生间装修,3天搞定全屋装修……采用预装式装修配件后,装修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去年年初,本地曾有知名家居企业L公司推出预装式装修服务,虽然贵一点,但是省时省力。如今,这“看上去很美”的预装式装修却悄然退潮,在L公司旗下的门店,羊城晚报记者已经找不到类似的介绍。
4月25日,海信集团副总裁、家电集团总裁段跃斌在海信食材管理冰箱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冰箱的智能化需要真正站在消费痛点角度,回归食材管理的本质。当智能冰箱渐成家庭流量第二入口,海信食材管理冰箱将引领行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拐点。
近日,家住青浦区朱家角1号小区的蒋先生向新民晚报反映,物业要他付8000元。“这个价格是打包价,如何计算出来的,是一笔糊涂账。”而除了这8000元“非生活垃圾清运费”外,物业还要收“毛垃圾清运费”和“建筑垃圾搬运费”,1个多月后又向他收取了1000元“建筑垃圾费”。
日前,杭州黄女士向钱报爆料,她和小姐妹在文二西路越·健身会所(兰桂店)充值13万多元的私教课,不久教练离职,但健身会所不愿退钱。她们为此事已奔走了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