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捆绑销售藏猫腻 在线票务四大乱象困扰消费者

2018-10-11 10:47:16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在线票务四大乱象困扰消费者(e调查)

  今年国庆假期,不少热门旅游线路的火车票紧俏万分,但售票窗口却鲜有人通宵达旦排队,大多数人选择了网上购票。此外,随着互联网发展,线上购买电影票、演唱会门票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多类型的票务平台为人们提供便捷,免去了排队的烦恼,但其背后存在的付费“抢票”、任性加价、捆绑销售、随意取消订单等诸多乱象,也着实令消费者头疼。

  抢票神器花样多

  国庆长假,北京的安先生打算回东北老家探亲。在网上购买往返火车票时,他发现不少第三方网络购票平台号称有“抢票”功能,消费者将购票平台的链接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里,或者额外多付一定数目的金额购买,都可获得抢票“加速包”。一旦有人退票,抢票软件能立即发现,并迅速下单,加速包越多,抢到票的几率越大。安先生花费30元购买加速包后,最终抢到了在购票平台上显示“无票”的车次。平台的这种行为是否属于新型“黄牛”,令人质疑。

  有专家表示,由于这种行为并不属于代售,这种类似于提供中介服务或者技术服务而收取的服务费,目前在法律上属于模糊地带,很难界定。从实际效果看,这些网络平台的抢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购票秩序,对其他消费者并不公平。

  捆绑销售藏猫腻

  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机票时,会遭遇各式各样的捆绑销售。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的伊先生告诉记者,自己订机票时会发现多出约200元的额外花费,除了必要的机场建设费和燃油费外,还包括航空意外险、退改无忧险以及VIP休息室套餐、接机服务等。“这些服务大多都是默认勾选的,一不留神就会直接付款,还有部分默认勾选选项藏在下一级页面里,就算想取消也很难找到。”

  2017年8月,民航局运输司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机票销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各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航空公司及销售代理人在销售机票时,不得以默认选项的方式“搭售”机票以外的服务产品。按照通知要求,应当通过清晰显著、明白无误的形式将贵宾休息室、保险等除机票以外的附加服务设置为旅客自主选择项,以有效避免旅客误选的情形发生。

  “在消费者支付的过程中,票务平台对搭售的服务要有明确的提示,不能存在选项隐蔽等行为,同时要反复提醒消费者搭售的项目,否则就会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造成损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加价溢价无依据

  演出类票务平台,尤其是二手演出类票务平台,也是用户投诉重灾区。

  “原价280元的演唱会门票被平台标价为980元”“加价多少没有任何依据,也不知道是否合理”……在某二手票务平台的留言页面,这样的抱怨声屡见不鲜。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二手票务网站加价溢价问题非常普遍,且金额随意,没有任何规矩可言。

  朱巍认为,这种任意加价行为,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因为某种原因加价或者不加价,必须告知消费者且须获得消费者许可。这些二手票务平台的做法,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价格歧视。

  取消订单没商量

  除了随意加价溢价等行为,买票之后的服务也问题颇多,随意取消订单等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北京市朝阳区的刘先生今年7月购买了两张演唱会门票,焦急等待了一个月后,却被卖家单方面取消了订单。刘先生与客服联系,却被告知由于演出门票过于紧俏,无法正常出票。刘先生申请退款,平台竟以协议中“如果无法正常出票概不退款”为由拒绝,最后只补偿了刘先生一些优惠券。

  业内人士透露,二手票务交易平台由于缺乏监管,也为“黄牛”泛滥提供了温床。遇到火爆演出,“黄牛”一般会先把票务信息散播出去,如果拿到足够数量的票,就兑现给买票的消费者,反之则取消订单,让消费者十分被动。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为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监管,部署开展违规票务网店专项整治,对2600余家网店进行专项清理,部署北京、上海等19个地区查处143家违规从事票务经营活动的网店,规范了营业性演出市场秩序。

  朱巍建议,对于在线票务平台和平台上商户,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接到消费者投诉后,行政处罚、赔偿消费者和失信惩戒机制应配套使用,加大震慑。平台要严审商品供应商合法资质。消费者也应加强自身防范,选择正规购票渠道,在交易过程中反复核实、确保无误;如权益受到损害,勇于举报维权。(董丝雨 赵梦阳)


文章关键词:捆绑销售,在线票务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突破四亿 有声读物热渐渐升温

    2018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突破4亿,增速达22.1%;2019年上半年中国有过半网民使用过在线音频APP,其中常收听语音直播的人群比例为46.2%。该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人。

  • 在线听歌的人越来越多 有多少用户愿意花钱?

    在线听歌的人越来越多,但有多少用户愿意花钱?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近日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在线音乐付费用户、音乐订阅收入增长显著。音乐付费是已被普遍接受还是仅有部分粉丝乐在其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免费听歌过渡到为音乐付费,互联网音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在线本地生活服务比拼什么?

    服务业的数字化背后,无疑离不开在线平台的对接和支撑,而对于这个在疫情之下显露出巨大前景的行业,不仅“当局者”竞争加剧,而且“外来者”的搅局也让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格局发生了变数。

  • 宅在家里"逛"商场 商场"云复工"吸引消费者在线购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受到较大冲击。一些商场通过开通直播间、推出网上商场服务、建立微信社群等方式,开启“云复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线购物。

  • 家具售后三包 最新国标2020年1月1日起实施

    不管是家居卖场的经销商,还是家装公司的合作商,如果在销售家具产品,那可得注意了。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家具售后服务要求》(GB/T37652-2019国家标准),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家具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

  • 家具实行“谁销售谁负责”三包原则 普通家具三包期限为1年

    昨天(20日),一批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家具售后服务要求》国家标准提出,家具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木家具、金属家具、竹家具、藤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的三包期限均为1年;而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红木家具、软体家具的三包期限则为2年。

  • 疫情过后 知识付费如何保住战果

    但和在线办公、线上问诊、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模式一样,知识付费同样面临着疫情过后如何发展的问题,短暂的高潮过后,用户回归正常工作生活,知识付费行业该如何利用好此时积累的用户和模式,求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 线上团购要谨防“捆绑销售”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团购成为不少居民的新选择,但同时,也出现了哄抬物价、商品捆绑销售等不法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对此,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出台规定,直指团购物品缺斤少两、价格偏高及捆绑销售等问题。

  • 网红带货已成时下流行销售模式 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突出

    近年来,通过视频、直播、社区社交、聊天社交等网络平台购买商品,成了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这些社交网络平台在对接供需、挖掘消费潜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消保部门日前的相关调查表明,要想使这一销售模式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尽快补上管理短板。

  • 走近线上新型消费:疫情期间店主靠直播实现销售50万元

    疫情期间,电商服务出新出彩,新型消费加速涌现,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这些线上消费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慢新闻

假的!“蒙华铁路断桥了”系不实信息 假的!“蒙华铁路断桥了”系不实信息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