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消费发展迅猛,但一些电商平台及经营者也暴露出货不对板、价实不符、假冒伪劣、刷单炒信、信息泄露等问题,消费者网络消费投诉量连创新高。今年双11即将到来,10月2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谨防低价劣质、高价仿冒网购陷阱。
中消协表示,已连续3年在双11期间针对网络消费领域的问题开展调查监督工作,发现、披露了大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并将相关问题线索移送到有关部门。今年以来,关于电商平台低价劣质、高价仿冒等问题成为了消费者关心和舆情关注的焦点。在双11即将来临之际,中消协特别提醒消费者:
不为低价所惑,倡导品质消费。多熟悉电商及相关经营者的常见价格手法,在参与网络消费前,尽量先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价格情况,不要相信使用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不被虚假折扣所迷惑,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远离售假问题多发、整改态度力度差的电商平台。
养成良好习惯,坚持理性消费。多关注电商平台及相关经营者资质和信用,理性参与促销活动,避免盲目选购、冲动消费,防范低价劣质、高价仿冒陷阱。在签收快递物品时,务必开箱验货,遇有不符合情况时当面拒签。已签收的物品要对相关消费凭证和必要的包装保留适当时间,做好包装处置,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用好法律权利,依法主动维权。多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即将实施的《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参与网络消费过程中,倡导履行相应的消费责任,及时反映电商平台和相关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消费体验评价的客观公正立场,一旦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要依法主动维权。
中消协还表示,将和各地消协组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始终依靠消费者力量,持续开展对网络消费的社会监督,深入推进网络消费领域的消费维权,督促电商平台和相关经营者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不售假冒伪劣,不作虚假宣传,不搞价格误导,保护个人信息。
据报道,“双十一”前后,很多消费者打开电脑发现,各类花花绿绿的弹窗广告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想关掉却无处下手。客服人员表示,若是运营商弹窗广告,价位是2万元发送100万次弹窗,量越大成本越低。
电商平台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营销刺激网民的网购热情,激情消费或提升了下单数据,但也造成了部分购物者的过度消费。201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6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距离“双11”还有一个月,电商平台纷纷进入冲刺阶段。15号下午,京东率先宣布将推出“双11”优惠,上线5G手机新品及近200万件电脑数码独家产品,并提供12亿件低价商品。
作为一年中最火爆的“双11”购物潮,各厂商绝不会放过这波商机。阿里、苏宁、小米昨天均宣布,提前20多天启动了“双11”预售。苏宁还披露,今年家乐福将首次出现在苏宁“双11”阵营。
春风和煦,空气中弥漫着馥郁的花香。在这个百花绽放的季节,女人们即将迎来专属于自己的节日——“3·8”女神节。
为了帮助解决单身人士的苦恼,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最美爱情公益活动部联合社会组织、公益人士积极的为大家提供相亲平台,创造脱单的机会。
距离“双十一”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据报道,近日,备受关注的平台“二选一”问题又起纷争。所谓“二选一”,是指部分电商平台要求合作商家只能入驻一家网络销售平台,不能同时入驻竞争对手平台。
11月19日下午,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结对帮扶卢氏县双槐树乡物资捐赠及义诊活动在卢氏县双槐树乡广场成功举办。
“双11”不只是电商的狂欢,线下也同样精彩。“双11”前的双休日,北京各大商圈人头攒动,无论是商超还是百货、购物中心都推出大力度优惠和线下体验,吸引市民线下购物。
11月1日,距离立冬还有一周时间。但对电子烟行业来说,监管的“严冬”却在这一天提前到来了。当天,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告,向电子烟发出“线上全面禁售令”。禁令迫使电子烟含恨缺席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