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披露今年前8个月教育培训类投诉情况。夸大宣传、高额收费和与之成反比的培训质量、恶意引导贷款等问题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消费者中,有近八成遭遇“被贷款”。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一次性预付高昂费用滋生贷款骗局,恶意包装、审核宽松、资金风险等贷款隐患凸显。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上海市消保委共计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4174件,同比上升27.1%,争议涉及金额3502万元。其中,涉及外语培训类投诉达2140件,超投诉总量一半。除此之外,艺术、课辅、驾驶、会计等培训类投诉量位居前列。投诉还反映出,25.5%的消费者为在线学习,同比增长近7个百分点。
问题一:推销乱象重重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被投诉的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虚编资源、虚夸效果、虚假承诺等乱象。
培训机构盲目选择推销对象,不仅缺少必要的前期评估,还会采用虚编教学资源、夸大培训效果的方式层层诱导。比如,机构宣称享受“内部资源”、具备“一流师资团队”,培训过程“周期短、进步快”、考试“保过保录”“不过退款”等。为进一步促成交易实现,推销顾问还会给予各种看似美好的“口头承诺”和优惠福利,却又不会在书面合同中具体约定,给消费者事后维权带来隐患。
问题二:经营本末倒置
投诉显示,合同条款模糊、培训质量堪忧、退款设置障碍等现象较为普遍。
市场上培训机构提供的格式合同大相径庭,部分格式合同缺少周密的授课安排、公平的退费规则、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等涉及消费者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一旦发生争议,消费者易陷入被动局面,退款难以索要。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机构培训质量却饱受诟病,集中表现在开班延期、课时缩短、讲师频繁更换、网络授课卡顿等问题,培训效果难如人意。
问题三:付款方式欠妥
投诉显示,培训机构大都将课程周期设置为1至2年,少数长达4年,相应的培训费用高昂,而多数培训机构要求消费者一次性付清费用。
为消除消费者支付顾虑,有些培训机构通过“引导推荐”或“涉嫌强制”等方式,要求消费者向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使消费者以信用风险换取资金保障。有的机构把贷款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迷惑性较大。
涉及贷款支付的消费者普遍反映,仅提供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银行卡或信用卡即可申请贷款,整个流程“简易快速”。这其中,有近八成消费者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机下载相关应用软件,从注册、申请、提交材料,整个流程仅需几分钟。
部分消费者甚至反映,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在他们未充分了解贷款注意事项的情况下,主动帮助完成整个手续,致使消费者“被贷款”。
“不成熟、不合规、不理性的贷款交易极易引发资金和个人征信风险。”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一次性预付高昂费用滋生贷款骗局,恶意包装、审核宽松、资金风险等贷款隐患凸显。
日常监管成难题
为何出现三大问题?上海市消保委分析,教育机构经营资质庞杂,日常监管成难题。
从主体上看,市场上的培训机构主要有3类:第一类是培训公司,经营范围明确标注英语、驾驶等相关培训业务;第二类是咨询、科技、信息公司,经营范围多为技术咨询、教育咨询、信息咨询等;第三类是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由民政、教育等主管部门颁发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和办学许可证。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目前,大量培训机构以教育咨询为名开展培训活动,规避监管,无形中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同时,不少培训机构开通网络授课业务,更是增加了监管难度。
此外,目前教育培训行业需求较高,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不少培训机构为追求商业利益,抬高学费标准,降低设施条件、减少师资配置、缩短培训课时以压缩成本,忽视了消费者的学习体验,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支付方式上,为稳定学员、降低退课率,很多培训机构采取一次性现金方式预收高额学费,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风险。伴随着管理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未来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培训机构一旦经营不善,资金流断裂,极易引发门店停业倒闭。
从消费者一方来看,上海市消保委指出,消费者期望通过短期培训快速获得显著成效,但在一些艺术、外语等培训领域往往是不切实际的。不少消费者缺少对自身基础的理性判断,选择培训机构时不够谨慎,盲目跟风或攀比,极易出现期望落差。由于短期培训效果因人、因课、因需而异,且缺少评估手段,出现争议或矛盾较难化解。
构建规范发展机制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上海市消保委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按照依法规范、综合施策、协同治理原则,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此外,教育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标杆企业的引领,建议相关机构依法、诚信、自律经营,以夯实教学根基、提升教学质量作为营商之道、立足之本。
8月28日上午,2019年“薛景霞革命老区教育基金”资助款发放仪式在上街区政府举行。活动现场,康利达集团再次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用于支持郑州市教育发展,帮助更多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学业,
近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用户投诉PP体育,自动续费功能无法取消。该用户称,“自己在pp体育开通自动续费,来看张伟丽ufc,现在看完直播,想取消自动续费,平台取消不了。”
扶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须从根源入手,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
2月1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郑州三一外语教育集团旗下郑州市二七区三一外语培训学校捐款30万,郑州市中原区三一外语学校捐款20万,郑州市金水区三一外语培训中心捐款20万元,郑州经开区三一外语培训中心捐款10万元,郑州市高新区三一外语培训中心捐款10万元,郑州郑东新区三一外语培训中心捐款10万元,累计捐助的100万元善款已全部汇入郑州慈善总会账户,用于河南省及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前线。
昨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21377件,同比增长7.76%,投诉解决率为75%。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34335件,同比2018年激增25.1%;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量同比骤升超90%。
近日,有消费者向新快报投诉称,春节前在广州空格教育交了13800元办理广州入户,准备参与今年5月份的职称入户(高级)考试。春节时她回到湖北老家过年,受疫情影响无法学习,因此她向培训机构的老师提出退款,却被告知只能退回2000元。3月27日,空格教育回应称,当事人中途要求退款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和个人原因无法学习,空格教育已经给出了学习规划,提供了服务,因此只能给她退回2000元的申报费。
5月22日上午,陆家嘴国泰人寿“共建小学”捐赠揭牌仪式在郑州航空港区宋家村小学圆满举办。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退机票难”遭消费者投诉最多。近日,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对外发布《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旅游消费投诉分析报告》,8成以上的投诉指向飞猪、去哪儿网、携程、美团四个平台,而同程、途牛、艺龙等平台也有一定量的投诉信息。
1月10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联合兵创汇和中沃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关爱退役军人公益基金”,用于开展对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培训及帮扶服务,帮助他们转变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创职业发展新局面。
就部分地区出现断网的问题,长城宽带做出回应,事故是由于光缆先被烧断,后又被施工挖断造成。而具体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长城宽带隶属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属A股上市公司。据介绍,其旗下长城宽带公司服务1300万家庭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