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条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疯传:有骗子在共享单车上粘贴二维码,用户扫描错误的二维码后,手机内各种支付软件都会被破解,进而造成财产损失。这件事说得那么吓人,到底是真是假?
共享单车扫码目前挺安全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联络了沈阳哈罗单车的相关工作人员。据其介绍,目前还没发现有市民因为扫描哈罗单车上的二维码被骗的案例,但是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发现过有人在共享单车上贴其他二维码,目的是为了其他产品的营销。”
该工作人员说,扫描二维码是使用共享单车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国内市场上基本每家共享单车都对此有防范措施。哈罗单车在这方面的做法是专码专用,如果在哈罗单车的特定App内扫码取车时,扫描的是其他二维码,页面上就会给出提醒。
据介绍,真的共享单车二维码都是通过喷漆或者螺丝钉加装上去的,如果是胶质纸粘贴的就是假的。而且正规的二维码在扫码后,手机App的界面上会出现“正在开锁”的提醒或者导入App的车辆使用过程,如果引导至支付页面或者是其他链接,这个二维码就是有问题的。
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应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共享单车App,扫码前一定要仔细辨别二维码是否存在被撬动、更换、涂改、覆盖、粘贴等痕迹,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务必提高警惕。因为有些骗子会制作出高仿共享单车官方网站的钓鱼页面,以完善身份认证等名义诱骗用户主动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资料,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甚至盗刷网银。
怎样才能安全扫码骑单车?
工作人员同时介绍,目前手机上都集成了“应用市场”或App Store这样的程序,一般都是手机品牌商自己捆绑的,所以从这些应用市场下载的App安全系数较高。如果实在不确定,还可以多看看软件说明或评论。
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单车车身上其他位置出现的奇奇怪怪的码,千万不要乱扫。扫码后就弹出付款的页面,十有八九是假的App!
此外,共享单车只能通过专用App支付费用,因此市民在扫码用车时,切记要通过已经证实为安全的专用App来扫描,而不要使用微信、支付宝或其他扫码工具。只要牢记这几点,就不用担心二维码变“诈骗码”了。
在使用共享单车扫码时,一旦发现单车上有多个二维码,就要留意识别。如果不小心扫描了假冒二维码,千万不要进行支付、转账或点击相关不明链接,以防手机中毒,从而造成财物损失。若发现伪造码,可向共享单车官方或警方举报。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杨硕
下单后10天内显示“已揽件”,15天后显示商品“已下架”,20天后没收到商品,维权投诉时,却被品牌商家告知没收到订单。今年“双11”,沈阳的张文柏网购时遇到“李鬼”APP,不仅被骗了购物款,还经常接到各类推销电话。
如今,以“躺赚”“走赚”“玩赚”等噱头吸引用户下载使用的App广泛存在。《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些App的应用类型包括购物、新闻阅读、影音播放、教育培训、输入法、健康运动等,有些App的下载量甚至超过千万次。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对互联网监测发现,20余款外卖、医疗和在线教育类移动应用存在涉嫌隐私不合规行为。
近日,“趣步”却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被长沙市工商部门立案调查。一个看起来让用户只赚不赔的软件是怎么潜移默化敛钱的?又为什么碰触了传销的红线?“步数换钱”的把戏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陷阱?
“数据显示,在受访者遇到的APP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最多的是默认勾选问题,占64.69%。”日前,在由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志芳在发布《2019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说。
今年的春运已拉开序幕,票不好买让一些急于回家的人有些心慌。尽管12306推出了“候补购票”功能,给暂时没买上票的人更多机会,但“去哪儿”等数十款APP仍不顾乘客买票的机会公平,扎堆推出有偿的帮助抢票服务,这些APP靠谱吗?
日前,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在中国网信网正式公布。自此,31种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有章可依。
如今手机里的App越来越多,为了吸引关注,增强用户黏合度,不少商家持续推出各类送红包的优惠活动,通常不理或者点一下看看的人居多,但也有一些人在很“用心”地对待这个事情。
作为塑造新氧医美社区生态的重要内容,“百万真人变美日记”“权威医生在线答疑”“美丽日记”“医生问答”等栏目,被当作新氧APP的主要宣传点。此前报道中,新京报记者便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强调“真实”、“权威”的日记、问答,背后存在代运营、代写代刷的造假团队。而近期记者再度回访,发现这一造假生意仍然红火。
近日,100款APP整改通告中多家金融机构“上榜”,让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