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抢票加速包”是穿了马甲的黄牛

2019-01-02 09:57:31   来源:新京报

5034

  “抢票加速包”是穿了马甲的黄牛

  一家之言

  这些第三方购票平台推出的“抢票加速包”,可以说与黄牛倒票无异,因为它们的加价抢票服务等同于在原票价基础上加价转手倒卖。

  一年一度的春运抢票季即将拉开序幕,这也为不少第三方抢票软件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比如,不少抢票软件都提供了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抢票服务,号称能够让使用者优先出票。

  其实“抢票加速包”并不新鲜,从2017年春运开始,携程、去哪儿、智行、高铁管家等多家购票平台就开始推出了这种服务,只不过当时被称为“有偿抢票”。

  而现在这种分为快速、急速、VIP等多个级别的加速包,也带有付费内容,购票者付费越多,则享有的加速包越多或加速包级别更高,从而可以提升抢票成功率。但是这种购票规则,与加价从黄牛手中拿票,有什么不同吗?

  有偿抢票、抢票加速包,与黄牛倒票,本质上差不多。只不过,这些购票平台穿了一层马甲,将“倒票”修饰为“有偿服务”。但黄牛们过去在车站倒票,后来用“抢票神器”倒票,也可以称之为“有偿服务”吧。

  通常情况下,提供服务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应无可厚非。黄牛的“有偿服务”之所以不合法,是因为他们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损害了正常购票旅客的合法权益。而现在,这些第三方购票平台推出的“抢票加速包”,可以说与黄牛倒票无异,因为它们的加价抢票服务等同于在原票价基础上加价转手倒卖。

  如果没有“加速”服务,购票者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有了“加速”服务之后,则是付费者优先。如果大家都想优先,结果就是,多数人付费取得“加速权限”后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此过程中第三方购票平台稳赚不赔。

  公众被这些购票平台的倒票游戏玩得团团转,公共资源成了商家的赚钱工具,这种事不该没人管。曾有记者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正规商家的抢票服务价格是放开的,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

  监管部门是否混淆了“服务价格”与“抢票价格”、正常服务与不正常的“抢票服务”的概念?提供购票平台、代人购票,都没问题,这属于合理合法的服务,服务费市场定价也没问题。但“抢票”则触及市场规则,损害更多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益,在此基础上的加价收益就理应不合法。

  为何黄牛的“抢票服务”不合法,“正规商家抢票服务”就合法?穿了马甲的黄牛,网友们照样认识,监管部门怎么就认不出来呢?早在2013年,工信部和当时的铁道部就曾要求封杀软件商的“抢票神器”,认为这是强行加塞行为。可多年过去了,这些“抢票神器”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做越大。

  2019年铁路春运期间,12306网站也将推出“抢票功能”,但与第三方平台的“抢票”不同,12306的候补购票不仅免费,而且购票者机会均等。相比之下,那些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就更显得不厚道了。


文章关键词:抢票加速包,黄牛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一张回国机票赚7万 “黑票代”岂能趁疫打劫

    基于海外疫情的蔓延态势,近日民航局发布“一司一国一周一班”的通知,国际航班大幅度缩减。据财新网报道,执行新规后,国际航班削减近九成。回国航线一票难求,票价自然也“水涨船高”。近段时间,动辄数万元甚至十万元的高价票屡屡刷屏,加剧了国外留学生的不安。

  • 价格回落、黄牛甩货 额温枪正逐渐回归至常态

    记者调查发现,商家直接拥有现货、不用预约的趋势愈发明显,大量曾哄抬热炒额温枪的黄牛党敏感地嗅到风向的变化,急忙甩货。随着市场监管进一步收紧,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疯狂”的额温枪市场正逐渐回归至常态。

  • 去哪儿同程旅游等APP扎堆有偿抢票 本质是"技术插队"

    今年的春运已拉开序幕,票不好买让一些急于回家的人有些心慌。尽管12306推出了“候补购票”功能,给暂时没买上票的人更多机会,但“去哪儿”等数十款APP仍不顾乘客买票的机会公平,扎堆推出有偿的帮助抢票服务,这些APP靠谱吗?

  • 大年初一,八片报喜,谁将是票冠?

    近三年,大年初一至初六的春节档电影市场越来越火爆,已经成为全年最重要的票房档期。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即将到来的2019年春节档预售票房进度稳超去年同期,今年同档期影片竞争更加激烈。

  • 政府搭台商家让利线上抢券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政府搭台,商家让利。线上抢券,线下花。这个“五一”小长假,全国各地一系列“花式”促消费优惠措施,让因疫情冷却的消费市场一下子热了起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企业家表示,“五一”消费热,为二季度乃至下半年消费重回增长轨道奠定了良好基础。

  • 疫情下生鲜电商大考 配送因人力、运输等方面影响滞后

    “最近,我们每天都在线上抢菜。”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年前常常用电脑“偷菜”的自己,如今真的在各大生鲜平台“抢菜”。而这一切,都源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变得谨慎,尽可能减少出门以及不必要的接触。

  • 第三方软件付费抢票业务 套路还是服务?

    第三方软件的付费购票方式、竞价式加速包、诱导消费模式、潜在的信息泄露风险等仍旧饱受争议。专家表示,第三方软件存在多重风险,有待规制和治理。

  • 莫让抢票软件破坏购票公平

    春运火车票进入销售高峰,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运营的抢票软件平台近60家,虽然使用规则五花八门,但本质基本相同,就是谁加价高,谁抢到票的概率也就更高。

  • 麦当劳卖包包 动真格还是玩票

    在美国本土,为了赶上圣诞购物季这一波大潮,麦当劳干脆直接开了一家周边网店,帽子、袜子、雨伞、T恤一应俱全。在外人看来,麦当劳一波又一波的周边产品总是不免跟奇葩沾边,但在内行人眼里,麦当劳奇葩周边的内核却是品牌的IP化。

  • 黄牛"圈钱"、热情"退潮" 盲盒玩家:我想退坑

    有玩家投入盲盒的消费已10余万元,但现在,黄牛圈钱推高价格,该玩家称,“再买下去,我要破产了”。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