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短视频爆发式发展,网络诈骗有了新花样。相关举报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由用户举报的短视频“刷赞”欺诈事件时有发生,不法分子利用网民的虚荣心理,谎称可通过技术或人工手段进行“刷赞”“刷评论”等服务,进而诈骗用户钱财。
短视频诈骗,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翻看案例就会发现上当受骗的人还真不少。有的人用视频内容吸引用户加好友,冒充微商骗钱;有的人在视频平台发布“红包返利”的活动信息,一旦得手就玩消失;还有的人以“免费领取苹果手机”为借口套取用户信息,索要“快递费”“手续费”“所得税”……《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显示,短视频行业用户规模目前已突破5亿;与此同时,85%的短视频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这些“95后”或“00后”,好奇心强、社会经验少,甚至还存在一些贪小便宜的侥幸心理。庞大的用户规模加上匮乏的防诈骗意识,短视频自然成为不法分子绝佳的牟利途径。
如此严峻形势,需要监管部门、平台运营商和用户共同抵制。当前短视频市场鱼龙混杂,大量资本和广告不断涌入,对监管部门来说,必须切实肩负起审核信息和保护用户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对平台运营商来说,一方面可以从技术层面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力度,比如人工智能审核、关键词屏蔽、指纹识别对比、视频标签添加等手段守好入口关;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完善举报投诉机制,比如在醒目位置设立投诉举报标志,方便用户及时举报投诉。对广大用户来说,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轻信短视频平台上带有营销、汇款等性质的视频,更不要轻易向对方转账,若发现被骗应立即报案。
除此之外,国家还可以从立法层面进行一些完善。比如,参考已经全面推行的火车票实名制,完善对短视频平台的实名制注册,既及时有效地对短视频发布者进行监督,对不法分子进行打击,也可以减少平台内容乱象等问题。
总之,铲除网络诈骗的滋生土壤、保障人们的财产安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有效落实。只有社会各方同心协力、协同发力,才能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王法治)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利用“闪电退款”服务规则诈骗网购平台被起诉,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评论称,“把自己前途都薅没了”。
为迎接第12个郑州慈善日的到来,10月10日,由郑州慈善总会联合河南照周照丽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的——我爱你中华70华诞·家乡美·环保公益短视频大赛 “物以类聚,抖出精彩”启动仪式在中原福塔新闻发布厅举办。
俩少年攀爬火车被高压电流击中,栽入两米深沟,途径现场不仅果断跳沟救人,还主动帮垫付数千元医药费——连日来,信阳退伍老兵周思明见义勇的事迹在网络上热传,引发市民和网友纷纷点赞。
事情要从2019年10月说起。李女士在某跑步软件认识了一名自称是香港理财公司高管的男子。该男子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的形象,并在朋友圈经常发布一些网络投资理财产品,日赚数万的收入截图。经过几次网聊,该男子“鼓励”李女士参与投资理财。在该男子的指导下,李女士抱着试试的心理,下载APP注册后投注了100元,随即到账128元。随后,李女士在该男子的诱导下,逐步加大投资金额,先后多次投资充值累计188万元。直到2020年1月26日发现投资平台登录不上去,李女士才意识到上当受骗。1月30日,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来到中牟县
疫情期间,网络办公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可是,不少人在网络办公时有被弹窗广告骚扰的经历。有的广告窗口关闭键很小,关闭不成反而直接点开了链接;有的传播木马病毒等恶意插件;更有甚者,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等等。这些自动弹出的广告窗口,不仅影响正常办公效率,还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令人不堪其扰。
“你发财了!这个宣统币值75万元!可以委托我们公司帮你拍卖,只要1.5万元的拍卖费。”“你的宣统币被买家看中了,对方可以出150万元收购,但是要求有专家的鉴定文书。”……前不久,重庆32岁的陈先生遇到了“好事”:一家文玩店声称可以帮他拍卖一枚家传的宣统币。结果,这家古玩店在陈先生支付了3.5万元相关费用后,人去楼空。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在整个账号买卖黑产链条中,卡贩子,即在业内所谓的“卡商”,处于网络黑产的上游地位。有知情人就透露,黑产人员只需要通过卡商和接码平台即可获得手机号和验证码,再利用自动化程序工具,即可完成整个注册流程。目前,不少接码平台已“入驻”微信公众号,通过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注册多个APP的账号。
一名农民工网友轻信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招聘广告,被骗走一年的血汗钱;两名年轻女孩模仿短视频博主在家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不慎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一死一伤……一段时间来,短视频引发的乱象和悲剧频频,令人心惊。如何才能破解短视频监管难题,避免行业陷入“野蛮生长”困境?
网购已经成为个人消费的重要渠道。而购物诈骗就是对方会在网上发布一些低价商品的信息,比较常见的地方是一些社交网站,比如一台手机市场卖5000元,对方说现在有内部货源2000元就卖了。“很多人就贪图便宜,向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了,那结果可想而知。”黄警官表示。
双十一很快就到了,刷单这个电商衍生词的热度又要开始逐渐上升了。昨日深圳检方公布了一单与众不同的刷单套路,剧情刚好反转了,商家刷单结果被刷客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