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知网低买高卖惹争议 专家:涉嫌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2019-03-01 10:52:18   来源:法制日报

5034

  专家认为涉嫌滥用市场优势地位

  知网低买高卖模式惹争议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2019年,对中国知网来说风波不断。

  “中国知网是何物”的发问,揭开翟天临学术不端的黑幕。

  与此同时,中国知网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媒体披露称,中国知网的母公司“同方股份”2018年的半年报显示: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毛利率为58.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超过6000万元。

  毛利率超过50%,这让一直以国家基础数据库自居的中国知网争议不断。知网为何获得如此高的毛利率?它的商业模式是否滥用了市场优势地位?对此,《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涉嫌以不公平低价购买

  “低买”,中国知网的稿费究竟有多低?

  《法制日报》记者在其官网上的版权声明和稿件支付一栏中找到《关于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领取学位论文稿酬的通告》。

  该通告表明:学位论文出版后,杂志社向被录用论文作者支付稿酬,稿酬支付标准如下:博士论文著作权人一次性获得价值400元人民币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硕士论文著作权人一次性获得价值300元人民币的“CNKI网络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60元人民币现金稿酬。

  记者注意到,201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规定,原创作品应按每千字80—300元标准支付。

  与此相比,动辄数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每千字稿费不足10元。当然,这还不算啥。

  据报道,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来自其购买了版权的期刊。

  国内某知名双月刊杂志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社每三年一次与知网签署非排他使用的版权协议,每年的版权使用费不足3000元。

  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年6期,每期近20篇原创文章计算,每篇稿件稿酬仅25元,千字不足3元。

  此前,某主流媒体版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很早以前,知网曾经以几千元的价格买走了该报社几年的版权。

  这样的版权支付标准是否普遍存在,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了中国知网,并留下电话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答复。

  那么,中国知网的稿酬标准是否合法?对此,上海政法学院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丁茂中告诉《法制日报》记者,由于期刊杂志社与知网就相关文章的交易价格作了约定,除非违反其他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否则应当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而对于学术论文而言,知网大多已与学位授予单位达成合作协议,而学位授予单位在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的公示方面都有相应的授权要求及声明,因此,知网的上述稿酬标准也难言违法。

  但丁茂中同时提醒:“相较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价值而言,知网的稿酬标准是非常低的,如果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角度来看,知网应当有很大嫌疑。”

  丁茂中告诉记者,要认定知网构成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还需要从以下几点确定:首先,知网在相关市场上是否具有支配地位;其次,知网的购买价格是否属于低价范畴;再者,知网的做法是否缺乏合理性。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撑。

  巧用多方不对等地位

  知网的低价购买策略为何在当下能行得通?高校为何会任其宰割?

  业内人士披露,这可能与知网通过合作收录文章的方式有关:购买期刊版权+高校论文授权,而在与知网的合作协议中,期刊方、高校方并没有获得对等地位。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黄武双告诉记者,知网这样的稿酬模式实际上是涉嫌利用地位不对等完成的:比如知网借用与期刊社甚至高校之间的不对等地位施加影响,通过利用期刊社与作者之间的不对等地位,获得作者的授权;通过利用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不对等地位,获得研究生的授权,这也导致许多作者不得不签版权授权书。

  黄武双举例说,研究生在毕业时更关心能否顺利毕业,而不会计较稿酬多少问题,很多研究生毕业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顺带签署授权声明,这背后一定是知网与高校谈判的要求。

  对于作者而言,同样如此。“期刊社与作者之间类似的不对等地位更加显著。”黄武双告诉记者,很难说,知网不是利用了这样的不对等。

  丁茂中解释说,几乎所有的期刊在版权转让协议中都有以下类似的条款,“我刊已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知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如不同意上述约定,请书面声明,以便我刊作出适当处理。”

  专家说,适当处理往往就是不做处理,不授权意味着无法发表文章。所以作者往往都会同意期刊社的版权授权条款。

  滥用市场优势任性涨价

  媒体披露称,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5个亿,毛利率为58.8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057万余元。

  与高企利润对应的是,各高校使用费的连年攀升。

  媒体报道称: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涨到70万元,涨幅超过70%。

  因为知网的过度涨价,已有很多高校都出现过停用知网又再次重启的情况。

  即便是国内一流高校北大同样未能幸免,曾面临断网风波。

  2016年,北大图书馆也曾一度发表声明称:“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知网使用费涨价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有多少高校已经停止与知网合作?对于这些疑问,记者同样没有等到中国知网官方的答复。

  为何出现停用后再启情况,黄武双告诉记者,知网使用费的过度上涨,受经费等影响,高校不愿轻易妥协,但断网之后,在现有的考评体系,根本绕不开知网,因此会交费重启。

  黄武双坦言,知网正是利用了其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在知网面前,高校没有任何议价的能力,因此必然会出现使用费即使攀涨,高校不得不续约的境地。

  “知网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丁茂中解释说,在文献数据库这个市场上,以知网的市场份额及其对这些资源的获取和掌控能力,以及各大高校对知网的依赖程度来判断,知网显然具有支配地位;从知网的经营成本判断,连续涨价之后的知网使用费是比较高的。此外,知网目前对高校的收费不太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传播,背离了CNKI工程的宗旨。


文章关键词:知网,低买高卖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20余款移动应用违规 每日优鲜、必胜客等快消类在列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对互联网监测发现,20余款外卖、医疗和在线教育类移动应用存在涉嫌隐私不合规行为。

  • “网红带货”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直播、短视频等内容形式迎来爆发式增长,大批网红应运而生,网红带货这种门槛低、高回报的销售形式迅速赢得商家青睐。然而,虚假宣传骗消费者购买低劣产品、直播数据造假骗商家多给广告费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 包裹受损消费维权无奈多 多数塞入报纸作填充物

    网购书籍,签收时发现磨破包装?邮寄水果,收到时却损坏变质?大件家电,送货途中磕碰了却责任不清?网购时代,收寄快递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一旦遇到快递包裹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维权也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 去哪儿网称代理商虚假报价:展示全价却出了9.4折的票

    从西藏旅游回杭州的林女士在去哪儿网上订机票,实际付了3424元,可打出来的行程单上却显示,包含机建燃油费3190元。林女士质疑,除了36元是其他服务外,她的这张机票支付价格比行程单价格多出了198元。这笔差价去哪了。

  • 网红自热火锅存爆燃风险?

    11月14日,重庆市潼南区往太安方向的246国道上,一辆载有2吨自热方便火锅的货车突然起火。据货车司机介绍,他开车时并未察觉到货厢起火,是路过的摩托车司机发现了火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该事件发生后,让自热火锅这一网红食品的安全性再次引发热议。

  • 网约搬家打价格战不可取

    随着网络时代到来,搬家服务也走到了线上。近几年,各路资本杀入同城货运行业,由于竞争激烈,一些货运平台便通过“低价战”吸引客户。表面来看,这对客户来说是好事,但司机的收入被压得很低,导致一些货车司机私下加价,极大影响了消费体验。

  • 网贷刷单购物交友等成新“招术”

    网购已经成为个人消费的重要渠道。而购物诈骗就是对方会在网上发布一些低价商品的信息,比较常见的地方是一些社交网站,比如一台手机市场卖5000元,对方说现在有内部货源2000元就卖了。“很多人就贪图便宜,向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了,那结果可想而知。”黄警官表示。

  • 起底"职业差评师":网购平台成牟利"战场" 团队化趋势明显

    在一众好评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差评就足以让消费者心里打起“退堂鼓”,继而影响商家的交易量和业绩。因此,一些人抓住了商家不想有差评的心理,故意给商家差评,逼迫商家有偿删除差评而获利。

  • 近期"退机票难"遭投诉最多 8成指向去哪儿网、携程等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退机票难”遭消费者投诉最多。近日,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对外发布《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旅游消费投诉分析报告》,8成以上的投诉指向飞猪、去哪儿网、携程、美团四个平台,而同程、途牛、艺龙等平台也有一定量的投诉信息。

  • 长城宽带部分地区断网 专家:协商不成可向消协投诉

    就部分地区出现断网的问题,长城宽带做出回应,事故是由于光缆先被烧断,后又被施工挖断造成。而具体事故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长城宽带隶属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属A股上市公司。据介绍,其旗下长城宽带公司服务1300万家庭用户。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