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夜店:24小时便利店成本与需求之辩

2019-03-13 10:03:45   来源:北京商报

5034

  凌晨两点,当社区周边的银行、餐馆都打烊时,便利店的灯光是唯一的亮处,晚归的人依然能在这里买到需要的热饭。“任何时间都在营业”、“任何需求都能解决”成为便利店深入人心的两个关键。不过,近日发生在日本7-11的“取消24小时营业”事件蔓延至中国国内,南京部分7-11门店也存在夜间闭店现象,背后指向夜间经营的高成本。尽管大部分北京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并未受此影响,不过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成本与需求平衡仍然成为难解的课题。

  夜间消费尚在培育

  7-11便利店夜间闭店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夜间消费需求与经营成本的平衡问题再次引发争议。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了北京市便利店夜间运营情况,了解到大部分连锁便利店品牌在北京仍坚持24小时营业制,并未太考虑夜间是否盈利等因素。另外,伴随北京便利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些早年夜间闭店的国内便利店品牌为了更有竞争力也几乎全面施行24小时制。

  不过,受制于气候和消费习惯,以及便利店连锁化程度、门店密度等影响,北京夜间整体商业氛围似乎并不浓厚,夜间走在大街上,亮灯的便利店也并不是随处可见。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2017年的24小时便利店所占比例为44.4%,低于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近年来,北京市商务局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夜经济和24小时便利店发展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北京中心城区社区便利店全覆盖,24小时便利店占比达50%以上。

  北京的夜间消费力还有待进一步激活。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场上门店数最多的便利蜂、7-11便利店的部分门店发现,夜间商业与便利店的生意相辅相成,人流量高,餐饮及娱乐业态丰富且夜间营业比例高的区域,便利店的夜间生意自然也会好。不过总体来看,便利店夜间客流量确实相对白天少很多,一家外资便利店品牌负责人也向记者直言,便利店夜间销售只占全天销售的约15%。

  在便利蜂南三环某门店内,凌晨12点到4点之间,记者看到进店顾客约只有20余人次,购买的商品主要是饮料、酒水、烟及面包等物品,销售额估计约有四五百元。便利蜂党委副书记施广强表示,便利店夜间销售情况存在季节差异、南北城市差异和门店类型差异,通常来说,门店的夜间营业额和所在区域的“夜间灯光指数”基本正相关,所以在北京的几大核心商圈和互联网公司集中区域夜间经营的效益会更好一些。

  低客流与高成本

  尽管夜间消费者不多,但是便利店的店员却并不清闲,这也带来了便利店夜间运营的高成本。“门店一晚上要来好几车货,时间和车次不一,比如22点来一批常温商品,24点来冷冻商品,凌晨两点可能来送冰激凌商品,凌晨4点来送饭团、盒饭等冷藏商品……”一位7-11便利店员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便利店晚上虽然顾客少,但是工作并不轻松,因为需要做接货、补货、理货等工作。

  记者夜间在便利蜂门店内看到,店员整夜几乎都在做一件同样的工作,那就是将收到的货一件一件补到货架相应的位置,从休闲食品饮料到低温冷藏商品等,面对门店里动辄几千的SKU数,工作量并不小。而夜间工作相应的工资也比白班要高。7-11北京副总经理朱赤兵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每家店夜间要有2-3个员工在店,夜间班次的员工薪资会比白天高出10%。另外,由于夜间工作繁忙等原因,接受夜班工作的人也越来越不好招。

  施广强表示,夜间经营的成本增量主要来自人工成本和用电量,特别是冬天的暖风保温。而且随着北京用工成本的显著增高,要覆盖夜间经营成本增量的难度确实不小。另外,夜间保证经营安全、顾客安全,及时处理顾客诉求,还需要后台支持部门24小时同步,这也有很大的成本投入。单讲生意,并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能很好地实现盈利和便利的兼顾,自然就存在有的门店经营十几个小时更经济划算。

  要不要24小时

  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顾客还那么少,便利店深夜营业的好处似乎不多。不过,在大部分便利店企业负责人看来,夜间营业也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是从提高品牌黏性、满足顾客需求角度考虑。朱赤兵表示,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夜间消费需求量还是不小的,尤其在凌晨12点之前的前半夜,很多人会买面包、牛奶等为第二天早餐做准备,后半夜凌晨12点到6点之间销售额确实会变少,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会到店或者通过外卖平台购买酒水饮料,加上白天的整体销售肯定可以覆盖成本。

  施广强也表示,从更大的格局和视角看,便利店的24小时经营,也体现了这种业态作为民生设施的社会服务属性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发育成熟度,以及品牌连锁企业服务标准的一致性和服务承诺的原则性。

  另外,便利店夜间营业也可以摊薄时租。罗森北京副总经理车文焕表示,由于配送车辆受到限行等因素,大部分便利店需要夜间送货,店铺也需要有人接货。因此夜间便利店即使不营业,也需要有人能够收货,仍然存在人工成本。而冷冻冷藏设备也是需要24小时一直开着,在这方面的用电与白天相比基本一致,额外增加的主要是照明的用电成本。在租金和水电方面,夜间运营成本其实和白天没有太多的差异,不过由于夜间销售额低,人工成本就会显得相对高很多。在车文焕看来,由于夜间销售在全天销售占比中比较低,从成本来看肯定不划算。但是便利店“365天+24小时 ”的方式本意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顾客有需要,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便利店,所以综合考虑,符合条件的24小时 营业店铺还是有必要的。

  无论是从便利店品牌效益、个人消费满足、城市夜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便利店夜间营业都十分必要。不过24小时中总会存在销售高峰和低谷,无法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前联华快客便利店总经理、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表示,便利店要不要24小时营业的问题不能简单去计算夜间销售。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做的是进一步提高网点密度摊薄成本,平衡收益,并思考和探索用新技术提高效率的可行性,简单的夜间将门店关掉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徐天悦


文章关键词:夜店,24小时便利店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无人到店"窘境下的突围 家电企业渠道加码直播带货

    在被称为电商直播元年的2019年,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头部主播大火,二者凭借自身强大的带货能力与话题性在双11前后频繁登上微博热搜,同时也使得直播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 7-11河南首店将在明年落地

    12月18日,全球便利店巨头7-11与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后者将获得7-11便利店业务在河南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是速冻食品巨头三全食品的全资子公司。

  • 大商官宣郑州金博大店明日闭店

    3月30日上午,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一楼中庭,大商集团、大商郑州地区集团高管在此召集该店员工举行会议,现场宣布该店将于3月31日正式关闭,即将张贴闭店公告。同时,该店全体员工分流至该公司在郑州市场的其他门店工作。

  • 农夫山泉回应"夜毁武夷山":距公园边界有50多米

    农夫山泉水源地风波终于尘埃落定。1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微信号对“疑似农夫山泉夜毁武夷山国家公园林区”一事回应称,经核查,该取水点不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距离公园边界有50多米。业内人士表示,水源勘探师找水本身就会选择水源保护区边界处等优质水源,而这些水源也是高端瓶装水市场的必争之地。

  • 河南:落实“带薪休假” 鼓励发展“夜经济”

    2019年,河南省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如何稳定居民消费,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和消费潜力释放?近期,河南省各厅局在各自领域综合施策、联动发力,制定了《关于促进消费市场扩容提质的若干意见》,力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要。

  • 点亮“夜经济” 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

    据近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老字号员工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倚老卖老”“服务态度差”成为不少老字号被消费者诟病的地方。北京市民张先生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老字号餐饮门店就餐时,直接被服务员以“需要提前下班”为由,要求结束用餐。

  • 真“ZARA”也撑不住了?武汉集体关店 更多大牌也关店!

    近日,武汉所有的ZARA门店突然全数闭店,引起大家的关注。虽然随后Zara表示后期还会再开的,但却引发大家对实体店“关店潮”的关注。数据统计,2019年在美国零售商关闭9300多个店铺,创历史新高。而在中国,拉夏贝尔、达芙妮等关店潮,更是让人深刻地体验到实体店的难。

  • 联想总裁组团进店直播带货

    4月25日下午,联想以中国区高管组团上直播的形式,在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出现在北京多处联想旗下门店,通过直播形式在惠商小店、乐呗商城、天猫等直播平台上,和用户连线,作为联想“锦鲤”为直播间的“老铁”介绍产品、放送福利。

  • 郑州高新区梧桐办事处错时执法 “守”出马路文明

    随着天气逐步升温,卖水果、卖小吃的流动摊贩明显增多,造成道路环境卫生差,交通拥堵等乱象。5月6日,郑州高新区梧桐办事处城市管理与执法服务科的执法人员根据流动摊贩出摊的规律,采取“措时执法”的方式,加强空档时段管理,消除管理时间上的盲区,实现“无缝”对接。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