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老年消费服务成为新投诉热点

2019-03-15 09:29:54   来源:大河健康报

5034

  □记者杨振东李晓龙

  3月13日上午,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召开消费维权新闻通报会,向媒体和公众通报全省消协消费维权工作情况,分析投诉性质,提出消费警示。

  2018年我省消费投诉解决率达89.77%

  根据河南省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2544件,解决11261件,投诉解决率89.77%,涉案金额1621.4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61.6万元。接待来访和咨询15124人次。

  在商品大类投诉中,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衣(服装鞋帽类)、住(房屋建材类)、行(交通工具类)的投诉比重均有下降,只有食(食品类)的投诉由2017年的292件上升到2018年的393件,投诉占比上升了0.82%。此外,医疗及医药用品类投诉由2017年的59件下降到2018年的54件,投诉占比下降了

  0.04%。

  在服务大类投诉中,生活社会服务类全年投诉1404件,占服务类投诉第一位,投诉占比较2017年上升0.48%。生活社会服务类涵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中介家政等社会服务。餐饮服务态度差、餐具不卫生、乱收费,是问题主要集中点。而卫生保健服务投诉,从2017年的35件下降到2018年的25件,投诉占比下降0.08%。

  老年消费比重上升催生新投诉热点

  分析指出,随着我省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消费需求占社会总需求的比重逐步上升,老年人的消费在整个社会消费中的份额也逐步加大,养老服务、老年养生保健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特有服务开始成为新的投诉热点。

  2018年2月16日上午,刘女士向永城市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在当地某电子产品经营部花费6560元购买了某品牌破壁松花粉片后不再按医嘱服药,出现面部肤色异常,造成身体严重不适,要求退款并赔偿。消协查明,经营者以成为会员送礼品、免费体验、免费领鸡蛋等方式,专门招揽、吸引老年人参加每天多达5场次的健康讲座,表面上是介绍、讲解健康养生知识,实则是推销其产品,并宣称其产品是最好的医药、最好的保健食品、最完美的天然食品,长期服用可以改善人体健康、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等,而该产品仅是一种普通的预包装食品。经消协调解达成协议:经营者赔偿消费者损失共计19680元。

  省消协提醒:1.生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更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专家、医生。2.切勿贪图小便宜而掉进价格陷阱。3.切勿轻信商业广告信息。4.切勿盲目参与免费体检、会议营销活动。5.购买商品时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若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或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诉、举报。

  老年消费存在五大问题

  分析指出,老年消费陷阱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保健产品投诉依然高发。老年人注重保健,希望通过保健品、治疗仪等方式“治疗”老龄化带来的疾病或不适。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打着“医疗保健”的幌子,从餐饮用具、服饰鞋帽等日用消费品,到居家寝具床垫、被褥等大件商品,对产品加以“功能化”特殊包装,使之“具备”保健甚至治疗某些疾病的功能,让不明就里的老年消费者竞相追捧。而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治疗仪等,根本不具有其宣传的功效,不仅没有保健作用,甚至给老年消费者带来各种副作用,加重病情。

  ●老年人对“轰炸式”宣传防范意识弱。老年人退休后日常活动较少,接触的主要是广播、电视、报纸这类传统媒体。老年人观念比较传统,认为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具有权威性,广告中的企业和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审核的。一些不良商家和媒体抓住此点,在特定的时间做整时段、整版的广告,再请一些所谓的“名医”、“专家”,将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实际上,这些媒体受利益驱使,缺少对广告内容的监管,对售后问题的连带责任认识不清,发生消费纠纷后与广告方互相推诿,给投诉处理带来了难度。

  ●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推销所谓收藏品牟取暴利。老年人喜欢购买收藏品,不法商家利用名人、专家宣讲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暗设陷阱引诱消费者上当。老年人缺乏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假,商家宣传的所谓收藏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消费者一旦上当受骗,损失较大。

  ●老年旅游市场问题多。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老年旅游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出门旅游已经成为银发族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老年人受消费理念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旅游过程中更看重价格因素。很多旅行社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用超低价组团来诱惑老年旅游消费者,但却忽略了老年人身体素质等特殊性,盲目降低服务标准,给老年人造成身体伤害。

  ●“四种牌”利诱老人。1.“利益牌”。不法经营者一方面以送鸡蛋、面条、鞋帽等小物品,利用老人贪图小便宜心理,获取其联系方式,狂打电话,说服老人购买产品或参加“洗脑”活动。另一方面,用免费旅游利诱老人长期消费或高额消费。2.“培训牌”。扮成专家谎称传播知识,开培训班,给老人“洗脑”,以涉嫌不法“会销”方式引诱消费。3.“亲情牌”。用甜言蜜语与老人拉关系,消除老人的防范意识,用小殷勤换取老人的信任让其消费。4.“体验牌”。以体验“高科技”产品为幌子,迷惑、诱导老人,夸大产品的使用效果,让老人购买“天价”保健用品或保健食品。

  消费需理性发生纠纷及时投诉举报

  省消协秘书长王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让利等活动蒙蔽;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要科学消费,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大额消费;与商家签订合约时要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消费时要保存好合同以及相关票据,以便及时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以向各级消费者协会和有关部门及时投诉和举报。

  据悉,消协下一步将对失信企业采取集中约谈,对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将通过行政职能手段依法查处,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罚”,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文章关键词:老年消费,投诉热点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700亿韵达快递“飘了”? 女子投诉惨遭快递员殴打

    近日,据深圳电视台一套都市频道《第一现场》报道,罗湖的吴女士因多次投诉一位韵达快递员不送件上门,竟被对方登门报复。快递员曾某在打电话威胁之后,冲进吴女士家,拿包裹捶打吴女士头部。

  • PP体育被用户投诉退费难,十元退费竟一周难返

    近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用户投诉PP体育,自动续费功能无法取消。该用户称,“自己在pp体育开通自动续费,来看张伟丽ufc,现在看完直播,想取消自动续费,平台取消不了。”

  • 中消协:去年教育培训类投诉骤升超90%

    昨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21377件,同比增长7.76%,投诉解决率为75%。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34335件,同比2018年激增25.1%;教育培训服务投诉量同比骤升超90%。

  • 北京2批次日用消费类产品不合格 TATA、绿芝岛上榜

    4月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产领域日用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该局近期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领域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5种日用消费类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依据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和相关标准检验,发现1批次木门、1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饰面层耐划痕性能和覆面表面的耐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易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恶意索赔"下月起将受限

    以“打假”之名,通过恶意投诉而牟利的行为将从下月起受限。2020年1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发布的《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发起的投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 教练离职退费一拖再拖 专家:预付式消费要谨慎

    日前,杭州黄女士向钱报爆料,她和小姐妹在文二西路越·健身会所(兰桂店)充值13万多元的私教课,不久教练离职,但健身会所不愿退钱。她们为此事已奔走了两个多月。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