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代吵架”业务涉嫌违法
律师:平台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听过代驾、代购、代吃,那您听过代吵架吗?北青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确实存在代吵架业务。对此律师表示,网上收费代人吵架骂人,属于违法行为。
发现
服务1元起
除代吵还能全程指导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APP中搜索“代吵”,可以看到大量代吵架商品,价格从1元至99.9元不等,而且“服务”还分不文明骂架和文明骂人指导等。
记者注意到一个名为“代吵架 ××××”的商品,标价1元起。记者点开私聊与对方简单交流后发现,其收费为1分钟1元,具体吵架业务需要加QQ、微信详聊。
另一家标价10元代吵的则能提供更多服务内容,提供四川话和普通话“双语”服务,也可以选择文明骂人不带脏话,而且自称各种文案俱全。
记者翻看商品界面后发现,有60余人对该商品进行过咨询。
此外,记者还发现有50元起步的高端“代吵”服务,能帮忙吵架,也能代为讲道理。店家商品描述“从小擅长讲道理(歪理),是你吵架路上不可或缺的小帮手。专业代吵(不包含脏话或者恶毒的问候,全凭逻辑打败对方),不赢全额退款!”
不过在面对湖北、重庆、湖南等地时,该店主表示“难度大,要酌情加价”。当记者询问,为什么他要的“起步价”高于平均水平,店主自信表示:“全程指导吵架,收款透明,包你满意。”而该商品页面的浏览次数也确实高于平均水平,超过1100次。
体验
代吵“剧情”可定制
实时播报“战况”
在与店主进行交流后,记者选了一款30元的“微信骂”,店主称目标对象将本人删除就算骂赢了。
此外,该店家表示,可以提供直接乱骂和按剧本(如“骂渣男剧本”)骂,或者短信骂及电话轰炸。记者注册了新的微信号后,同意了店主加好友的申请,店主马上进入“战斗”状态,各种脏话迅速刷屏,同时该店家还随时给记者截图播报“战况”。
在代吵架商品底部的“猜你喜欢”商品栏中还推荐了一系列类似商品,包括“道歉”“挨骂”等商品。
通过简单交谈,记者被引导至QQ,并添加了客服,对方表示,其实这就是“呼死你”业务,并发来一张价目表,上面显示“18/一天、38/三天、68/七天……”最长三个月不等的价位。对方还表示代呼服务中间可停可继续,并免费让记者体验了被呼的效果。
记者报号几分钟后,一通显示来自贵州毕节的电话打了过来,响铃两声后就挂断,在之后又分别收到来自山东济南以及湖南长沙的电话骚扰。但当记者回拨这些电话时,均提示无法接通。
客服表示来电号码为全国随机,不会被手机屏蔽。因为骚扰效果是不间断的,所以尤其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影响很大。但如果想让对方连手机都用不了,他们也能提供价位更高的服务。
5月6日记者就该问题向某电商平台进行举报。
该平台在受理该举报后,显示将在5个工作日内,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
律师说法
代吵架侵犯名誉权 情节严重或涉侮辱罪
北京英淇律师事务所的夏广域律师认为,网上收费代人吵架骂人,属于违法行为。吵架骂人侮辱人格,会受到治安处罚。如果以此牟利,其所得也属于违法所得,应该没收。如果支付费用也可以要求退还,因为双方的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
北京中盾律师事务所的张建锋律师也认为,代吵架骂人首先涉嫌行政违法,其违反行政管理处罚法,应予以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其次代吵架骂人涉嫌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应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若情节严重时,还可能涉嫌侮辱罪。
谈到“呼死你”业务,张建锋律师认为其主要涉及民事侵权,“利用‘呼死你’等外挂软件对他人进行骚扰,严重影响他人的正常通话、休息和工作,侵犯了他人的通信自由权和身体健康权。如果这种手段的实施是为即将开始的犯罪进行前期准备,情节严重,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网络交易平台来说,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文/本报记者 白龙
春节临近,大家最关心就是自己置办的年货是否安全、合格。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节日热销食品专项监督抽检,全国31个省市共抽取肉制品、乳制品、饮料、食用油、炒货等13大类1249批次样品,对微生物、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148个指标进行抽检,共有19批次样品不合格,涉及家乐福、中百等商超。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22日在“落实‘三保’行动,关注防疫用品质量”视频连线活动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查处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用品领域价格违法行为,截至3月19日,全国价格违法案件共立案14800余件,已处罚8800余件,其中涉及口罩的占比超过50%,额温枪、消毒液等占比超过15%。
自疫情发生以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慈善总会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2月7日在全区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 管城在行动”管城回族区慈善总会接受疫情防控捐赠方式》,得到广大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爱心人士积极响应。
2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曝光了第七批各地疫情防控相关商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案件,并公开曝光第七批各地疫情防控相关商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作为塑造新氧医美社区生态的重要内容,“百万真人变美日记”“权威医生在线答疑”“美丽日记”“医生问答”等栏目,被当作新氧APP的主要宣传点。此前报道中,新京报记者便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强调“真实”、“权威”的日记、问答,背后存在代运营、代写代刷的造假团队。而近期记者再度回访,发现这一造假生意仍然红火。
9日,社交电商淘集集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轮并购重组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淘集集隶属于上海欢兽实业有限公司,主攻下沉市场,被称为拼多多的“模仿者”,曾宣称注册用户过亿。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了解到,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十大虚假违法广告典型。其中,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11月1日,距离立冬还有一周时间。但对电子烟行业来说,监管的“严冬”却在这一天提前到来了。当天,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告,向电子烟发出“线上全面禁售令”。禁令迫使电子烟含恨缺席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23日公布了一批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蒲城县居然之家家居建材有限公司因发布广告“抽奔驰 送家电 开业买爆款 超级最低价,低至3.16元”与实际不符,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被罚款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