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给差评后个人信息疑遭泄露,京东督促商家配合警方调查
实习生 汪萌菲 澎湃新闻记者 陈兴王 来源:澎湃新闻
店铺客服说脏话,之后撤回
昆明的彭女士近日因一次网购遇到了糟心事。只因她给了差评,不仅遭到客服“爆粗口”,还疑似个人信息遭到泄露,接连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
涉事网店称骚扰电话、短信与其店铺无关,京东方面则表示平台将督促商家配合警方调查。
彭小姐投诉的订单
5月27日,彭女士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投诉称,她在京东第三方店铺购买了两箱柚子,但在收到商品后,发现实际重量与商品描述不符,遂给出差评。
但让彭女士出乎意料的是,在差评发出后,网店的客服在与她沟通时,竟爆了粗口。随后,彭女士将该情况向京东方面进行了投诉。
彭女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在发起投诉后不久,她就接连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怀疑个人信息遭网店方泄露。
消费者收到的骚扰电话
就此事,京东方面在5月28日通过邮件回复澎湃新闻称,商品实际重量与商品不符是因为商家漏发,目前商品货款已全额退还给客户,之前购买的柚子都赠予消费者。
回复还表示,针对消费者反馈的漏发商品和商家在线客服说脏话的情况,京东已责成商家整改,并将根据平台规则对商家做出严厉处理。关于客户反馈的收到骚扰电话情况,客户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平台将督促商家配合警方调查。
京东订单截图显示,5月23日,彭女士在京东第三方店铺“云鲜田园拼购店”花费257.4元,买了两箱红心青柚。商品详情页显示每箱红心青柚为4个装,一箱重量在7到7.5斤不等。
彭女士在收到商品后,发现其中一箱只有3个,之后她向店铺反馈了该情况,客服让她对柚子进行称重。
“我称了四个一箱的,(加起来)还不到6.5斤。”彭女士说,之后她向客服反馈了商品缺斤短两情况,但客服并未回应。
考虑到水果价格便宜,彭女士直接确认收货后,给出了差评。
5月26日,涉事网店在线客服主动联系彭女士。双方沟通记录显示,一位在线客服在和彭女士沟通时说:“那也不能给出差评啊,什么叫不理人。”随后爆出粗口,又将其撤回。
26日下午,彭女士将前述情况投诉至京东交易纠纷调解平台,要求商家就漏发商品和客服说脏话问题道歉。
彭小姐收到的各种骚扰短信
在发起投诉12分钟后,彭女士就不断收到来自网贷、证券、招商等平台的骚扰电话和短信。巧合的是,一些骚扰电话在联系彭女士时直呼其为“缪小姐”。
而“缪小姐”正是彭女士该笔网购其中一个订单的收件人。
对此,29日,涉事网店负责人郑先生向澎湃新闻称,其公司对该事进行了调查,确实有客服“不小心”骂了彭女士,公司已对其做出了扣除奖金处罚。但该负责人否认泄露了彭女士的个人信息,称骚扰电话、短信与其店铺无关。
彭女士告诉澎湃新闻,29日下午,涉事网店负责人联系到她并就客服态度问题道歉,她表示接受。但是网店方面否认对外泄露了其个人信息,对此,彭女士表示,她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以维护自己权益。
“数据显示,在受访者遇到的APP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最多的是默认勾选问题,占64.69%。”日前,在由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志芳在发布《2019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说。
距离“双11”还有一个月,电商平台纷纷进入冲刺阶段。15号下午,京东率先宣布将推出“双11”优惠,上线5G手机新品及近200万件电脑数码独家产品,并提供12亿件低价商品。
郑州巩义市的杨先生反映,4月7日,他通过京东沁园旗舰店花费1499元购买了一台净水器,但他收到货后发现机器背面有一道划痕,而且净水器的滤芯是脏的,里面还有水渍,他怀疑是二手净水器。
随着电商行业流量增长红利遭遇天花板,会员经济开始成为各家电商平台存量竞争、深挖消费潜力的新阵地。京东昨天宣布推出“JDP计划”,将在一年内投入100亿元,通过联合平台、品牌及线下商家等共同打造付费会员生态。
近期,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12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本次监督抽检信息涉及3大类食品共54批次,其中1批次不合格。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抽检发现,标称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生产的“中盐”低钠尚品海盐(300克/袋 ),氯化钠(以干基计)检出值为88.04g/100g,标准规定为65.0-80.0(g/100g),氯化钾(以干基计)检出值为11.46g/100g,标准规定为20.0-35.0(g/100g)。
11月26日,安徽郑先生在澎湃新闻质量报告平台上投诉称,自己和同事于2019年8月在京东商城“秒杀”了一台价格为810元的戴尔商用迷你主机,收到快递后却发现是一箱卫生纸,“商家说发错货,让我们取消订单再赔偿200元,但始终没做正面解释和道歉,我们也不接受这个赔偿。”
11月初,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了舆论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与安全的讨论。而不久前,“ZAO”APP的兴起也让AI换脸走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AI换脸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影视、娱乐等各方面,甚至是淫秽视频。这引发了社会对人脸数据是否可能被滥用的争议。
在一众好评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差评就足以让消费者心里打起“退堂鼓”,继而影响商家的交易量和业绩。因此,一些人抓住了商家不想有差评的心理,故意给商家差评,逼迫商家有偿删除差评而获利。
近日,100款APP整改通告中多家金融机构“上榜”,让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