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滚动播报  > 正文

不法分子套取公民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行骗招数曝光

2018-12-18 10:35:22   来源:中国之声

5034

  套取公民信息实施精准诈骗,如何防范?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电信诈骗,可能不少人想到的还是“猜猜我是谁”,或者冒充公检法等等海量、随机地拨打电话,寻找目标实施诈骗的方式。近年来,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和民众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电信诈骗的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嫌疑人越来越多地依靠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诈骗”,得手率更高,也更加难以识别。今天的我们通过各地警方侦破的案例,来揭露一些行骗的招数。

  不法分子非法购买数据实施诈骗,用真实信息打消受骗者顾虑

  如果接到自称电商网站客服的电话,可以准确说出你的订单号、商品名称、配送地址,你还会怀疑对方的身份么?四川绵阳警方最近控制一批嫌疑人,他们涉嫌从第三方购买非法获取的知名电商网站数据,以电商客服身份打电话给用户,声称误操作开启了 VIP 业务,每个月扣费500元。如果要取消,就得先取出自己银行卡里的钱,让余额低于500元,避免自动扣款。同伙再以银行客服的身份指挥受害者把取出的钱放进自动存款机,声称这是在扫描验证,实际上都通过无卡存款,进了嫌疑人的账户。绵阳警方目前已经联系确认了一千多名受害者,办案民警卫小刚说,嫌疑人的手法并不高明,说辞也有漏洞,但是因为有准确的信息铺垫,受害者在取钱、存钱的过程中很少有人想到要自己去电商网站或者银行确认真假,操作的过程当中是很少有人再发现问题,前期的铺垫很关键,因为嫌疑人给的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取得了受害人对他身份的信任,打消了顾虑。

  潜入QQ群获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不光电商网站的购物记录泄露之后存在风险,在 QQ 群聊天的信息也有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陕西渭南蒲城警方控制的两名嫌疑人曾经潜入一个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群,先观察聊天内容和语气,再以学生的身份用 QQ 跟家长联系,声称要报名参加补习班。受害的家长王女士说:“根本就没有多想,因为娃补课,曾经我想让他补他都不愿意补,这次既然他主动提出来了,我就很支持,我说那可以啊。他就说报名费是一科一万五,他想报两科,缴费截止到什么时候。说得非常着急,让你久没有思考的时间,就感觉不缴的话这个名额就没有了。”

  王女士说,嫌疑人特意选择在孩子无法接电话的上课时间联系,声称是在计算机课上用 QQ,让她无法核实,还给虚构的补习班加上亮眼的名头,促使她尽快决定:“一听“北大”“清华”冠名,就心动了。更不用说娃还在那边催着让你去缴费。因为单位比较忙,也没有去想说这个事儿是假的,我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会上当受骗。”

  利用非法POS机克隆银行

  网上聊天有人冒用身份,现实中的银行卡也可能被克隆。在四川成都大邑县,一家服装店受到减免手续费的吸引,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刷卡结账用的 POS 机,没想到这种 POS 机是经过非法改装,可以记录银行卡磁条内储存的卡号、姓名等信息,以及用户输入的密码。大邑县公安局打击侵财中队中队长袁方舟介绍:在 POS 机键盘下面加装了一个键盘膜,可以记录输入的银行卡密码,这一套信息收集在 POS 机上加装的模块,然后嫌疑人定期以需要维修、流量用完等各种理由把 POS 机收回去,用他作案的电脑读取信息,置入空白的银行卡,相当于你的卡到了他手上,放进 ATM 机一样可以识别,就像真的一样,可以把钱取走。

  嫌疑人通过这台 POS 机,三个月窃取一百多条银行卡信息。警方在四川、云南、广西等地控制6名嫌疑人,案件涉及十多个省份。

  不法分子会收购电话卡、银行卡用来诈骗

  银行卡信息除了被窃取,还有人主动销售。由于受到实名制的规管,一些嫌疑人向普通民众收购他们实名开办的手机号、银行卡等,用来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重庆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张明波提醒:现在银行卡和手机卡都要求实名制,嫌疑人会出钱,让你自己去办卡,他来收购。收购完了之后他再去倒卖。现在我们发现这种情况还比较多。有的老百姓认为这个事情本身好像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把这个卡办出来之后卖掉而已。但是会导致后面一系列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说用你的银行卡去洗钱,用你的电话卡去实施诈骗,一旦你被列入了失信人员名单的话,对你本人也是隐患和麻烦。


文章关键词:公民信息,,精准诈骗 责编:张钰洋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薅羊毛"灰产链调查:带粉丝利用退款服务规则诈骗

    近日,多名在校学生利用“闪电退款”服务规则诈骗网购平台被起诉,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评论称,“把自己前途都薅没了”。

  • 个人信息泄露 APP默认勾选问题最严重

    “数据显示,在受访者遇到的APP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中,最多的是默认勾选问题,占64.69%。”日前,在由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9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上,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志芳在发布《2019个人信息安全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说。

  • 女子轻信“理财高管”被骗188万 中牟警方全力侦破追回百万

    事情要从2019年10月说起。李女士在某跑步软件认识了一名自称是香港理财公司高管的男子。该男子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的形象,并在朋友圈经常发布一些网络投资理财产品,日赚数万的收入截图。经过几次网聊,该男子“鼓励”李女士参与投资理财。在该男子的指导下,李女士抱着试试的心理,下载APP注册后投注了100元,随即到账128元。随后,李女士在该男子的诱导下,逐步加大投资金额,先后多次投资充值累计188万元。直到2020年1月26日发现投资平台登录不上去,李女士才意识到上当受骗。1月30日,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来到中牟县

  • 弹窗广告惹人烦 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疫情期间,网络办公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可是,不少人在网络办公时有被弹窗广告骚扰的经历。有的广告窗口关闭键很小,关闭不成反而直接点开了链接;有的传播木马病毒等恶意插件;更有甚者,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等等。这些自动弹出的广告窗口,不仅影响正常办公效率,还存在网络安全隐患,令人不堪其扰。

  • 收藏品诈骗连环套 公司和“专家”都为假

    “你发财了!这个宣统币值75万元!可以委托我们公司帮你拍卖,只要1.5万元的拍卖费。”“你的宣统币被买家看中了,对方可以出150万元收购,但是要求有专家的鉴定文书。”……前不久,重庆32岁的陈先生遇到了“好事”:一家文玩店声称可以帮他拍卖一枚家传的宣统币。结果,这家古玩店在陈先生支付了3.5万元相关费用后,人去楼空。

  • 潜在受害人“不听劝”?反诈骗机器人来帮忙

    总有网络电信诈骗的潜在受害人 “不听劝”。12月16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联合阿里巴巴推出的钱盾反诈机器人在北京正式宣布上线。如果哪天,您的手机接到来电显示为“公安反诈专号”的电话,请一定接听。因为,您已经被骗子盯上了,这个电话,就是来帮您的!

  • 电商精准扶贫 带火农副产品

    “人在小县城,轻松买全球。”在四川九寨沟经营一家藏族饰品店的年妹措,对网购改变生活感触颇深。过去在县城买不到的法国化妆品、泰国乳胶枕、澳大利亚保健品,现在打开“京东”手机APP就能在线下单、在家收货。

  • 网贷刷单购物交友等成新“招术”

    网购已经成为个人消费的重要渠道。而购物诈骗就是对方会在网上发布一些低价商品的信息,比较常见的地方是一些社交网站,比如一台手机市场卖5000元,对方说现在有内部货源2000元就卖了。“很多人就贪图便宜,向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转账了,那结果可想而知。”黄警官表示。

  • 谁在买卖你的“脸”? 专家:人脸信息需要最严格保护

    11月初,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了舆论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与安全的讨论。而不久前,“ZAO”APP的兴起也让AI换脸走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AI换脸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影视、娱乐等各方面,甚至是淫秽视频。这引发了社会对人脸数据是否可能被滥用的争议。

  • 金融APP信息保护受关注 测试30款有17款索取隐私权限

    近日,100款APP整改通告中多家金融机构“上榜”,让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慢新闻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深圳龙华“暴雨天浇花”引争议,回应来了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