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再次交出靓丽成绩单。记者15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小长假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472.8亿元。在消费持续升级的同时,火爆的夜间经济成为“带火”中秋消费的一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扩内需促消费的多项利好仍在密集释放。一个月内,央地已在多领域数策齐发,加码消费升级。记者了解到,促消费补短板还在酝酿更多新政,农村和中西部将成重要发力点,特别是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迎来更大力度支持,消费红利有望加速释放。
夜间经济成中秋消费亮点
中秋期间消费再次呈现多个亮点。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旅游收入增速达8.7%。
出境游方面,携程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我国游客从近599个海内外城市出发,到达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871个国内外城市。国家数量从去年的82个增加到了88个,增长7.3%。人气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依次是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和英国。
除了出游,在餐饮消费方面,今年在电商平台上,月饼、白酒、各式礼盒、大闸蟹及蟹卡成为中秋消费主角。苏宁大数据显示,以上商品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34%、143%、139%和156%,螃蟹及相关周边销量首次超过月饼。
另外,今年中秋期间,众多商家开展夜间活动,延长营业时间,助力夜间经济持续上扬。天津此前出台《夜间经济可持续高品质2.0版实施方案》,以今年中秋为契机,天津各夜市打造新颖消费载体。厦门市举办2019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数百家餐厅24小时不打烊。北京夜间消费表现强劲。其中,夜间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6%,居一线城市首位。
分析指出,中秋期间的消费亮点是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一个缩影,显示出各地落实细化促消费相关政策的效应。
“各地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出台促进消费的政策,根据本地优势、特色和基础条件制定促进消费的细化方案,充分挖掘当地的消费潜力,吸引外地消费。”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创新消费客体,打造新兴消费载体来刺激消费。同时,根据痛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破解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促消费再迎密集利好
围绕扩内需促消费的多个利好仍在密集释放。一个月内,央地在多领域出台一揽子重磅举措。
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了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包括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提高消费便捷程度等。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的措施。
部委层面,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下一阶段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8月30日,商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汽车平行进口发展的意见》。
地方上促消费新政也密集落地。9月11日,海口召开“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促进消费动员大会,发布60条具体措施,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年度增长10%。9月12日,河北省召开全省经济运行暨投资和项目建设调度会议,强调着力挖掘消费潜力,支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支持免税店、港货销售店设点布局,活跃“夜经济”,扩大农村消费、假日消费。
此外,福建省在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则推出促进商圈(步行街)繁荣发展,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商业促销,省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促销活动给予奖励等举措。贵州将采取多种措施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潜力,稳定和规范汽车消费。据了解,北京市有关部门计划在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信息等领域各出台至少一项促消费政策,形成全市域促进总消费政策集成。
补短板深挖消费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了解到,加快补短板力度深挖消费潜力,将成新一轮促消费重头戏,其中,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成为发力点。
“事实上,中西部和农村消费正在成为我国消费增长增速最快的地区。”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对记者表示,以农村消费为例,在购买能力方面,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在消费意愿方面,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6.4%,两者相差2.3个百分点。
“从区域来看,中西部消费增长速度也高于东部地区,是我国消费增速未来的引领地区。”赵萍说。
以夜经济为例,有关数据显示,长沙、成都、重庆、贵阳等中西部城市“夜经济”活跃程度甚至超越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大都市。
记者了解到,我国还将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偏远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未来5年,中国农业银行将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用于加快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促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赵萍表示,我们要重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目前消费高速增长的势头,进一步释放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创造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其和东部地区以及城镇之间消费增长更加平衡。“推进城乡消费市场、中西部消费市场协同发展,进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不过,赵萍也指出,城乡、中西部地区消费市场有所差异,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也要因地制宜。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消费水平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要顺应其消费升级的需求,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推动其消费结构升级。
数据显示,宜家上线“天猫”的第一天,“粉丝”数量逾20万,目前已逾140万。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说:“电商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阿里合作可以扩大我们的辐射网络,从而与更多消费者互动并建立联系。”
所谓“低欲望社会”,提出者是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源于日本的后泡沫经济时代开始,出现一种消费低迷现象,被称为“低欲望社会”。
网购书籍,签收时发现磨破包装?邮寄水果,收到时却损坏变质?大件家电,送货途中磕碰了却责任不清?网购时代,收寄快递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一旦遇到快递包裹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维权也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4月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产领域日用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该局近期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领域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5种日用消费类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依据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和相关标准检验,发现1批次木门、1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饰面层耐划痕性能和覆面表面的耐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易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许多行业的格局。3月是家居行业营销的重要节点,往年各大家居新品会在此时扎堆亮相。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里,重度依赖线下的家居业扑向了线上风口,“直播云卖货”成为家居品牌和卖场的“救生圈”。
时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家庭装修迎来集中开工、复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近一周建材家具市场采购量节节攀升,各大卖场人气十足,家居市场回暖全面提速。
日前,杭州黄女士向钱报爆料,她和小姐妹在文二西路越·健身会所(兰桂店)充值13万多元的私教课,不久教练离职,但健身会所不愿退钱。她们为此事已奔走了两个多月。
在郑州工作的博士小杨经常在·银色·美之家剪头发。忽然有天,有位店员说年底回馈客户,要请他吃饭,可没想到,饭没吃!自己却被强行拉到另一家理发店纹了眉毛。
最近,一些县长也是拼了——走进直播间,帮助推销、吆喝本地的特产,以农特产为主,当然也不乏旅游宣传。有的地方,县委书记也出镜了,与主播一起同消费者互动。这是疫情以来政务服务模式的拓展,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领导在狠抓复工复产、促进消费方面的担当、作为,值得点赞。
阅兵女兵同款口红热销、国产电子产品抢手、红色旅游飘红……今年国庆节期间,爱国主题文化类消费、国货品牌消费增长迅猛,浓郁的“家”“国”情怀带“红”了整个国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