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商品,对老用户的价格比新用户更高的大数据“杀熟”已不新鲜。近日,有消费者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相同的链接、同样的产品,新用户收到的商品质量却远低于老用户,该消费者怀疑自己被大数据“杀生”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我和男友在同一家店铺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质量却有天壤之别。”今年8月份,来自广东的张女士在某珠宝旗舰店网购了一条珍珠项链,收到后很满意。接着,她的男友为了孝敬“准岳母”,在同一家店铺下单了一条款式、尺寸、价格完全相同的项链。然而,张女士表示:“两条项链的珍珠完全不同,明显一大一小。”
张女士仔细对比发现,两条项链的链接、发货单完全一致,可品质、品相、尺寸都有明显差异,这让她很不理解:“客服说这是珍珠天然生长导致的,但用以解释如此大的差异难以服人。”张女士坚持认为,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出自己是女性,在首饰选品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同时分析其男朋友未搜索了解过相关产品,缺乏甄别能力。“我怀疑遇到了大数据‘杀生’。”张女士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遇到过与张女士类似的经历。消费陷阱难道披上了新的“外衣”?大数据“杀生”真的存在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认为,大数据“杀生”并不符合数字时代的商业逻辑。“对于商家而言流量很重要,没有理由对慕名而来的新顾客泼冷水。消费者观察到的大数据‘杀生’,可能是用户画像中一部分客户被认定为高端客户,而另一部分不是高端客户。”沈艳说。
“无论是大数据‘杀熟’还是‘杀生’,都是平台经营者基于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对相同的商品差别定价或者区别服务。”沈艳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技术优势的副产品就是基于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差别定价。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中间平台,如果信息不对称、规则不明晰,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或者“杀生”的印象。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联合360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公众感觉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
沈艳建议,面对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消费者偏好可能产生的违规行为,要推动算法审计,评估算法中一些参数和权重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调整权重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也要让消费者、平台方、监管方等各方理解算法规则,尽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工人日报
郜亚章
大象新闻
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海知所)31日介绍,“海南一号”卫星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信息数据近日达成许可交易,这是海南自贸港成功实施的首单遥感卫星AIS数据交易。 “此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各地加快建设“15分钟医保服务圈”,百姓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参保、报销、异地就医申请等事项。 江苏省南通市明确“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标准,实现同一事项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依托街道、乡镇“为民服务中心”
记者29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目前,秋粮收获近九成。今年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英国卫生安全局28日发布最新新冠变异病毒技术报告说,由于生长优势,一些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的出现可能让新冠病毒近期传播加快。 这份基于流行病学数据的技术简报指出,多种奥密克戎亚型毒株正在英国传播,其中不少产生了突变,可能会具备一定程
公安部日前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同比增长98.48%。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9月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前三季度新注册登记371.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926万辆,占新能源汽车
近日多部门公布了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多项数据,这些数据当中既有对于实体经济的统计结果,也有涉及金融信贷的最新数据;既有前三季度的累计数据,也有第三季度单季的数据。多项数据出炉,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有何新亮点呢? 国资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
光明网讯(记者 李汶键 赵艳艳)据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消息,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日前,新县政务数据局组织单位党员干部和县实体政务大厅窗口首席代表深入部分乡镇开展“政务服务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全面厘清数据管理现状,明确数据管理薄弱点和提升方向,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积极申报DCMM贯标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