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 丽
时隔十年,奢侈品手机热潮再次掀起,催动了天价手机产业热。
近日,华为推出其与保时捷设计的最新联名款手机Mate 20 R,高配版售价约合人民币1.68万元;OPPO Find x兰博基尼版也因其高昂的价格,引发热议。
实际上,手机厂商与奢侈品牌商合作已不是新鲜事,此前天价手机就频频出现。
一直霸占高端市场的iPhone与奥地利珠宝、美国Falcon等多个品牌商合作,推出的手机价格飙至百万元甚至上亿元,催热天价手机市场。如今,包括华为、OPPO在内的众多中国手机厂商都加入战局。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品牌与奢侈品牌商的合作,有利于品牌高端形象的提升,打造国际影响力。但目前部分天价手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概念性强、为了贵而贵、实用性差,由于天价手机的受众较小,其体量和市场一直难以打开,有的甚至如鸡肋一般存在于手机产业链中。同时,天价手机往往出现在市场创新性乏力的时候。”
天价手机大多昙花一现?
天价手机产业近年来引得各路资本和企业追捧,各类手机品牌不断加入,但其体量一直难以扩大。
此前,摩托罗拉与Dolce&Gabbana合作推出RAZR V3i黄金限量版,诺基亚与兰博基尼合力打造的8800 Sirocco,它们大多走奢华材质与配置一般的路子。
LG也曾经发布价格高达1.2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手机,但其卖点是用户可以享受免费后壳刻字服务,满足人们DIY的想法。但该款手机普遍被外界视为配置不高,定制刻字创意欠缺。
常常被外界与土豪、暴发户画等号的8848最终走向没落,与其有着相似之处的金立M系列也仅是昙花一现。
今年,威图的新系列产品Constellation X的推出引起一大批中国消费者的注意,不过其销售量表现平平。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厂商和奢侈品牌商联名跨界显现出新特征:奢华品味,配置走向高端,但产品本身显得鸡肋。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在手机发展史中,天价手机的出现有其规律,常常出现在手机市场创新性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之时。厂商会用贵重金属包装手机,吸引高端消费者眼球。早在2008年,这种现象就极为明显,彼时诺基亚高端手机售卖十几万元,可谓天价,但手机性能普通。十年后,这种现象再次来临。随着消费升级,奢侈手机有一定市场空间,但市场总量较小,目前仅为7、8万台。同时,部分厂商在推出天价手机时,往往容易涉嫌虚假宣传、滥竽充数。”
价格虚高、过度包装?
早在2016年,就有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协会反映8848钛金手机实物与宣传不符,中国消费者协会经过调查之后指出,8848钛金手机涉嫌虚假宣传,其部分稀有金属的说法根本不存在。8848虚假宣传的事件被曝光后,其就走向了没落。
“虚假宣传、过度包装,不仅是8848存在的问题,很多天价手机都有同样的问题。因产业体量小,所以这一现象并未过多被外界关注。很多天价手机高定价的背后,黑科技、新技术成分居少,大多价格虚高、偷换概念,这已是行业的潜规则。”一位手机厂商透露。
奥维云网手机业分析师张金阳认为:“目前天价手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其大多外观奢华、ID可以定制化、性能提升不大。遵循电子产品性能提升、老品折价的原则,天价手机本身是会随时间快速流逝而大幅贬值的,这与钟表类奢侈品不同。目前仅有极小部分的高端人群会认同此类天价手机。手机厂商与奢侈品牌商的合作更多的是需要奢侈品牌溢价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是一种宣传营销的手段,目前来看更多的是达成了提升品牌属性及推高产品零售价的目的。”
上市半年后,电商平台苏宁和京东打响iPhone11系列降价的第一枪,最高幅度达1600元。业内从业者直言,旗舰品牌的降价,可能会引发国内4G手机的跟随降价,毕竟,摆在消费者面前的还有越来越亲民的5G手机。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22日在“落实‘三保’行动,关注防疫用品质量”视频连线活动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查处了一批口罩等防疫用品领域价格违法行为,截至3月19日,全国价格违法案件共立案14800余件,已处罚8800余件,其中涉及口罩的占比超过50%,额温枪、消毒液等占比超过15%。
最近市场上各家调研机构,陆续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行,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全球手机销售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相对于往年,普遍有10%以上的下滑。
本报日前曾报道过的“腾讯搜狐B站喜马拉雅蜻蜓等音视频平台被约谈整改 存在自动扣费、虚假宣传、同片不同价等九大问题”一事,有了积极结果。根据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消保委”)官网的最新消息,截止到4月17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11家视频、音频网站已先后向浙消保委发来整改回复函,就4月8日约谈会中提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相应整改。
2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曝光了第七批各地疫情防控相关商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案件,并公开曝光第七批各地疫情防控相关商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
小病大修、小件大换,上门费、开机费、检测费等层层收费屡见不鲜,家电售后维修的“花式套路”让消费者很“受伤”。《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尽管消费者频频投诉,这些售后维修乱象依旧在上演,积重难返。业内人士建议,加强行业监管力度,集中整顿行业乱象,维护家电售后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装修材料和承诺不符、与市场价格差距太大、样板间里展示的不作为依据……近年来,“精装房”引起的纠纷层出不穷,商品房买卖合同质量纠纷案件愈加集中于装修质量环节。
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网上买菜火了起来。不管是传统超市的线上平台,还是电商平台,线上订单都大幅增加。但由于货源组织能力和配送能力不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线上买菜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为了留住用户,一些企业积极采取增加更多预制菜和半成品菜、赠送优惠券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