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照短信中的承诺赠送礼品,还对我的3次来电,采取推诿、拖延、认错但坚决不发礼品的办法应对,真的让我特别无奈。”10月11日,《中国消费者报》收到上海消费者范先生的来信,信中讲述了他本应拿到电视购物平台“家有购物”赠送的一套梦想家床品,但在近3个月时间里,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商家的无限期拖延。
据范先生介绍,今年7月11日,他收到“家有购物”平台发来的短信,称7月在该平台消费两次,且金额达到3275元的消费者,将获赠一套梦想家床品。作为该平台的忠实用户,范先生在7月分别购买了一套樟木柜子和一套茶具,消费近3800元,达到获赠床品的标准。但直到8月中旬,赠品依然没有按照约定送到范先生家中。
“一般来说,当月购买的商品,‘家有购物’会在下月中旬前发货完毕,但这次却久等不来。”无奈之下,范先生拨通了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该活动7月11日已经截止”。对于客服的回复,范先生觉得十分荒谬:“我7月11日才收到短信,对方却说11日是活动截止日。”
不会用微信,也不懂网上投诉的范先生无奈之下第二次拨通电话,客服人员回复称“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向领导请示”。直至第三次投诉,客服人员才表示,范先生确实有资格获得赠品,并称向领导汇报后会解决相关问题。但在此后近两个月时间里,该平台仍未履行诺言。
10月11日,就范先生反映的问题,笔者拨通了“家有购物”客服电话。工号为9191的客服人员在查证后表示,范先生确实满足赠送礼品的要求,他们与相关部门联系后会妥善解决此事,并在48小时内给予范先生回应。
在笔者致电后,“家有购物”工作人员与范先生取得了联系,并表示将在5日内为其寄送赠品。截至发稿,范先生尚未收到赠品。
范先生表示,他对于“家有购物”平台的商品质量和服务一直比较满意,此次经历,让他最难过的不在于是否得到赠品,而是平台的失信行为。
笔者查阅相关法律了解到,《合同法》规定,商家承诺购物送赠品实质上是一种要约行为,只要做出承诺,该合同即告成立,商家赠送物品就成为买卖合同中的一项条款,商家有义务按照与消费者的约定提供赠送的商品,并为赠品的瑕疵承担完全责任。
原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颁布实施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六条第六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根据该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企业有上述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
2019宽广洁具批发市场秋季采购订货狂欢节于2019年10月16日在郑州宽广洁具批发市场盛大开幕!本届采购订货狂欢节,数百名厂商、代理商、经销商、分销商、普通消费者齐聚宽广洁具批发市场,共同打造中部首屈一指的厨卫洁具上下游全链条的采购大派对,掀起行业采购热潮!
近来,随着一些个体工商户陆续恢复营业,为巩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减少经营户和消费者的聚集,安徽省六安市一些实体商户纷纷“试水”网络直播为自己“带货”,用“云购物”弥补线下销售短板。
电商平台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营销刺激网民的网购热情,激情消费或提升了下单数据,但也造成了部分购物者的过度消费。201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6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消息,今日,中消协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就当前直播电商购物及消费维权领域中诸多特点进行解读。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缺乏足够耐心和信心,同时,冲动消费较严重且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作为一年中最火爆的“双11”购物潮,各厂商绝不会放过这波商机。阿里、苏宁、小米昨天均宣布,提前20多天启动了“双11”预售。苏宁还披露,今年家乐福将首次出现在苏宁“双11”阵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受到较大冲击。一些商场通过开通直播间、推出网上商场服务、建立微信社群等方式,开启“云复工”,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线购物。
自淘宝首次举办“双十一”购物节以来,网购与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广泛且深刻的联系,越来越多商家开始重视网络销售,更多国人加入网购行列。
“您购买的商品有质量瑕疵,需要退款、双倍补偿。”如果接到自称淘宝、京东客服人员打来的此类电话,请小心!1月8日,河南省郑州市警方发布2019年十大电信网络诈骗常用语,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常用语位列其中。
“6·18囤的货还没用完,又要我过双十一?”电商每年的购物节名目繁多,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双十一”,距离这一天还有大半个月,预售已猝不及防来临。从“买买买”到“穷得吃土”,这届年轻人有没有长教训,认清“套路”?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已有浙江、河北、江西等多个省份组织发放了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激发了民众的消费潜力,在短期内带动消费回补,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如何促进消费需求回补、释放成为重要课题。消费券的使用,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