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在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的同时,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其市场。
比“炒鞋”更加烧钱的项目来了。据报道,盲盒俘获了大量忠粉的心。有一对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而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其平台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所谓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
单个盲盒的价格通常为三五十元,相对较强的购买力,让那些受影视动漫文化熏陶的年轻人,能够撑起庞大的盲盒经济。从上游的IP设计,到中游的零售,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装,其产业链已相当成熟,且市场空间巨大,当然也在不断掏空年轻人的口袋。
如果从纯市场的角度看,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商业模式,买卖双方自由交易,并无不妥。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留意。
首先,盲盒成瘾说到底也是源于赌徒心理,相对于彩票,它又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售卖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奖”概率,变相诱导购买?那些经典、限量款的真实“中奖”率会不会低于宣传,留下消费陷阱?
而且,购买过幸运盒子之类盲盒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盲盒中的一些物品可能是山寨产品,如山寨的面膜、口红,其有无检测认证,或其标称的设计师原创设计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实,同样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盲盒经济带火了二手交易,一些拆出来的经典、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价格暴涨,溢价甚至达到三四十倍。其火爆行情,到底是真实供需关系的结果,还是有商家投机炒作的因素,对盲盒玩家来说会很难判断,市场高度不透明。
不久前,炒鞋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它和盲盒经济相似的地方在于,价格不断飙升的鞋子和玩偶,都是基于收藏的文化潮流。那么炒鞋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乱象,比如中间商刻意购买囤货,人为制造稀缺性,误导消费者,同样可能在盲盒经济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场上演。
值得注意的是,盲盒经济的受众,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被刻意夸大的“中奖”概率吸引,不断投入金钱去购买盲盒,以博得心仪的玩偶,或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花高价购买盲盒玩偶,认为可以保值升值,都可能成为被套路收割的对象。
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显然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运转。
目前,鞋类市场上有一种网红产品,叫“老人鞋”或“健步鞋”。商家宣称这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鞋子,更适合老年人的脚型特征,穿起来既舒适又防滑。听起来,这样的鞋子应该是特别适合老年人的,但有些老年人却反映,老人鞋并不舒服,有时甚至还不如普通的鞋子。而针对市面上“老人鞋“的质量调查发现,近半数采样不合格。
电商平台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优惠营销刺激网民的网购热情,激情消费或提升了下单数据,但也造成了部分购物者的过度消费。2019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6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开启了“宅”经济模式,对非接触式的操作有了更多需求,而这恰恰给智能家居的深入推广提供了契机。
随着空气质量的改善,空气净化器这一在前几年走俏的产品热度陡降。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第三季度零售量为27万台,零售额6亿元,市场增速为负38.6%,与2014年市场80%的高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电商行业流量增长红利遭遇天花板,会员经济开始成为各家电商平台存量竞争、深挖消费潜力的新阵地。京东昨天宣布推出“JDP计划”,将在一年内投入100亿元,通过联合平台、品牌及线下商家等共同打造付费会员生态。
时下很多年轻人都非常热衷一种潮流玩具——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相同的盒子,看不见里面的产品,只有买了才会知道是什么。这种随机化体验,让很多玩家欲罢不能。
炒鞋、炒盲盒,近年来,从小圈子蔓延兴起的“炒货”风潮在一些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变了味儿。动辄溢价几十甚至几百倍的疯狂涨幅引得不少圈外人纷纷下海,希望自己能够复制和延续一夜暴富的神话。
2019年,盒马鲜生、七鲜等纷纷进入调整期,部分店铺越开越小,还衍生出多种新业态。和原来相比,其服务是否有长进,模式能否走得通?
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