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一名身着汉服的游客在桃园里赏花。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汉服产业总规模突破10亿元,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
汉服热:“小众不小”衍生“大产业”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今年中秋,在城市游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越来越多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在这些地方闪亮登场,把这个传统节日过得古色古香。
而随着汉服热愈发升温,加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的助推,汉服这个小众爱好已经不小,正衍生出了一个大产业。
有数据估算,今年中秋节期间汉服类订单增长迅猛,超过了粉红少女心、滑梯房等网红类房源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着迷于汉服的复古之美,更热衷于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自信
提起汉服热,近几年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不仅学生拥趸众多,在社会上,不少白领也会通过购物网站置办起汉服的行头,出门游玩时装扮起来拍下写真。更有不少年轻夫妇在结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摄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纱的西洋款式,选择中式风格,营造出一份古风古韵。在各大热门景区穿汉服拍照的游客甚至成了一道风景线。
淘宝销量第一的汉服店铺汉尚华莲的店主小若表示,2007年她接触汉服时,这个圈子还非常小众。但现在,小众的汉服品类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汉尚华莲的粉丝已经突破百万。
而在年轻人积聚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从早前的贴吧、微博,到今日的B站、抖音等,汉服文化传播的边界被不断拓宽,散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汉服走到了大众的面前。截至目前,抖音APP上排名第一的汉服话题视频数量达到67万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80亿次。
“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有业内专家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更多专业人士介入,对汉服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动作用。
在不少高校,学生们着汉服,诵赞辞,行跪、拜、祭、祝之礼的复古式成人仪式成为一种新风尚。在一些地方,年轻人遵循汉婚礼节举办汉式集体婚礼具有着超高的人气和关注度,人们在追求仪式感的同时,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另一方面,以汉服为代表的古装热,让近年来的影视古装剧在服装和造型的设计上更加“走心”,譬如《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播,也让大众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IP的一种复兴,尤其是在抖音、快手、 B站、微博的推波助澜下,汉服热潮正急速膨胀,成为不可小视的商机。
汉服热带来不少新商机
在云南昆明,南强街作为有名的历史文化片区之一,保留了许多特色老建筑。每逢周末,昆明的汉服爱好者们会在这里进行组织集市,售卖汉服、发簪等古风物件,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特别景象。
随着古风文化的兴起,类似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而汉服爱好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汉服、汉元素物件受到不少人追捧。线上线下,汉服、汉元素店铺也越来越常见。
根据某电商平台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汉服的销售同比增长146%,国风创意类饰品的销售也同比增长了94%。随着汉服的兴起,一些提供私人定制的高端汉服品牌,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某汉服品牌创始人表示,他们的工期已经排到2021年初。
因为看准了高端汉服市场的潜力,一些传统的服装销售公司也开始纷纷代理汉服品牌。一家服装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引进知名汉服品牌为她们带来了三成左右的毛利润。同时,汉服周边产业链也为她们争取了更多的销售额。
除了高端品牌,平价汉服的市场也同样火热。有数据显示,2018年,定价在100元至300元之间的汉服占据了60%以上的销售份额。这也使得很多商家开始尝试进行常规尺码汉服的批量生产。
之前,汉服市场整体以消费为主,但是现在,各类线下汉服实体体验店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业,有的线下体验馆门庭若市,靠一己之力带火了一条街。这也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热门创业项目。只要集齐化妆师、摄影师,加上30套汉服,便可“出道”,10万元开店,最快3个月回本。
比起现代服装设计,汉服设计也成为汉服热催生的新兴职业,在设计师手中,汉服也不断向现代审美进化。汉服设计师牡丹说,如何将汉元素、汉服融入到生活的环节当中,让设计变得更加实用实穿,这个需要设计师来平衡。在她看来,时尚与古韵的碰撞也许更能推动汉服文化的传达和传承。
而随着汉服被推广,汉服周边产业也受此影响大幅发展。从汉服周边配饰,到汉服租赁、旅拍,汉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在北京,从今年4月到8月,汉服租赁店就迅速地从三四家,增加到了20多家。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摄影店纷纷推出了包含汉服妆造、汉服约拍等在内的主题摄影套餐。一家汉服摄影店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年轻人愿意尝试新颖的东西,像汉服这样兼具美观与复古的事物出现,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也成为受到汉服兴起影响最大的周边产业。一些主打汉服体验的租赁店也应运而生。
“现在不管是大学还是小学,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照会选择穿汉服,汉服租赁也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一家汉服店老板告诉记者,因为热爱汉服文化,一些年轻人逐渐由满足个人穿着,到开始通过选择购买汉服配饰,如发饰、鞋子、团扇等,进而逐渐了解和喜爱传统服饰和周边物品。
产业发展的问题初显
随着汉服逐渐走向大众、进入市场,有业内人士在欣喜之余也表达了担忧。
有专家认为,市场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播,但同时也难免会带来扭转文化的副作用。汉服自形成以来始终与传统礼仪及文化密不可分。但是现在有的商家去刻意迎合市场,结果把服装做得过于花哨,商业化和功利目的太过于明显,与传统意义上的汉服背道而驰。
事实上,在汉服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不少争论。例如只喜欢衣服款式的“秀衣党”和重视理论、历史的“考据党”之争,不同朝代的形制之争,不在意原创和支持原创的“山寨”和“正版”之争等等。
前些日子,成都一女生因穿山寨的Lolita洋装被两名“lo娘”当街辱骂,在网上引发关注。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汉服圈,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也因此在汉服圈内,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而汉服圈内,有一个有名的抄袭事件就是某汉服原创设计店出了一款爆款,网上20多家店全在抄袭某家店的一款爆款,而且价钱便宜了一半,最后这家店也被逼到全部半价,同时出清所有现货关了整整一个月专门研究产权保护。
面对山寨,这家汉服原创店苦不堪言:“开发原创产品,是一整个设计师团队在工作。比如我们开发100款,可能只有十几款会成为爆款,其他投入的开发成本其实是亏掉的,需要靠这些爆款才能补足设计成本。”而山寨商家可以直接抄“爆款”,“他们只需要看我们哪些产品卖得好,所以也不存在压库存问题”。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出现了一些网友担心对汉服版权矫枉过正的声音,认为对版权的过度严苛会让原本小众的汉服爱好者群体变得更小众。
有专家指出,除了版权问题,由于缺乏基础研究和权威引导,汉服的具体划分标准截至目前并没有定论。上下游产业链不成熟、大众对汉服了解不够、形制标准和现代需求脱节等,也成为汉服产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徐潇
11月11日,由荥阳新媒体之家成员荥阳亲子联盟组织的40多个家庭走进了李商隐公园,参加【荥阳娃知荥阳】第八季――走近李商隐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共同了解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史诗,感受荥阳诗歌文化之乡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