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频繁“踩雷”,“种草”经济退潮之时,年轻人又开始热衷于网上求“拔草”,甚至陷入消费新套路。
所谓“种草”“拔草”,可以简单理解为对某个产品的评测介绍,前者侧重于褒,推荐你购买;后者则侧重于贬,劝你别乱买。“拔草”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拜“种草”泛滥所赐。如今,一度还算是褒义词的“种草”,被各种货不对板、名不副实的“杂草”,弄得让人“谈草色变”。比如,在一些美妆、护肤、小家电等“种草”扎堆的地方,往往是消费者大呼上当的重灾区。有的商家过分地利用“种草”的营销模式,去勾起、撩动消费者的购买欲,让他们在一时冲动下,买下了许多并不常用、也不实用的产品,有的更是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给消费者留下踩雷般的消费体验。当踩雷不断,自然就会有人想到排雷,“拔草”也就应运而生。
事实上,消费者热衷于“拔草”,除了一部分被商家“骗怕了”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消费理念开始走向成熟、理性,不再盲目地听信一种声音,也希望有另一种声音来提醒自己——别再上消费主义的当了。而在一些专业的“拔草”分享帖上,众多网红产品被卸下伪装,露出真容。这确实帮助不少人,不仅仅是让人们忍住了“剁手”的冲动,更可以让其在“拔草”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消费欲,避免乱花钱。
只不过,当“拔草”开始吃香,能吸引流量之后,它也逐渐成为一门流量生意。比如,有的“拔草”博主会向有关品牌方收取“封口费”,而有的商家则与博主合作,采取“贬一捧一”的方式,由博主先对某个热门产品进行“批判”,之后却又推荐另一款亲测有效的“内定”产品。消费者因为信息偏差,很容易轻信这些看似客观公正的评测,实际却被反向“种草”了。
说到底,在“种草”“拔草”面前,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信息不全的一方,本身就处于天然的劣势,单靠消费者个人的力量很难去辨别。毕竟,并非每个人都愿意付出试错的成本。更多时候,人们更愿意去相信别人的“推荐”。而那些掌握了“推荐”话语权的博主和商家们,理应受到相应的规范与约束,这需要平台跟进监管。当“种下好草,拔去杂草”成为良性循环,“种草”经济方能茁壮成长。
(陈文杰)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广大群众的旅游消费热情也在不断高涨。“五一”假期,家庭出行、都市休闲和周边游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
应对疫情冲击,国内不少景区积极拥抱“云旅游”。打开手机或电脑,在5G、VR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轻松体验“沉浸式”观赏,足不出户拥有“诗和远方”。不仅如此,很多景区还依托“云旅游”探索新的服务业态,按下转型升级的“快进键”。
“若有战,召必回”“退伍不褪色”……是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身上的标签,为扎实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切实提升站位,饮水思源,更好地保障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生活,促进消费加快回补、有效释放消费潜力,金水源街道办事处民政所工作人员将“爱心消费券”送到辖区113名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手中,并耐心地为其讲解使用方法。
日前,巩义市河洛镇积极响应巩义市关于开展消费扶贫“爱心购”活动的通知,摸排各村贫困户农产品滞销情况,号召优先购买贫困户农产品。西石沟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本村贫困户曹堂森和荣运才。曹堂森种有1.5亩红薯,荣运才养了百余只土鸡,虽然今年收成都不错,但是遭遇疫情,销路并不佳。西石沟村驻村工作队当即带头购买他们的农产品,于是就有了上面这样的对话。
3月27日上午,在荥阳市“春满中原”农产品线上签约仪式上,14家企业就贫困村的8种产品达成签约协议,金额总计560万元,其中荥阳市刘河镇的蜂蜜、石磨面粉等4种产品就签下了122万元的长期合约。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为了带动整体新安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振兴疫后旅游消费,让人民共同享受“惠生活、更心安”发展成果,
这两天,刚刚带着十几名游客走完西安的导游刘力还未来得及休息,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春节假期快到了,我们很快要忙起来了。”他说道。今年40岁的刘力已经在陕西从事导游工作近20年了,回想起最近几次带团的经历,他不禁对这些年游客的变化充满了感慨。
为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结对帮扶淮滨县台头乡脱贫攻坚工作。11月31日,巩义市小关镇积极动员辖区内企业、团体和个人,开展“买产品、献爱心、促脱贫”消费扶贫活动,大力拓展淮滨县台头乡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记者调查发现,各大旅游网站上带有“夜游”标签的产品订单数迅速增长,观光游船、主题灯会等活动成为热点,夜间演出、夜游博物馆等文化产品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同时,旅游企业纷纷增加夜游产品的多元化供给,夜游经济的背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和富裕水平,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