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换“马甲” 电子烟“断电”不断货
多部门叫停电子烟网络销售后 部分电商平台仍可买到 线下一次性电子烟包装无“烟”字 外观更像零食或文具
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电子烟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密集的治理期。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虽然主流电商平台已经下架了电子烟,但在一些二手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找到电子烟卖家并不困难。更大的问题在于线下,便利店以及小型超市中,各种一次性的电子烟产品几乎每家都有,包括一些学校周边的店铺。这些电子烟的外包装没有一个“烟”字,包装看上去像零食、产品像加长版U盘的电子烟隐蔽性更强。
多部门叫停 电子烟下线
“双11”前,本来是各家企业为冲刺一年中最大线上销售高峰而忙碌的准备时间,但是对于电子烟来说,却是在冲刺线上高峰时遭遇“叫停”。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不得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烟广告。
就在多家电子烟企业还在观望、部分电商平台也没有积极响应下架电子烟产品时,11月5日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电子烟监管进行专项部署,各级烟草专卖监管部门开始约谈主要电商平台,督促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下架电子烟产品。同一天,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就对京东、360、快手等9家注册地在北京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约谈。
京东零售居家业务部礼品部经理孔凡军表示,京东已经把电子烟、烟弹、烟油,包括电子烟的品牌等词汇进行屏蔽,配合监管单位,去创造一个更好的,更安心的网购环境。11月7日,天猫也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下架电子烟相关产品、禁止电子烟相关产品的销售及广告投放。截至目前,已有京东、天猫、拼多多、苏宁易购等9家电商平台屏蔽电子烟店铺,并下架电子烟产品。
换上新马甲 网上仍有售
虽然各大品牌和电商都承诺屏蔽或下架电子烟店铺或信息,但是北青报记者仍在部分电商平台上发现了电子烟产品。
北青报记者登录部分电商平台,搜索“电子烟”“蒸汽烟”以及部分电子烟品牌名称等关键词,显示的均是“没有找到相关商品”。不过,在将关键词更换为“加热不燃烧”时,则能在部分电商平台搜索出少量的电子烟。根据其链接进入一家店铺后,北青报记者发现,这家专门销售电子烟的店铺并没有被平台关闭,仍可正常购买相关电子烟产品。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搜索“蒸汽烟”仍旧可以找到相关宣传互动内容。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虽然泛指电子烟的关键词不易搜索到电子烟产品,但是如果输入电子烟品牌,如“smok”等,仍旧可以显示相关产品。其中部分并非二手转让,而是标明为“全新正品”,一些卖家还表示量大优惠。
戒烟成噱头 线下猛推销
对于此次被“断电”,一些早已进入市场的电子烟企业选择了加大线下的筹码。北青报记者走访通州、朝阳、东城等多地烟酒店发现,虽然不是业务的主流,但是电子烟几乎遍布上述专门销售门店。相比于普通卷烟,电子烟大多还有独立的专门售卖店,不过在搜索平台上,这些专卖店大多被归入了“电子科技”商铺的品类。
“代替卷烟、缓解烟瘾、有效控烟、轻松戒烟、戒烟黑科技……”位于朝阳和通州的多家电子烟专销门店大多打着“戒烟”的招牌来吸引顾客。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问及电子烟也含尼古丁怎么能算“戒烟”时,这些门店的店员大多表示逐渐会减少吸食频次,一位于半年前改吸电子烟的店员表示:“原来一弹两天吸完,现在大概能吸三天。”
据了解,一颗烟弹约等于2盒左右的卷烟。一位有过戒烟历史的市民告诉北青报记者,2天抽2盒还是3天抽2盒,对于吸烟者来说根本没有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早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声明,电子烟能否成为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还没有充分证据,将含有尼古丁的液体汽化后吸入口中同样具有健康风险。“在医学上,电子烟从来没被批准作为戒烟使用。”中国控烟协会呼吸病学防治委员会委员陈晓阳解释说,吸烟成瘾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原因:生理上就是尼古丁等化学成分的作用;从心理上讲,吸烟的动作本身也会令人成瘾。电子烟本身含有尼古丁,喷吐烟雾动作比传统烟更为多样,因此用它戒烟是不合理的。
包装像零食 只字不提“烟”
比起“戒烟”的噱头,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电子烟的目标客户群才是最大的问题。在一些小型超市或食杂店,北青报记者发现一种一次性的电子烟。比起需要充电、加烟弹的电子烟,售价从30余元到50余元不等,门槛更低。这类电子烟的外形大多小巧,有的只有普通卷烟大小,有的像加长版的U盘,有的则类似金属吸管,让携带和隐藏更为便利。
北青报记者从一位吸食过电子烟的未成年人处了解到,他们大多是抱着试一下、好玩的心态吸食了电子烟,这种产品外观跟普通烟不一样,也不担心被家长发现。一位食杂店店主表示,来买这种产品的大多是年轻人。具体有没有未成年人来买,店主表示肯定没有孩子,但购买者是否已经成年,她并不清楚。
北青报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类一次性电子烟的包装上大多没有一个“烟”字。“绿色心情”“蜜桃乌龙”“找抽”等词大多代替产品名称印在外包装的正面,产品介绍中也不提及其为“电子烟”的事实,大多以“本品”或“产品”或用口味名称、品牌名称一代了之。这种一次性的产品大多有精致绚丽的外包装,如果不是专门来找电子烟,很可能认为老板递过来的是一盒零食或者一盒文具。
在北青报记者探访的过程中,一些在售一次性电子烟的食杂店或小超市就位于部分中学的周边,大部分将其与普通烟一起摆在柜台内,也有少数将其放在了开架的货架上供顾客自选,甚至还有放在零食区较高货架上的。文/本报记者 张鑫
统筹/余美英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开启“宅家”模式。独特的“宅”生活,催生了各类“云消费”新场景:以线上影院、短视频平台、主流手游等为代表的“屏幕经济”如火如荼;主打“最后一公里”的社区小店、生鲜电商迎来发展新契机;线上教育、线上办公、线上问诊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近来,随着一些个体工商户陆续恢复营业,为巩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减少经营户和消费者的聚集,安徽省六安市一些实体商户纷纷“试水”网络直播为自己“带货”,用“云购物”弥补线下销售短板。
12月17日,三星电子(005930.KS)董事会主席李相勋(Lee Sang-hoon)因违反韩国《劳动组合-劳动关系调整法》等相关法律,被首尔中央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三星电子副总裁姜庆勋(KangKyung-hoon)亦受到相同判决。
不管是家居卖场的经销商,还是家装公司的合作商,如果在销售家具产品,那可得注意了。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家具售后服务要求》(GB/T37652-2019国家标准),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家具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
昨天(20日),一批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家具售后服务要求》国家标准提出,家具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木家具、金属家具、竹家具、藤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的三包期限均为1年;而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红木家具、软体家具的三包期限则为2年。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团购成为不少居民的新选择,但同时,也出现了哄抬物价、商品捆绑销售等不法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对此,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出台规定,直指团购物品缺斤少两、价格偏高及捆绑销售等问题。
近年来,通过视频、直播、社区社交、聊天社交等网络平台购买商品,成了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这些社交网络平台在对接供需、挖掘消费潜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消保部门日前的相关调查表明,要想使这一销售模式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尽快补上管理短板。
春节临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中国临沂小商品城迎来节庆用品销售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零售商和本地市民纷纷前来采购红灯笼、中国结、对联等节庆用品。临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基地,临沂小商品城有专业经营节庆用品的店铺300余家。
疫情期间,电商服务出新出彩,新型消费加速涌现,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这些线上消费新业态展现出强大生命力。3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11月1日,距离立冬还有一周时间。但对电子烟行业来说,监管的“严冬”却在这一天提前到来了。当天,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告,向电子烟发出“线上全面禁售令”。禁令迫使电子烟含恨缺席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购物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