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关注  > 正文

监管亟待下沉 打击化肥制假售假网络

2019-11-25 10:37: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没啥人种地了”“周边镇上的农资商关了几十家”“忽悠农民的假冒伪劣太多,卖正品的没法干了”……一边是传统市场缩水的挤压,一边是假冒伪劣化肥排挤,不少化肥经销商反映,当前农村化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突出,正规、优质的化肥经销商生存空间严重压缩,呼吁各方共同加强打假网络,引导新型化肥市场发展,支持农资商加快转型。

  “以前主业是农资,副业是农场,现在反过来了。”中部某省一农场负责人万文勇2006年开始做化肥等农资代理,这几年他的压力逐年增大。“化肥销售量从以前500吨一季下降到今年70吨一季。假劣化肥抢走了市场,但‘吃’了假劣化肥的粮食,人又如何下咽呢?”

  万文勇的境遇并非个案,近年来随着环保和去产能政策不断推进,加上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等,传统肥料市场明显缩水。

  江苏沭阳县长卫农资经营部负责人徐长卫也有同感,传统肥料市场缩水,虽然新型肥料销量在增加,但主要靠大户支撑。一些较大的农资商主动寻求转型,比如调整销售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等,推广测土配方等新模式,但市场认可度较低。

  “测土配方现在也比较混乱。有的经销商为了讨口饭吃,就说别人测的不对,不断误导、忽悠农户,导致测土配方施肥需求增长缓慢。”做化肥农资20多年老汪说。

  经销商头上不止“市场缩水”这一座“大山”,业内人士指出,去产能过程中虽然关闭了不少小化肥厂,但仍有一批“打游击”的小作坊游离在监管之外,用“伴大款”“偷养分”“忽悠团”等方式坑农害农,严重压缩正规经销商和好肥料生存空间。

  “多是老人妇女种地,图便宜,我们乡镇约三分之一农户用假冒伪劣化肥。一些小厂的套路就跟忽悠老人买保健品一样,随便办个讲座、管顿饭、送点小礼品,现场就把化肥给卖了。”万文勇说,不比农药,化肥造假相对容易,多数以氯化铵为原料,加点填充料,经简单物理加工就能做出只含氮,不含磷钾的“肥料”,冒充复合肥卖。“小作坊一包最少赚80元,远高于代理商10元一包的利润。”

  “销售纯假肥料的都是下乡“忽悠团”的形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此外,更多的是偷减含量,比如氮磷钾总含量为48%的复合肥,但他们只给到36%。每减少1%的含量,每袋化肥成本大约降低6元。”烟台众德集团代理商陈正福说,还有些小企业和个人为牟利故意假冒名牌大厂生产肥料。

  “我们一袋复合肥卖140多元,不正规的化肥一袋80元,效果很差,但是有的农民为降低种地成本,就会选择价格低的,导致正规化肥市场被挤压,正规厂家也会选择减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总场三农农资经销部刘春兰说。

  “化肥造假可追溯性不高。”中部某省一家化肥生产企业负责人柳文发说,在他所在的市,证照齐全且规模、标准生产的化肥企业仅他们一家,但其他三五人搞个机器即生产的小作坊不下10家。“他们‘直销’,我们还有不少‘中间环节’,以及农户对经销商、经销商对厂家普遍存在的赊销所带来的风险。”

  不少化肥经销商指出,现阶段市场监管并没有跟上。期盼机构改革后,有关部门尽快编织起延伸至村一级打击假冒伪劣的执法网络,并对正处在经销商转型服务商的农资流通企业给予更多支持引导。

  他们建议,机构改革后,监管宜下沉,构建延伸至乡镇、农村的监管执法网络,着力打击“流窜造假售假”等现象。陈正福说,眼下由于假冒肥料可以从厂家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隐蔽性很高,市场监管部门不易察觉,有人举报才处理,处理时罚款又受额度限制,违法成本过低,因此假劣肥料才畅行无阻。

  受访的业内人士建议,监管执法要管住两端,一是源头端监管要精准淘汰小作坊式企业,设置生产能力、厂房面积等几个硬指标,排查严打流窜的小作坊。二是消费端执法要深入用肥一线,不能飘在上面,监管部门要主动掌握本地肥料的销售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提高违法成本,让农资市场健康发展。

  政府引导拓展新型肥料市场,并适当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种粮大户已逐步意识到肥料的重要性,但大量小散户仍然只认价格。农业部门应引导农民使用新型肥料,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施肥知识,教会农民正确识别肥料。同时,建立优质农产品优售优价的稳定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新型肥料的市场占比,减少土壤污染,助力化肥行业转型升级。

  此外,有经销商表示,还需减少部分地区化肥行业“地方保护”,降低农户用肥成本。

  (本版报道除署名外均由记者侯文坤、赵久龙、邵琨、刘智强、顾煜、吕雪莉采写)


文章关键词:监管下沉,化肥,制假售假网络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云娱乐”火爆 衍生经济形态不容小觑

    仰在沙发上组团“开黑”、关紧卧室门“包房”K歌、狂刷全网热播剧、网络直播看展览……不分年龄,无论男女,宅在家的日子里,“云娱乐”成了大多数人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

  • 京城老字号“试水”网络直播探索非遗“活态”传承

    始建于1862年、曾被誉为京城“八大样”之一的“中华老字号”瑞蚨祥6日首次试水网络直播。直播人在讲述绣花、盘扣等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的同时,通过服装试穿、丝巾佩戴等环节圈粉年轻观众,3小时直播获得12.7万次点赞。

  • 创新工会活动 郑州慈善“抗击疫情 与爱同行”网络知识竞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郑州慈善总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要求,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 发红包就返利? 警方:严防电信网络诈骗

    近期,红包返利、网贷、刷单三类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频发。江门警方为市民防骗支招,务必要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对陌生链接、二维码不要轻易点击,如有情况马上拨打110咨询求助。

  • 女子轻信“理财高管”被骗188万 中牟警方全力侦破追回百万

    事情要从2019年10月说起。李女士在某跑步软件认识了一名自称是香港理财公司高管的男子。该男子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的形象,并在朋友圈经常发布一些网络投资理财产品,日赚数万的收入截图。经过几次网聊,该男子“鼓励”李女士参与投资理财。在该男子的指导下,李女士抱着试试的心理,下载APP注册后投注了100元,随即到账128元。随后,李女士在该男子的诱导下,逐步加大投资金额,先后多次投资充值累计188万元。直到2020年1月26日发现投资平台登录不上去,李女士才意识到上当受骗。1月30日,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来到中牟县

  • 实体书店探索发展新模式:尝试网络直播、开办云讲座

    开直播、办网络签售、提供知识服务……抗疫期间,各地实体书店奋力前行;减免房租、提供扶持资金……各地政府及时伸出援手,采取多种措施为实体书店解决燃眉之急。

  • 省慈善总会2019年网络募捐总结表彰会在武陟召开

    为总结我省2019年网络募捐工作,交流网络募捐经验,表彰在“99公益日”活动中贡献突出的优秀单位和个人,部署2020年网络募捐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网络募捐工作发展的新局面,11月12日至13日,省慈善总会2019年网络募捐总结表彰会议在焦作市武陟县召开。

  • 短视频监管不能“一阵风”

    一名农民工网友轻信某短视频平台上的招聘广告,被骗走一年的血汗钱;两名年轻女孩模仿短视频博主在家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不慎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一死一伤……一段时间来,短视频引发的乱象和悲剧频频,令人心惊。如何才能破解短视频监管难题,避免行业陷入“野蛮生长”困境?

  • 网络职业打假成灰色产业链 以牟利为目的收徒传经验

    用“吃货”表示申请退款不退货,用“上车”表示跟着别人一起去打假,用“买票”表示给带领打假者好处费……据报道,网络职业打假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一些职业打假人以牟利为目的、知假买假索取赔偿,还招收学徒传授经验。

  • 问题网购 如何监管

    前不久,陈女士趁着“双11”买了一条牛仔裤。可当她拿到货时,却十分生气:“新买的牛仔裤,刚穿上身,一排扣子掉了。我拍照发给客服,要求退货或换货。可客服却表示,他们只是卖家,与厂家没有售后修补的约定,因此不能换货,要想退货得自付运费。”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