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报道。大闸蟹是餐桌上颇受欢迎的明星之一,市场上的大闸蟹礼卡、礼券、礼盒也是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不过,拿着礼券,不一定就能吃着大闸蟹。近日,有听众反映,她今年9月中秋节前在京东买了阳澄湖大闸蟹提货券送亲朋好友,顺带自己留了两张,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申请提货,永远都排不上队。商家给的答复是:要么退钱,要么等明年9月再说。提货这么难,是因为螃蟹产量骤降,还是提货券滥发惹的祸?
兑换蟹券每天都显示已约满,商家称今年已无货,得等到明年
中秋节的螃蟹,北京市民王女士现在还没吃到嘴里。按商家的说法,明年应该差不多。
今年中秋节前,北京的王女士在京东商城上买了两家共二十张螃蟹券送亲朋好友,但是,王女士多次尝试后都发现,所有可以预约提货的日期,都处于约满的状态。简单点儿说,就是这螃蟹吃不上:显示所有的日期都是已约满。商家都是每天上午的十点左右才可以放出新的名额。抢在第二天的十点进入平台去预约,上面显示的依然是全部都已经约满。第二天又显示了有五个日期可以约。但是每一个可约的日期点进去之后,又显示当天的发货量已约满,无法预约。始终没有办法操作。
王女士说,另一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多次与客服交涉之后,客服表示,今年的货都发完了,要想吃,就等明年9月份再说吧。
而截至发稿前,王女士在另一家旺阳生鲜的提货平台上,依然无法提货。昨天下午,记者以买家的名义向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投诉旺阳生鲜平台,20分钟左右,一位自称是旺阳生鲜客服的人士打来电话:
客服:“如果您今年执意要预约(提货)的话,我们也可以给您约,但是北京已经很冷了,如果有冻死的死蟹的话,我们是不包赔的。您能接受吗?”
记者:“你们网站上可是说的死蟹包赔的啊?!”
客服:“冻死是不包赔的,所以我不建议您现在提,我们建议您到明年9月底到10月再预约提货。”
记者:“那我们只能选择退款了?”
客服:“对,您可以退款,也可以等明年,因为咱们这卡的有效期是三年。因为螃蟹都是现捕现捞的,确实我们也无法控制。”
记者:“你们是根据螃蟹产量来发的券,还是想发多少发多少?”
客服:“我们不是想发多少发多少,那到时候没有蟹提怎么办呀?那不是骗人嘛。但这个预售怎么说呢,可能确实是,咱们螃蟹的产量也是无法控制的,如果产量少了我们就跟附近的蟹农买,不一定跟我们自己养的蟹的(产量)来发(提货券)。”
而这样的说辞,显然无法令王女士满意:“到现在发不出货了,又说是因为死蟹太多,他们不负责。但是为什么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的商场实体店都还是可以买到螃蟹的呢?再就是他们既然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为什么之前在网店上不去做这个说明,就是有可能你预定的这个货会可能发不到?”
消费者分析:不法商家利用客户心理弱点滥发提货券?
王女士说,这样的购物经历,让自己有一种受骗的感觉:“我觉得这两个商家都是利用了客户的一个心理,就是他们知道中秋节期间购买这些卡券的很多客户都是用来送亲朋好友的。那么收到这个卡券的亲戚朋友,可能即使是兑换不出来,也不会和我反馈说,你给送给我的礼物兑换不了。问了几个比较亲近的好朋友,他们尝试了几次之后都没有兑换成功。然后就把这个卡券扔在了一边。那么销售出去的这么多卡券再也不会有人兑换,但是钱已经进到了这个商家的手里。”
即便商家说,这个提货券的有效期是三年,王女士说,谁又会为了几只螃蟹,惦记三年时间呢?王女士的担心,很难说完全没有根据。此前已有很多媒体以“纸螃蟹”为题,报道了很多其它商家在螃蟹券兑付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苏州当地一位螃蟹经营者说,实际上,当地正规经营的商家在发放螃蟹提货券时,会考虑与当年的螃蟹预估产量挂钩的,这位经营者说,螃蟹怕热不怕冷,现在并没有到停止发售螃蟹的时候。
这位经营者也坦言,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来说,发出去的螃蟹券,大约会有两成左右没有人提货的。
在江苏省内某地负责行业协会管理的业内人士说,实际上,螃蟹券是基于发达的物流网络而生一种经营方式的创新,如果它能合法合规地流通,对螃蟹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是好事儿。但现实状况却是,个别经营者并没有按规矩办事儿。这位业内人士直言,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所谓“螃蟹发不了”的说辞,根本站不住脚,不能因为产量不足就不发货。而且不存在说“冻死不负责”,死亡是必须要赔付的。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规范“螃蟹券”,监管部门要真监管,消费者也要把自己的权益当回事儿,哪怕它再小,也是自己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加强普法,告诉消费者你的权益在什么地方。比如说,什么样的螃蟹券是可以买的,比如在商业部门进行过商业预付卡备案的经营机构发行的这种券才能买,如果没有经过备案的,那可能意味着你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第二,消费者在购买这种券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它的格式条款,比如在什么时间兑付,螃蟹死亡包不包赔,重量的损失是多少;第三个,有一些投诉相关部门要加快去处理一些消费者投诉到有关部门都没有反馈,也没有相应的处罚,这实际上助长了不诚信经营行为的出现。
昨天深夜,王女士向中国之声反馈称,两家店铺已经退还了她19张螃蟹券的钱。从今年9月份购买了20张螃蟹券至今,只有一张“提蟹”成功。
央广记者 肖源
近日,全国多地集中发布消费券相关政策,为消费群体送上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的“红包”,引发广大消费者持续关注。“消费券”究竟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实惠?与疫情之下的经济复苏存在怎样的关联?消费者应该如何用好消费券?带着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政府搭台,商家让利。线上抢券,线下花。这个“五一”小长假,全国各地一系列“花式”促消费优惠措施,让因疫情冷却的消费市场一下子热了起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企业家表示,“五一”消费热,为二季度乃至下半年消费重回增长轨道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在医用物资(口罩、消毒液)非常急缺的情况下,为保障辖区困难群众有足够的防控措施,郑州市惠济区民政所所长李红自费购买500只口罩和100瓶酒精。并委托各村民政助理发到困难群众手中 ,保证困难群众能有基本的防控措施,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已有浙江、河北、江西等多个省份组织发放了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激发了民众的消费潜力,在短期内带动消费回补,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如何促进消费需求回补、释放成为重要课题。消费券的使用,正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广东省公安厅昨日召开护航金融“利剑2019”专项行动发布会。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东警方重拳打击涉非法集资、网络传销、银行卡、假币、地下钱庄、虚开骗税、知识产权等突出经济犯罪,今年1至9月,全省共破经济犯罪案件8030余起,刑拘12660余人,开展集中收网行动40次,涉案金额3056亿元。
“您店中的燃气用具存在过期存放、胶管老化等严重安全隐患,必须立刻进行整改!”今天下午,在新姚路242号德园包点,新开铺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对餐饮商家亮出了“黄牌”。
今年“五一”假期阳光灿烂,不少市民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后纷纷出来逛街购物,各大商场、超市、餐饮店人气明显增多。
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蟹券存在货不对板、店家跑路、标价虚高等问题,如150元蟹券,大闸蟹采购成本仅50元,有的人历时两年都未能成功提货;有的经销商一边高价卖券一边打折收券,即使一只螃蟹都没卖出,也能收益颇丰。对“纸螃蟹”这种异化了的礼券经济,其隐性危害不容小视,有必要保持警惕。
据报道,近日,广西、贵州、河北、安徽、四川等省份,以及南京、苏州、杭州、济南等城市均出台相应政策,为居民发放消费券,以刺激消费快速恢复。有网民称,发放消费券是短期刺激消费的一剂“药方”,使其有效发力还需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为,对政策的实施细节进行合理设计。
双十一很快就到了,刷单这个电商衍生词的热度又要开始逐渐上升了。昨日深圳检方公布了一单与众不同的刷单套路,剧情刚好反转了,商家刷单结果被刷客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