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关注  > 正文

数据告诉你:年货“买买买”透出这些新花样

2020-01-13 09:49:21   来源:新华网

5034

  春节将至,人们线上线下购买年货的氛围浓厚起来。自1月上旬起,天猫、京东、苏宁、考拉等电商平台相继推出了年货节,为2020年第一场促销节加足马力。通过梳理各大主流电商披露的相关大数据报告,记者和您一起看看今年的年货消费又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

  “土年货”与“科技年货”齐飞 小心意引领大趋势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过去这是“体面”,如今这是“时尚”。“农场到餐桌型”消费兴起、区域年货受追捧,多家电商消费平台显示,“吃得更地道”成了年货新需求,“土年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

  截至目前,今年天猫年货节已卖出全国3.8亿斤的农产品,其中不少农产品产自国家级贫困县。数据显示天猫上水果销售数量排名靠前的是山西红富士、四川不知火丑橘、四川爱媛冰糖橙;在京东平台上,一线城市用户购买各地“土货”同比增长达三成以上,并且产自山东省的海鲜礼盒尤其受欢迎,海参礼盒热卖。

  从海鲜水产、肉禽蛋奶、粮油米面,到蔬菜、腊味、水果等地方特产,电商构建了农产品上行通道,推动“农场到餐桌型”的饮食趋势兴起,各种原产地直供的“土年货”在年货节迎来爆发。

  此外,消费者们既要传统年味,更要健康、科技感的品质生活体验。京东方面的数据显示,按摩器/按摩椅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近200%;阿里方面的数据显示,手机、吸尘器、吹风机、游戏机等成为年货节中的爆款商品。

  另一个有趣的趋势是,在今年年货节期间,出现了不少“黑马”年货,比如同比去年上升179.23%的广东半成品盆菜、出货量超过10万份的个性春联、爆卖200多万袋的螺蛳粉,都给新年增加了传统又新奇的趣味,这背后也反映了中国人过年消费习惯的变迁。

  进口“新年货”走俏 健康概念走红

  “要热闹年味,更要健康低卡”。今年春节前,主打健康概念的进口食品也较受欢迎,据天猫国际介绍,植物鸡块、骆驼奶等食品登上消费者的年货清单。

  数据显示,1月6日正式开卖的天猫国际年货节里,植物基冷链商品带动生鲜水产品类销售增长300%。饮品消费上,营养价值较高的骆驼奶、低卡植物奶、健康果蔬汁很受欢迎,将成为不少家庭春节年夜饭餐桌上的新鲜花样。

  在进口新消费普惠及银发经济崛起的背景下,年轻人春节孝敬长辈的商品更加多样。健康、科技感“新年货”成为春节送长辈首选佳品。黑科技美容仪、植物染发笔、滋补品等销售显著增长。

  另据“京东到家”年货节期间的数据显示,年关将近,进口水果消费额环比12月提升了2.2倍,香蕉、智利车厘子、龙眼成为销量最高的进口水果。这其中,“小镇青年”对进口商品的消费热情尤其高涨。年货节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5.6倍,其中进口商品消费同比增长9.8倍。水果、牛奶、糖果、巧克力是三四线城市居民最热衷的进口商品。

  “美丽”消费热度高 “老字号”产品卖得俏

  亲戚团圆、同学聚会、过节相亲……各种需要“见人”的事情应接不暇,此时,即便不求“艳压群芳”,至少希望“人见人夸”。因此,年前消费中“美丽”消费崛起,消费者们期望在春节前以最快的速度提升颜值。

  阿里健康提供的年货节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在促销季中纷纷下单彩瞳,预约做起了牙齿美白,消费者最爱牙齿美白的5个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和杭州。男性消费者则青睐植发。

  与此同时,“美丽”消费也体现在年轻人为父母买买买上,不少高端滋补养生品被列入年货清单。京东年货节的数据显示,燕窝、阿胶、灵芝孢子粉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263%、122%、71%。“老字号”国货成为年货爆款,东阿阿胶成交额同比达到去年的14.9倍。


文章关键词:年货,买买买,新花样,数据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2019年17家电商上市

    网经社旗下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电商上市公司市值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上市电商新添17家,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66家电商上市公司,总市值达6.45万亿元。

  • 在线视频平台大数据杀熟成惯例 VIP广告模式层出不穷

    “同样的VIP服务,用不同手机购买的价钱竟然不一样。”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大数据杀熟”,你怎么看呢?实际上,在线视频平台的VIP服务猫腻还很多,不信,你看!

  • 家居直播玩出新花样 “网红”直播只是其中一种

    家居行业的直播虽然来得比其他行业稍晚一些,但随着直播成为家居企业必修课,不断“出新”的直播方式,也让家居类用品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直播间。4月1日晚8点,罗永浩的首场直播吸引了大量围观,其间他一连介绍了22款商品,其中就包括扫地机器人、家用投影仪等和家居相关的用品。那么,家居类用品直播有哪些方式,不妨一起盘点一下。

  • 扎实推动人工智能落地

    2019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节点。推进人工智能落地,我们应当如何作为?不少受访专家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加快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并有望塑造出新业态。

  • 数据显示:国产手机1月出货量下降42.9%

    受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影响,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现了明显下滑。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081.3万部,同比下降38.9%,其中2G手机34.6万部、4G手机1500.3万部、5G手机546.5万部。

  • 电商百亿补贴掀年货大战 买年货"薅羊毛"还得货比三家

    春节渐近,京东、拼多多、聚划算、苏宁等电商平台早早地打起了年货的主意,相继推出百亿补贴。记者发现,今年年货涌现出了一批解决过年期间痛点的新奇产品。不过,市民买年货“薅羊毛”还是得货比三家。

  • 科技战“疫”:大数据发挥大作用

    “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一系列疫情防控环节都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通过中国科协组织的网络采访时表达出这一观点,获得科技、产业等各界普遍认可。

  • 脸部照片两角一张 口罩竟然阻挡不了人脸数据泄露

    据媒体报道,有卖家在网上以两角一张的价格售卖几十万张戴着口罩的脸部照片。这些照片部分是“网络爬虫”从网上搜集到的面部照片,另一部分则是人们上班打卡或进出小区门禁时拍的面部照片。买家买这些照片,主要用于训练算法的精准度,也有可能用于申请信用贷款,甚至注册公司。

  • 让“宅经济”行稳致远

    疫情期间,“宅经济”快速升温,电商、外卖等线上平台订单量火爆,以往一些在线下提供的实物和服务消费,也开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线上销售。

  • 谁在买卖你的“脸”? 专家:人脸信息需要最严格保护

    11月初,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引发了舆论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与安全的讨论。而不久前,“ZAO”APP的兴起也让AI换脸走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AI换脸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影视、娱乐等各方面,甚至是淫秽视频。这引发了社会对人脸数据是否可能被滥用的争议。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