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关注  > 正文

央地齐发力 推出春节促消费大招

2020-01-22 11:18: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春节日益临近,消费旺季也随之而来。《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了保障春节期间集中爆发的购买需求,进一步挖掘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在出台举措,从商品、餐饮到家政服务,从线下营业时间到线上接单派送保障,全面部署,增加供给,确保节日稳供优供。专家表示,随着这些促消费大招实招的落实,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将在开年迎来消费市场高峰,继2019年春节消费总量破万亿之后,有望再创新高,为全年促消费筑牢根基。

  各部门联合部署保障节日供应

  随着今年春节假期进入倒计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春节市场供应保障工作,并已经作出重要部署。1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春节期间市场保供稳价和基本民生保障作出安排。会议要求,春节临近,各地各部门要多措并举,加强统筹协调,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春节。

  为落实这一要求,各部门也在积极行动。1月21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对节日市场供应也作出了具体安排,并下发了《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部署相关工作,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采取措施,增加市场供给,优化节日服务,筹划组织开展了节日促消费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钱克明介绍,为了切实增加肉类市场供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两节储备肉的投放方案,并指导地方加强储备肉的投放。同时,加强货源组织和产销衔接,提升节日市场保供给能力。商贸流通企业也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增加备货数量,生活必需品备货量比平时增加20%以上,肉类、蔬菜可满足5至7天消费,粮油可满足20天左右的消费。

  记者还从海关总署了解到,为保障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目前多地口岸正在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进优化通关流程、精简单证、提高通关时效、降低合规成本。在深圳蛇口港,远隔重洋的智利车厘子通过快线货船挂靠口岸后,仅仅用时5分钟就出闸提离码头,10分钟后到达深圳前海水果堆场,为丰富春节供应提供了有效保障。

  地方各显其能全面促消费

  在中央各部门联合部署的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因地制宜派送促消费礼包。其中,在商品供应方面,北京市组织46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开展了节日蔬菜保供联合行动,节日期间蔬菜供应量较平日增加了10%左右。河北、江西、贵州、青岛等地区组织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厂场挂钩”,“农超对接”还有“批零对接”的形式,增加节日备货品种和数量。

  除了保障商品消费需求,优化丰富服务供给也是今年春节的重中之重。据了解,为保障餐饮供给这一春节期间的重要消费项目,广州举办“春节美食不打烊”活动,192家连锁餐饮企业的2300个门店参与活动;杭州各大酒店预定年夜饭超过2万桌,增长17.7%。

  各地还出台多项措施,力保节日家政服务供给。比如,北京市启动了家政服务保供行动,以“错峰返乡”等方式组织家政人员留守服务岗位,预计春节期间将有5万名家政人员留京;上海确定了117家家政企业作为春节家政保供骨干企业,引导更多的家政人员留沪。

  另外,电商平台“买买买”模式,在春节期间将继续进行。天猫超市在全国近300个城市物流不打烊;京东推出“春节也送货”服务,美团买菜推出了“春节不打烊”活动,苏宁物流春节期间300多个城市可照常下单。“大家知道,过去过节期间下单以后没有人送货,今年这个情况会大大好转。”钱克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供优供的同时,春节期间还有丰富的促销活动。如河北举行“幸福河北欢乐购”,四川举办“迎春购物月”“川货新春大拜年”等活动。11条试点步行街在春节期间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比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推出了“子鼠迎新春,金街过大年”活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推出了百场高品质、强互动的精彩活动,为“中国年看西安”系列活动添彩;杭州湖滨路的步行街推出了多场文化+商业的慢生活体验活动。

  消费市场将迎新年首个“爆发点”

  分析认为,央地联合祭出的这一系列大招实招,叠加我国正在释放的巨大潜力,将助力春节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迎来新年的首个“爆发点”。

  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上周,我国刚刚公布人口超过14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国还有4亿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所以我国消费增长的潜力巨大。

  事实上,春节黄金周也一直被看作是消费发力的重要时点。商务部之前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2月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同比增长8.5%,春节消费首破万亿大关。

  “从各地部署来看,今年春节促消费活动形式多样,线上线下齐发力,预计春节消费市场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的消费亮点和热点涌现,消费更加多元,特色、个性、品质等消费特征显著。城市和农村消费市场升级趋势明显,尤其是在城市工作的消费者在春节期间返乡,把城市的消费习惯和理念“下沉”,带动农村消费升级。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春节将至,各部门和各地出台的促消费举措,一方面将有效保障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需平衡,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创新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钱克明也表示,春节期间,围绕夜间消费、假日消费、绿色消费、品牌消费等新增长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总之,节日市场供应已准备就绪,我们将为人民群众欢度新春佳节提供有力保障。”钱克明说。

文章关键词:春节促消费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为居家办公再添一把椅子”——疫情下中国家居消费有了新变化

    数据显示,宜家上线“天猫”的第一天,“粉丝”数量逾20万,目前已逾140万。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说:“电商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阿里合作可以扩大我们的辐射网络,从而与更多消费者互动并建立联系。”

  • 中国进入"低欲望社会"?消费升级才是大趋势

    所谓“低欲望社会”,提出者是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源于日本的后泡沫经济时代开始,出现一种消费低迷现象,被称为“低欲望社会”。

  • 包裹受损消费维权无奈多 多数塞入报纸作填充物

    网购书籍,签收时发现磨破包装?邮寄水果,收到时却损坏变质?大件家电,送货途中磕碰了却责任不清?网购时代,收寄快递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一旦遇到快递包裹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维权也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 北京2批次日用消费类产品不合格 TATA、绿芝岛上榜

    4月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产领域日用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该局近期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领域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5种日用消费类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依据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和相关标准检验,发现1批次木门、1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饰面层耐划痕性能和覆面表面的耐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易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 建材家具消费旺季提前开启 家居市场回暖提速

    时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家庭装修迎来集中开工、复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近一周建材家具市场采购量节节攀升,各大卖场人气十足,家居市场回暖全面提速。

  • 教练离职退费一拖再拖 专家:预付式消费要谨慎

    日前,杭州黄女士向钱报爆料,她和小姐妹在文二西路越·健身会所(兰桂店)充值13万多元的私教课,不久教练离职,但健身会所不愿退钱。她们为此事已奔走了两个多月。

  • 温暖过年 郑州慈善春节前慰问乡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元旦刚过,农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郑州慈善总会召开“凝聚共识燃初心、多向发力助脱贫”会议,并开展系列慈善慰问活动。

  • 男博士“被迫”花119800做眉毛,心态崩了:像蜡笔小新

    在郑州工作的博士小杨经常在·银色·美之家剪头发。忽然有天,有位店员说年底回馈客户,要请他吃饭,可没想到,饭没吃!自己却被强行拉到另一家理发店纹了眉毛。

  • 线上消费热潮来了 县域电商产业如何发力?

    最近,一些县长也是拼了——走进直播间,帮助推销、吆喝本地的特产,以农特产为主,当然也不乏旅游宣传。有的地方,县委书记也出镜了,与主播一起同消费者互动。这是疫情以来政务服务模式的拓展,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领导在狠抓复工复产、促进消费方面的担当、作为,值得点赞。

  • 阅兵女兵同款口红热销 国货潮牌带“红”国庆消费

    阅兵女兵同款口红热销、国产电子产品抢手、红色旅游飘红……今年国庆节期间,爱国主题文化类消费、国货品牌消费增长迅猛,浓郁的“家”“国”情怀带“红”了整个国庆消费。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