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团购成为不少居民的新选择,但同时,也出现了哄抬物价、商品捆绑销售等不法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对此,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出台规定,直指团购物品缺斤少两、价格偏高及捆绑销售等问题。
目前,多地仍实行封闭管理,居民生活高度依赖网购。在武汉,从粮油生鲜到防疫用品,居民生活物资的购入渠道较为单一,多数为网上团购、统一配送。特殊时期,保供应就是保大局,尽管“众口难调”,以套餐形式售卖生活必需品,仍是效率最大化的无奈之举。但与此同时,这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武汉市民曾反映,“我们买一袋米,还要买一堆卷纸、酱油”,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网购平台上,口罩与消杀用品捆绑出售的案例也不少。不法商户将非生活必需品与急需物品打包销售,让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这是为了一己私利,让居民“雪上加霜”,更与防疫大局背道而驰。
严打捆绑销售,是依法防疫的题中之义。为应对市场乱象,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以法律利剑斩断非法链条。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八项措施,维护网络交易秩序;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发出通告,进一步规范武汉市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团购套餐价格行为;《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系列法规,正为消费者保驾护航。法律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硬核武器,对于借疫情发财的违法行为,坚决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从重从快查处,才能切实提升群众生活保障水平。
市场稳,民生稳,社会就稳。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千方百计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稳民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严打捆绑销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供应、稳物价,装满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是维护防疫期间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后备保障。
线上团购、无接触配送,原本是特殊时期保民生的好点子。严打捆绑销售,谨防“好点子”变味,方能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之忧,答好防疫民生答卷。(赵壹晨)
和朋友在微信上边聊天边在小程序里“买买买”正成为不少人的网购新习惯,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2019社交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和六线城市在近3年来社交电商用户增长最迅猛。
网购书籍,签收时发现磨破包装?邮寄水果,收到时却损坏变质?大件家电,送货途中磕碰了却责任不清?网购时代,收寄快递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一旦遇到快递包裹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维权也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不管是家居卖场的经销商,还是家装公司的合作商,如果在销售家具产品,那可得注意了。近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家具售后服务要求》(GB/T37652-2019国家标准),将于2020年1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家具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
昨天(20日),一批新的国家标准发布。其中《家具售后服务要求》国家标准提出,家具产品实行“谁销售谁负责”的三包原则。木家具、金属家具、竹家具、藤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石材家具的三包期限均为1年;而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红木家具、软体家具的三包期限则为2年。
6月29日晚,大乐透第19074期全国开奖,花落河北、山东和河南。
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网上买菜火了起来。不管是传统超市的线上平台,还是电商平台,线上订单都大幅增加。但由于货源组织能力和配送能力不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线上买菜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为了留住用户,一些企业积极采取增加更多预制菜和半成品菜、赠送优惠券等措施。
“最近,我们每天都在线上抢菜。”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十年前常常用电脑“偷菜”的自己,如今真的在各大生鲜平台“抢菜”。而这一切,都源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地的人们变得谨慎,尽可能减少出门以及不必要的接触。
最近,一些县长也是拼了——走进直播间,帮助推销、吆喝本地的特产,以农特产为主,当然也不乏旅游宣传。有的地方,县委书记也出镜了,与主播一起同消费者互动。这是疫情以来政务服务模式的拓展,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领导在狠抓复工复产、促进消费方面的担当、作为,值得点赞。
在一众好评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差评就足以让消费者心里打起“退堂鼓”,继而影响商家的交易量和业绩。因此,一些人抓住了商家不想有差评的心理,故意给商家差评,逼迫商家有偿删除差评而获利。
前不久,陈女士趁着“双11”买了一条牛仔裤。可当她拿到货时,却十分生气:“新买的牛仔裤,刚穿上身,一排扣子掉了。我拍照发给客服,要求退货或换货。可客服却表示,他们只是卖家,与厂家没有售后修补的约定,因此不能换货,要想退货得自付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