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报记者卧底多个额温枪交易群发现,疫情期间有不法商贩通过生产、销售三无额温枪牟利,甚至有人通过网络交易“空手套白狼”,一次诈骗数百万元。
从报道可知,这些不法商贩主要存在三种套路:
套路一最简单粗暴:商贩直接生产、售卖杂牌子或无牌子的三无产品,模糊资质,如果客户不加辨别的话,很可能上当受骗。套路二比较隐蔽:商贩花钱购买质检报告,办理无效证书,假装自己是合法合规生产售卖额温枪,以欺骗客户,逃避市场监管。套路三则纯粹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卖家”会到合法的额温枪企业门口或厂房内拍摄视频,给客户制造拥有合法额温枪的假象,骗取信任后,他们会要求客户先付定金再发货,一旦客户付完定金后,他们便将其拉黑,断掉联系。
根据相关规定,额温枪目前按二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企业若要生产额温枪,需在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医疗器械注册证。如果要销售,企业还得办理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但显而易见的是,假额温枪生产、销售商家一般没有这个资质。同时,一些商贩即便持有所谓的“合法”资质,也可能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违法购买而来,这本质上仍是假资质。
所以,一方面,地方监管部门需要对生产额温枪的企业,包括生产流程、相关资质以及安全质量标准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额温枪合法合规生产售卖。另一方面,鉴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这个产业链中的特殊角色,相关部门也需对这类检测机构进行规范,一旦发现其提供、伪造认证证书,该取消资质的绝不含糊。
在假冒伪劣产品面前,寄希望于违法商贩身体上流动道德血液大概只是一厢情愿,只有严格的监管才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打击方法。从操作难度而言,这些假额温枪商贩也绝非到了难以识别发现的地步,归根结底还是有赖于有关地方部门的监管触角更加敏感,监管手段更加灵活,针对其套路见招拆招,才能让其无可乘之机。
疫情之下,因为前期市场对额温枪的巨大需求,现在加上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适度放宽了防疫物资的准入门槛,但在放宽门槛的时候,更需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加码监管。
1月1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凉席类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公示,结果显示,14批次产品不合格,涉及的标称商标有三水依梦、普拉达、艾睡宝等。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通告称,经检验,标示为台山高富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生产(代理)的艾的染发膏系列(沙金色)等22批次化妆品检出成分与经批准的特殊用途化妆品配方成分不符。
昨日,信阳市固始县司某向记者投诉。据悉,司某购买的科勒卫浴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其认为可能是科勒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并希望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12月18日,全球便利店巨头7-11与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后者将获得7-11便利店业务在河南的独家特许经营权,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是速冻食品巨头三全食品的全资子公司。
关注“网红”食品,查处“刷单”“假评论”等行为;集中管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刑事案件,实现同案同判;对严重犯罪的,检察机关依法提出不适用轻缓刑、免刑,宣告从业禁止令等建议……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句本是科幻和电影界的戏谑和调侃,如今成为不少量子行业从业人员心中的“痛”,专家指出,量子技术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目前所谓“量子+生活”的产品,几乎都是骗人的东西。
2020年1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4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1批次标称北京中瑞天德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销的西班牙产“安莱俪依”婴儿奶粉,因维生素D检出值低于产品标签标示值,被罚款3万元。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消息,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因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违法行为,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3万元,并责令改正。
中新经纬记者在其官方看到,产品宣传中资生堂突出强调“7天见证嫩白樱花肌”“见证7日焕白”“7天美白”等卖点。对此,某电商平台上多位消费者表示,“用了半个月了,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点失望”“精华一点没用,长痘部位反而更加红肿了”“用了一瓶没什么效果”。
人手一个移动电源?使用起来并非安全无虞,市面抽检发现,居然有高达近四成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市场监管总局最新通报称:抽查了4个省73家企业生产的75批次移动电源产品,其中2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