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内消费数据下滑,3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开始发放消费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50个城市推出了消费券政策。当前,部分发放消费券的城市政策效果已经显现,消费券刺激消费整体收效良好。专家建议,发放消费券要精准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多地发放消费券 刺激居民购买欲
近来,新冠肺炎疫情使国内消费数据出现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车销售额同比下降37%,家电下降30%。
为促进消费回补与潜力释放,一些地方相继出台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便是举措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8日,全国已有16个省市区近50城推出消费券政策,金额从数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
作为特殊时期发放的一种专用券或支付凭证,消费券能够通过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来提振消费,进而带动生产与投资增长,加速经济复苏。
“消费券通过补贴方式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从以往经验看,在消费券重点支持的领域,短期内会出现消费快速增长的局面。
早在3月2日,济南市便开展惠民消费活动,面向景区、旅行社、影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推出2000万元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随后,辽宁省鼓励向大众发放惠民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浙江省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河北省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实施体育消费券补贴政策。
随着消费券在各地密集发放,其适用范围、发放方式和发放对象也“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南京总额度为3.18亿元的消费券主要涉及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等领域,惠及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广大民众;宁波以企业联合或独立发放消费券、代金券、优惠券等让利模式,向消费者让利约200亿元;广州统筹安排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促进文旅产业复苏;杭州从4月3日到5月31日开启消费券“翻倍狂欢”;绍兴、佛山等地利用大数据即时调整消费券投放类别和金额配比,实现“精准投放”……
据统计,在当前发放消费券的近50个城市中,超过80%的消费券涉及餐饮业,其次是旅游业,占比达到42.5%。此外,零售、住宿、体育等也是此轮消费券热潮中的重点行业。
在我国,发放消费券并非首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地方政府曾出台政策为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
四两拨千斤成效初显 加速经济复苏
在各地消费券和商家自身营销活动的叠加作用下,人们的消费热情被调动。各地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清明期间叠加“长假经济”,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已经呈现出消费“乘数效应”。
3月27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向在杭人员发放消费券。据杭州市商务局统计,在当地发放消费券后的56个小时,拉动消费4.53亿元,同时段兑付政府补贴2893万元,拉动效应达到了15倍。
郑州市政府于4月3日发放了第一期5000万元普惠型消费券。清明小长假期间,郑州有近10万家商户参与了郑州发放的首批消费券活动,参与活动的消费者约68万人次,累计核销82万笔,核销金额1427万元,拉动消费1.87亿元,拉动效应达到13倍。
武汉是金嗓子喉宝的重要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金嗓子喉宝的线上销量损失了三分之一。“得益于广西发放消费券活动,短短几天时间,我们仅线上的销量就比疫情期间增长了3倍。”该企业一名负责人表示。
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当前全国已有超千万线下商家受益于消费券,其中9成以上为中小微商家。郑州一家面馆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清明假期3天核销消费券突破3000笔,他说:“到店消费的很多人都持有消费券。消费券让顾客省了钱,店里的生意也比平时红火了。” “消费券发放后,我们店里的营业额一天最多增加了1000元。”杭州一家肉夹馍店的老板张泽林说,发放消费券以来,店里的人流明显多了起来。
“疫情对经济、就业、收入产生较大冲击,发放消费券一方面可以稳定基本民生,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稳定中小微企业的收入端,避免连环倒闭,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储存实力。此外,这一做法还可以实现经济复苏,以基本消费拉动厂商经济循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翁一认为,消费券充分释放了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同时,数字化时代的消费券能够更加精准地投放到政府想扶持的行业,通过高杠杆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不宜仓促跟风 适当适量是关键
消费券作为一种专用券和经济政策的工具,在当前形势下,是应对疫情、推动国内消费扩容提质的有力手段。但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发放消费券要精准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更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包括疫情的严重程度、财政收支水平、消费市场复苏速度、居民消费信心等多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不宜仓促跟风“撒钱”。只有精准定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定位消费信心不足的地区、定位复苏信号不明显的行业,才能发挥消费券“小马拉大车”的作用。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财政大幅度增支减收,发放消费券一定程度上会对财政造成压力。地方政府需要考虑消费券的发放规模和财政承受能力,做到因地制宜。”赵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财政收入比较困难的地方,则不太适合使用发放消费券的方式。”
消费券发放模式和来源渠道也需要各地积极创新。例如,杭州市发放的16.8亿元消费券中,政府发放的仅占5亿元,剩下11.8亿元由商家匹配,既能刺激商业活力,又减轻了政府负担。
王强表示,从短期看,发放消费券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明显。但作为应对危机的特殊政策,不宜长期发放,应根据疫情和国民经济恢复的进展进行调整,给出全社会的合理稳定预期,实现对消费和经济的稳定功效。(记者 乔地)
相关链接
与平台企业合作,精准评估发放效果
这一轮消费券地发放,大多数地方政府都选择了和平台企业合作,并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地方政府与平台合作的好处,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认为,通过平台发放消费券,可以消除一些弊端。过去纸质消费券不仅发放效率低、匹配度低,还容易产生一些道德风险。通过与平台结合,可以借助大数据提高效率和精准度,把这些弊端降到最低。
消费券通过平台企业发放,有实现更多可能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马亮认为,一方面,平台拥有大数据优势和算法支持,可以实时追踪消费券的使用时间、地点和方式,政府可以借此不断优化和调整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把拉动消费的任务交给平台,平台可以设计不同的消费券使用方案,同时也便于政府更精准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
消费券通过平台发放具有诸多好处,那么如何保障平台间公平竞争,形成良性的政企合作呢?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竞争法中心副主任黄晋表示,发放消费券是财政支出,其实是一种补贴。作为政府补贴,政策实施一定要合法合规,要注意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在使用平台进行发放时,不能随意指定哪家平台做这个事情;不能只与一些大的平台合作,也要考虑到中小平台,政策制定要考虑覆盖面和受益的广泛性。
数据显示,宜家上线“天猫”的第一天,“粉丝”数量逾20万,目前已逾140万。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说:“电商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与阿里合作可以扩大我们的辐射网络,从而与更多消费者互动并建立联系。”
所谓“低欲望社会”,提出者是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源于日本的后泡沫经济时代开始,出现一种消费低迷现象,被称为“低欲望社会”。
网购书籍,签收时发现磨破包装?邮寄水果,收到时却损坏变质?大件家电,送货途中磕碰了却责任不清?网购时代,收寄快递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一旦遇到快递包裹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维权也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4月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产领域日用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该局近期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领域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5种日用消费类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依据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和相关标准检验,发现1批次木门、1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饰面层耐划痕性能和覆面表面的耐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易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日前,杭州黄女士向钱报爆料,她和小姐妹在文二西路越·健身会所(兰桂店)充值13万多元的私教课,不久教练离职,但健身会所不愿退钱。她们为此事已奔走了两个多月。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在医用物资(口罩、消毒液)非常急缺的情况下,为保障辖区困难群众有足够的防控措施,郑州市惠济区民政所所长李红自费购买500只口罩和100瓶酒精。并委托各村民政助理发到困难群众手中 ,保证困难群众能有基本的防控措施,
在郑州工作的博士小杨经常在·银色·美之家剪头发。忽然有天,有位店员说年底回馈客户,要请他吃饭,可没想到,饭没吃!自己却被强行拉到另一家理发店纹了眉毛。
最近,一些县长也是拼了——走进直播间,帮助推销、吆喝本地的特产,以农特产为主,当然也不乏旅游宣传。有的地方,县委书记也出镜了,与主播一起同消费者互动。这是疫情以来政务服务模式的拓展,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领导在狠抓复工复产、促进消费方面的担当、作为,值得点赞。
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蟹券存在货不对板、店家跑路、标价虚高等问题,如150元蟹券,大闸蟹采购成本仅50元,有的人历时两年都未能成功提货;有的经销商一边高价卖券一边打折收券,即使一只螃蟹都没卖出,也能收益颇丰。对“纸螃蟹”这种异化了的礼券经济,其隐性危害不容小视,有必要保持警惕。
阅兵女兵同款口红热销、国产电子产品抢手、红色旅游飘红……今年国庆节期间,爱国主题文化类消费、国货品牌消费增长迅猛,浓郁的“家”“国”情怀带“红”了整个国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