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关注  > 正文

文旅业逐渐复苏 小长假补偿性消费初步显现

2020-05-06 09:33:53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达1.15亿人次;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了同比增长;上海“五五购物节”18小时12分钟支付总额破百亿元……在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后第一个小长假,消费市场密集交出喜人成绩单。专家表示,近日各地推出的各项促消费政策和集中促销活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补偿性消费初步显现。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和更多利好政策落地,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回暖。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部门正围绕进一步激发消费热点和促消费升级加快出台细化政策,激发巨大的消费潜力,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延长至5天,是12年来首次,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假期经济效应影响下,消费市场显现蓬勃活跃态势。

  由中国银联联合支付宝、财付通为上海“五五购物节”提供的实时数据显示,自5月4日20时购物节启动至5月5日14时12分,历经18小时12分钟,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破百亿元。5月1日至5日,北京重点监测的100家商业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39.6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94.1%。支付宝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29个省份消费金额完成了同比增长,内蒙古、新疆、青海甚至达到了超过60%的同比高增长。

  这些只是“五一”小长假补偿性消费初显的一个缩影。记者5日晚从商务部获悉,5月1日到4日,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30.1%。

  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旅业也开始逐步回暖复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5月1日到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从出行方式来看,疫情影响下,自驾成为许多游客出行的最主要选择。携程统计显示,“五一”携程租车预订单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并且还有10%左右的增长,带动省内游、短途周边游快速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日前介绍,文化和旅游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组织各地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文化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了可以开放的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70%的旅游景区有序开放。

  专家认为,近期密集推出的各项促消费利好政策以及集中促销活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对于增强消费信心、提振消费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五一”小长假促消费力度显著大于以往:一是中央和地方齐发力。在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发放消费券、补贴让利的同时,商务部等部门也启动“双品购物节”等活动,共同激活消费市场。二是政府和企业同进退。在财政出资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企业也给消费者提供打折让利,合力营造节庆消费氛围。三是线上和线下广结合。不仅促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推进,线上领券、支付,线下购物体验的消费方式也深入人心。

  不过,关利欣也指出,消费的恢复需要渐进过程,接下来还需要有更多细化政策出台,重振消费信心,畅通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事实上,这也是接下来消费市场施策的重要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还在研究出台进一步的促消费措施,其中汽车、家电家具等市场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在汽车市场,商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正在就完善二手车市场研究政策措施,近期有望修订出台《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促进加快二手车流通,带动新车消费。各地也密集出台优化汽车限购和鼓励购买新能源车相关举措,加快释放汽车市场消费需求。

  在家电家具市场,商务部正在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推进绿色智能产品销售,鼓励“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商务部表示,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奖励与补贴相结合的消费更新换代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积极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消费。

  另外,在促进消费升级领域,商务部表示将把握时机加快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确定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启动第二批试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结合当地实际配套支持举措;配合财政等相关部门,完善免税店政策,吸引更多消费回流。

  除实物消费外,文化旅游市场也正在迎来更多利好政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释放更多潜力。

  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文化旅游活动受到影响,但线上新业态新消费不断增长。不少景区都在试水“云旅游”项目,一批VR文化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围绕这一新趋势,文化和旅游部正在推进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帮扶企业降低疫情影响,增强数字文旅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后劲。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热点新模式。

  “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持续增长、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只要应对得当,有望在疫后迎来强劲的恢复性增长。”雒树刚表示,下一步要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更实的扶持举措来对冲疫情影响,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关利欣认为,随着更多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地,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将逐步畅通。她同时建议,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要继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在保障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基础上,鼓励技术创新应用培育新兴消费,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供给。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研究员陈丽芬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复市和促消费政策的发酵,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消费市场正在出现反弹,消费增量跨期补偿可期。

  陈丽芬还指出,要打通消费领域的“堵点”,激发更大的消费潜能,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从需求端来看,要稳就业促增收,为扩大消费打好基础。从供给端来看,要抓住新的消费需求点,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有产品消费、有地方消费、有兴趣消费。“生产到消费是一个体系、循环,要让生产活起来、消费热起来,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她说。


文章关键词:文旅业,小长假,补偿性消费 责编:张迪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20批次人造板产品被检不合格 含小布丁、鲁宝等品牌

    12月11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20批次样品不符合本次监督抽查标准要求,涉及的产品商标为小布丁、鲁宝等。

  • “剪羊毛”与“薅羊毛”同样不可原谅

    “双11”期间,一则“羊毛党”薅垮天猫网店“果小云旗舰店”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果小云”重新开张后,其所售脐橙大卖,月销3万余单。与销量同时“收获”的,还有来自媒体和网友“营销炒作”的质疑。

  • 中国进入"低欲望社会"?消费升级才是大趋势

    所谓“低欲望社会”,提出者是被英国《经济学人》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源于日本的后泡沫经济时代开始,出现一种消费低迷现象,被称为“低欲望社会”。

  • 六线城市社交电商增长迅猛

    和朋友在微信上边聊天边在小程序里“买买买”正成为不少人的网购新习惯,中国经济信息社与京东大数据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2019社交电商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一二线城市和六线城市在近3年来社交电商用户增长最迅猛。

  • 包裹受损消费维权无奈多 多数塞入报纸作填充物

    网购书籍,签收时发现磨破包装?邮寄水果,收到时却损坏变质?大件家电,送货途中磕碰了却责任不清?网购时代,收寄快递成为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一旦遇到快递包裹受损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承受一定损失,维权也比较麻烦。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 北京2批次日用消费类产品不合格 TATA、绿芝岛上榜

    4月1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生产领域日用消费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公示》,该局近期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领域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5种日用消费类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依据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和相关标准检验,发现1批次木门、1批次木家具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饰面层耐划痕性能和覆面表面的耐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易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美观和使用寿命。

  • 教练离职退费一拖再拖 专家:预付式消费要谨慎

    日前,杭州黄女士向钱报爆料,她和小姐妹在文二西路越·健身会所(兰桂店)充值13万多元的私教课,不久教练离职,但健身会所不愿退钱。她们为此事已奔走了两个多月。

  • 男博士“被迫”花119800做眉毛,心态崩了:像蜡笔小新

    在郑州工作的博士小杨经常在·银色·美之家剪头发。忽然有天,有位店员说年底回馈客户,要请他吃饭,可没想到,饭没吃!自己却被强行拉到另一家理发店纹了眉毛。

  • 线上消费热潮来了 县域电商产业如何发力?

    最近,一些县长也是拼了——走进直播间,帮助推销、吆喝本地的特产,以农特产为主,当然也不乏旅游宣传。有的地方,县委书记也出镜了,与主播一起同消费者互动。这是疫情以来政务服务模式的拓展,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领导在狠抓复工复产、促进消费方面的担当、作为,值得点赞。

  • 阅兵女兵同款口红热销 国货潮牌带“红”国庆消费

    阅兵女兵同款口红热销、国产电子产品抢手、红色旅游飘红……今年国庆节期间,爱国主题文化类消费、国货品牌消费增长迅猛,浓郁的“家”“国”情怀带“红”了整个国庆消费。

慢新闻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央视曝光:假的,是摆拍!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