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正在带动各类工厂、企业、工商业者复工,也推动着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出家门,拥抱山河湖海;“买买买”线上消费火爆,实体消费逐步回流,换季消费需求释放明显;“夜经济”又繁荣起来,街头巷尾烟火气在升腾……“五一”假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首个小长假,涌动着消费的暖流。5月1日到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呈现向上回暖态势。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消费向上回暖态势明显,直接带动市场向好企稳。“五一”假期的消费数据充分说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也是阶段性的。从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看,以探亲游、周边游、郊区游为主题的小长假旅游带动目的地消费,旅游业正稳步恢复;假日期间商超人流明显增加,零售业逐渐回温;堂食、外卖恢复率都在提升,餐饮业冷淡态势得到缓解……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正在有序释放出来。亿万消费者的“购物车”,将继续稳步拉动中国经济的“基本盘”。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也在快速培育壮大,推动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有效回补。以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商圈商街数字化营销等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五一”期间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直播带货强势来袭,推动在线经济人气爆棚。伴随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云逛街”“云购物”“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在线经济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推广,继续刷新公众的消费体验,为各类创业者带来更多商机。
消费回暖是经济回暖的前奏,离不开从企业到政府的把握机遇、主动作为。18小时12分钟,支付总额破百亿元,这是上海市举办的“五五购物节”斩获的喜人成绩。全上海各大电商平台、商业企业、品牌企业广泛参与,形成130多项重点活动和700多项特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4月30日至5月4日,20多个省区市启动了新一轮消费券投放,规模突破百亿元人民币,涉及餐饮、旅游、家电、汽车、文娱等多个领域。各地齐齐发力、政企携手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各类促消费政策和补贴举措“乘数效应”明显溢出,有效提振商业信心,激活消费市场。
也要看到,消费持续回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下制约消费的因素还有不少。如何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保证有序全面生产并促进消费,需要各地各部门继续担当作为、创新治理水平。有效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打出更精准、更细化的政策“组合拳”,才能畅通以消费为引领的经济循环,强化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从而推动消费与供给同步复苏。
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正在带动各类工厂、企业、工商业者复工,也推动着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一段时间以来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发展态势,工信部近日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及活动推荐目录(第一期)》,鼓励和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通过数字化赋能成为标杆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转型。进一步提振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引领拉动作用,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齐志明)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地统筹地方政府与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消费券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提振作用。
阿里巴巴让利20亿元,苏宁易购发券20亿元,美团点评送出12亿元红包,上汽集团推出百余辆五五折新车……作为上海的大规模消费节庆活动,
为应对疫情冲击,传统商场创新服务模式,开通网上商场、微信社群、直播间,通过“云复工”“无接触购物”的方式积极复商复市。
近年来,国内线上婚恋市场的产品定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强调牵手乃至成婚的婚恋中介,向更关注社交体验的“泛娱乐”自主社群服务体系转变。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直播+生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中心,花椒直播也在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玩法,推出了“云相亲”服务。
为扎实做好巩义市复学复课期间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近日,巩义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筑牢全市复学学生食品安全防线。
进一步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按照永城市文明办文件要求,近日,永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广告宣传行动。
日前,山东省济南市出台15条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措施,培育消费新热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据初步统计,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190多亿元。
租客减少,成本加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原本就盈利状况不佳的住房租赁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也放大了行业风险。但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复工复产全面推进,租房市场开始迅速升温,租赁旺季重现。
从“团餐”切入外卖,顺丰找了一个外卖市场“大鳄”美团、饿了么都没怎么深耕的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