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叠加8天超长假期使这个“十一”长假让消费者倍感期待。除了长短途旅游,与亲朋好友相约看电影、逛展览、观赏话剧演出等成为国庆期间消费者最青睐的娱乐活动,影院、剧场、展馆等室内文化消费的热情井喷式暴涨。
电影市场热情似火
作为影院复工后迎来的首个长假档期,今年国庆中秋档汇聚了多部重量级大片。《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一点就到家》和《急先锋》等多部影片都选择在这一档期上线,吸引众多消费者走进影院,感受久别重逢的观影快乐。
“我从春节就想去影院看场电影,结果这一等就等到了‘十一’假期,终于盼来了。”山西市民秦女士早早就在京东抢了三张29.9元的电影折扣票,10月3日和表姐妹一起在影院打卡了《夺冠》。
这部讲述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的励志片,让秦女士看得热血沸腾:“特别燃,三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精神太赞了!当时周围好多人都看哭了。虽然现在距离中巴女排大战已经过去4年了,但电影一下就勾起我那段回忆,真心为我们的祖国和中国女排骄傲!”
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10月6日9时45分,中国国庆档实时总票房含预售一举突破30亿元,《我和我的家乡》票房领跑,国漫电影《姜子牙》紧随其后。据悉,今年“十一”假期首日,中国院线斩获7.3亿元票房,在国庆档票房史上位列第二。
票房火热的背后,院线的疫情防控工作功不可没。为做好疫情防控,各家影院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期间场所管理规定进行电影放映。北京市民刘先生国庆期间带着老婆孩子去方庄博纳国际影城看了《姜子牙》,他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自己的直观感受:“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但影院依然没有放松戒备,要求每位进入影厅的市民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观影全程佩戴口罩,并登记个人信息。”
北京方庄博纳影城的工作人员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除了要求每位观影人员进场时必须佩戴口罩外,影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全天开放新风系统,每场3D眼镜一人一消杀,每天结业后定时消毒、定时清洁等,保证大家的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大影片口碑不断发酵,预计国庆后期观影人流还会有所上涨,这也给行业复苏带来较大的信心。
演出展览焕发活力
除了影院,中国的演出市场也在逐渐焕发活力,这一点在国庆档体现得尤为明显。
记者获悉,今年长达8天的假期使线下演出迎来黄金期,共有436场文艺演出亮相京城舞台。北京青年戏剧节如期开幕,成为线下演出市场的一个利好信号。而知名演出团体如德云社、开心麻花、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则更是一票难求,上海笑果工厂剧场连续8天的演出票几乎被“秒光”……
在观影、看演出之余,选择走进各类展馆与艺术相伴的消费者亦是为数众多。在北京,紫禁城600年大展、苏东坡大展使得故宫国庆节8天假期的门票全部售罄,阔别5年之久的河南博物院则在国庆节前重磅回归。
今年国庆到北京旅游的青岛市民张女士心心念念的是故宫博物馆展出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她好不容易在网上抢到了门票:“我平时的爱好就是写字画画,尤其喜欢苏轼,看到故宫这个主题展就心动了,就算国庆人山人海也想来看看。”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些演出展览不只是线下,线上也同步推出,比如国庆期间复工的音乐节超过了20场,其中大部分的票上线之后快速售罄,不能到现场参观的观众也可以线上逛故宫。《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等最新展览的线上展厅已进驻《故宫展览》APP,观众可以360度沉浸式感受展厅现场氛围,欣赏文物高清大图,聆听详尽解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文化消费除了在短时间内“报复性增长”,其形式和内容愈加多元化也折射出消费需求的日益升级。
自驾游美景、商场买买买、宅家享美食……“十一”黄金周适逢国庆节、中秋节叠加,全国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
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今年的“十一”假期适逢国庆节、中秋节叠加,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
弘扬黄河文化,扛稳历史重任。8月5日,“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理论研讨会在开封举行。
10月8日,苏宁易购发布十一消费大数据。8天长假,50亿补贴,一亿件超低好货,助推场景零售全面爆发。
近日,许昌市建安区政府机关食堂一楼消费扶贫产品“进食堂”活动热烈而有序,来自各乡镇30余种扶贫产品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点赞欢迎,在短短1个小时的午间时间,参与活动人数2千多人次,消费扶贫金额近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