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第21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在上海开幕。图为展商在推介运动健康食品。新华社记者 任 珑摄
“您的奶茶要几分甜?”这是如今奶茶店里常听到的一句话。三分甜、不另外加糖、零卡代糖成为大部分顾客的选择.这一现象背后,体现的是零卡、低糖、无糖逐渐风靡消费领域。
“我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更偏好无糖饮料,我点奶茶基本都选择不另外加糖。”北京姑娘小李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坐在办公室时间超过8小时。“由于工作原因,我很怕自己发胖,选择无糖饮料,热量不会很高。”小李表示,今年夏天诸如元气森林、零度可乐、喜茶等无糖或可以选择无糖的饮品非常流行,可以说是精准对接了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这样的热度反馈在部分无糖饮料产品的财务数据上。今年上半年,元气森林的营收超8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并在天猫“6·18”超过可口可乐成为水饮品类榜单第一名。在无糖黑咖、低糖奶咖以及低糖椰咖等无糖主义新产物的推动下,近日公布的农夫山泉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显示,农夫山泉新产品的收益增幅同比上升210.3%。
据智研咨询《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其增长率已经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数据显示,在某电商平台上,2020年5月的无糖饮品销售额达5900万元,同比增幅210%。
新需求的催化下,一大批厂商纷纷抢滩布局。自2月起,伊利上市了伊然乳矿气泡水;统一推出“茶霸”茶饮料新品;雀巢旗下子品牌“优活”推出气泡水新品;娃哈哈的饮料品牌KellyOne也推出了一款名为“生气啵啵”的苏打气泡水。此外,银鹭、康师傅、农夫山泉等饮品企业都相继推出了无糖新产品。品牌的跟风入局,带动了无糖饮料市场繁荣。
无糖饮料的火热体现了大多数年轻人更注重健康的消费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低卡餐、代餐、轻断食等多种饮食方式不断涌现,折射了消费升级新趋势。根据近日发布的《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今年“十一”恰逢中秋,月饼销量暴增,无糖、低卡月饼给既想尝美味又想好身材的消费者解了馋,9月无糖月饼搜索同比去年上涨近50%。
无糖低卡饮食爆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从外部环境来看,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克。在相关倡导指引下,无糖饮料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从内部需求来看,如今的“90后”“00后”更注重健康养生,带动了健康饮食潮流。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部分无糖饮料使用的人工代糖被传对人体有害,而近年来出现的一批天然代糖,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由此不难理解兼顾了“无糖”的健康和好喝口感的新式茶饮受到追捧。多位专家认为,在健康理念引领下,“零卡无糖”消费潜力巨大,未来无糖饮食市场必将“元气满满”。同时,这要求品牌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将“更好吃”与“更健康”完美结合起来。
“孙猴子,你最近又变了什么新花样了啊,每次来,你这都有新的农产品。不但把你们楠杆的土特产品上架完了,把我们罗山县其他地方的也都吸纳过来了。真是个孙猴子啊,思路活,会变花样。”说这话是的罗山县其他乡镇来楠杆镇田堰村学习消费扶贫的干部职工们,话里话外带着一股艳羡劲儿。
为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信阳移动公司积极将扶贫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全体员工力量,推动消费扶贫工作。
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脱贫攻坚。日前,光山县寨河镇党委政府在段寨村举办“消费扶贫现场会”, 旨在搭建帮扶桥梁,共谋脱贫致富之路。
国家发改委20日表示,三季度消费持续向好,尤其是汽车、文旅等消费增长迅速。与此同时,各地近期也再次启动新一轮促消费政策活动,
尤女士选择了“欧标”并与该装修公司签订了书面合同。装修期间,尤女士发现家中吊顶内装修使用的材料均为“国标”标准,尤女士认为被装修公司欺骗,要求该装修公司按照“国标”标准进行装修并退还差价。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为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发改委将促进大宗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持续增长。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明显改善,尤其是汽车等产品消费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
网上消费,保持快速增长;商场超市,销售节节攀升;餐饮店铺,顾客熙熙攘攘;影剧院里,共享艺术魅力……
市场在变化,消费者也在变化。老字号中式糕点应传承弘扬传统食文化,走上创新之路,这样才能把招牌越擦越亮
2020年10月17日,是第7个国家扶贫日,开封市通许县在通许县长智镇岳寨千菊园内举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齐心协力奔小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在通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云涛致辞中拉开序幕,在现场开展扶贫济困捐赠活动、举行了消费扶贫现场签约仪式。活动中,来自通许县12个乡镇的冬瓜、南瓜、洋葱和篮子里柴鸡蛋等各种特色农特产品吸引着周围群众的目光。使得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民看得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