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针对越来越火热的盲盒营销,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目前盲盒营销存在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质量难保障、纠纷解决难等四大问题,提示广大消费者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
中消协表示,在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据媒体报道及消费者投诉情况看,盲盒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
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消协指出,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选择。尽管盲盒销售中关于产品的款式等存在一定的保密性,但关系产品质量和服务的信息,如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存储条件、安全警示、价格、“三包”等均应当充分告知,保证真实全面,不得作出虚假、夸大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让盲盒内在物品的商品价值、出现概率、分布方式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确保消费者知情选择。
目前盲盒销售火热,吸引了许多行业的经营者参与,企图利用盲盒营销获取更大的带货量。对此,中消协认为,盲盒营销应适度,不可过度营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如果经营者不把精力放在提升主营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过度依靠盲盒营销的噱头误导消费者冲动购买,用一些粗制滥造的产品糊弄消费者,只能产生短期的吸引力,会很快消耗消费者的信任感,损害自身商业信誉,遭到消费者的唾弃,企业难以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同时,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保留购物票据等相关凭证,权益受损应依法维权,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索要和留存发票等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信息等作为事后维权的凭证。当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要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协商不成的可通过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春节临近,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1月2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京启动“非遗牛年大集”,一大批非遗老字号携传统年味“触网”,让消费者在线下单就能买到各地“文化味”年货。
2020年我国GDP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3%,消费仍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中奖彩票为一张复式票,其中8场采取了双选投注,2场采取了全包投注,4场采取了单选投注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少人已经开始备年货了。单位倡导在京过年,夏女士虽然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但在北京过春节还是头一次。
在现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房子的价格已经变的让很大一部分人承受不起。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房子的人对此努力着。所以,在买房时如何跟受访者或者开发商谈降价问题,就变得格外重要。
前段时间,小吴买了3年多的小汽车突然出现一点故障,换挡加速时会出现顿挫感。常去保养的4S店工作人员告诉他,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表现好于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
理发卡、健身卡、就餐卡……如今消费者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但是近几年预付消费引发的纠纷却频频被曝出,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保障辖区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倡导大家合理消费按需购买,保障消费安全,倡导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连日来,郑州市鑫苑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及志愿者深入开展消费提示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