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提倡就地过年的春节,消费热点正在变化。线上线下,年味正浓。
上海一家超市里,脸盆一般大小、捏出层层花瓣、嵌着红枣颇显喜庆的现做大饽饽让本地市民惊艳,也让留沪过年的山东姑娘马慧“激动得快哭了”。
“虽和奶奶手工做的相比仍有点区别,但已经很解馋了!”马慧计划自己动手做些家乡菜,地道食材让她可以“大展拳脚”。
沃尔玛超市上海田林店店长何伟介绍,超市进货渠道日益多元,今年特别考虑到就地过年的劳动者增多,能展现各地年节文化的商品颇受消费者欢迎。
外卖年夜饭成为不少“宅”家人士的新宠。美团平台联合各地商家推出“年夜饭到家”服务,支持从单人餐、双人餐到10人以内家庭聚餐等多种规格年夜饭外卖,通过不同菜系主题展现各地美食文化。
原习惯“旅游过年”的上海市民程涵今年预订了上海市郊的一处民宿,一家人换个“新家”过年。考虑到疫情因素,民宿主人没有安排聚会类活动,但会给各家准备定制的特色年夜饭。
结合本地历史建筑、老牌酒店等元素的旅游休闲产品正在热销。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今年春节,该企业推出的上海本地旅游产品量比2019年春节旺季增长了1.5倍,“微游上海”产品增长了5倍。
“市民游客在做好严格的安全卫生保护措施下参加本地休闲活动,将更好地感受上海红色文化以及城市发展新成就。”周卫红说。
来自新疆的吴敏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上海本地习俗、预订“非遗”年货,张罗着自己的首个“海派春节”。“网上消费很方便,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很周到,让我深感‘日久他乡即故乡’。”她说。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2021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的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
免!门!票!
今年中国倡导居民就地过年,有分析认为,就地过年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拖累春节消费。
2021牛年春节越来越近,“就地过年”的倡议让人们纷纷取消回乡过年或异地旅游计划,选择在本地短周期、近距离、慢节奏地休闲度假,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喜迎新春。
春节将至,为营造安康、暖心的别样年味,让“就地过年”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郑州图书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了30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迎新春文化活动,让读者过一个书香假期。
1月27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工人第二新村小学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市团委、市少工委发布的《大手拉小手 过年留郑州》倡议书精神,号召全体少先队员,从我做起,小手牵大手,家校共抗疫,留在郑州健康过年,做好寒假、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今日限行:5和0
2021年的春运已经拉开帷幕,为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解决广大企事业单位留郑员工上下班问题,郑州公交第一运营公司推出“就地过年”点对点定制专线,全力为企事业等相关单位提供安全便捷的多样化、个性化公交出行服务。
近日,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发布寒假项目学习作业《团圆·年夜饭 用中国味儿温暖中国年》,文一少年将在走向深度的项目学习中,聚焦年夜饭,开启跨越时空的团圆,探寻更厚重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