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关注  > 正文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怎么建?

2021-03-09 10:20:09   来源:国际商报

5034

作为全面促进消费的举措之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正式写入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而在2021年各地两会上,更有超过20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怎么建?如何才能建得好?本报特邀人大代表和业内专家就此各抒己见。

注重差异化发展 避免同质化竞争

全国人大代表,海航集团党委委员、海航创新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廖虹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一部分。一个城市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有门槛的:在硬件上,应该具备口岸开放、交通便利等基本条件,消费品的种类、品质和价格要有竞争力;在软件上,营商环境、扶持政策也要对标国际。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是深化对外开放的实践之一,除了沿海城市,具备条件的国内其他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为防止地方“一窝蜂”上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导致同质化竞争,各地应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势来建设。比如海口、三亚在离岛免税商品上具备极大优势,别的城市不必完全效仿,而应该依托本身现有的成熟的产业来打造核心竞争力,例如佛山依托家具产业,义乌依托小商品。国家在顶层设计时应该会有相关考量,注重城市差异化发展。

既有优势又有条件 还需迈过很多坎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亚萍集团董事长陆亚萍:供和需完全有条件在中国市场得到很好的结合,中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以前去国外市场考察时,看到很多中国消费者,他们都展现出很强的购买力。

我认为中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有优势也有条件。从供给方面看,中国不仅是全球门类最全的制造业大国,消费品品类非常丰富,而且中国近年来持续降低进口关税,免税购物也在增多,这就带动了国外消费品更多地流向中国。

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新的消费群体消费理念正在改变,他们更愿意追求高品质的商品。最好的供给和最旺盛的需求相结合让中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极具优势。

不过,在落实层面,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仍需要迈过很多道坎。尤其是线下零售业必须更加活跃起来。近年来电商快速发展对线下零售业造成冲击,加上线下零售业综合成本上涨,线下零售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此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要培育更多国际化的商贸流通企业。只有吸引更多国际消费者,让流通企业强起来,线下消费活起来,才能最终建成建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恰逢其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当前形势下,中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恰逢其时。如果未来能建成5~6个国际消费中心,不仅将有力扩大消费、促进出口,推动交通、物流等服务业获得更大发展,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提升,使更多外资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形成汇聚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能让经济“满盘皆活”。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常要满足几个条件:交通高度发达,能便捷联通国内外主要城市;物流通畅,跨境电商发展较为领先;腹地广阔,优质商品和知名品牌供给能力强大;金融服务完善,支付便利;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齐全等。

目前中国城市与主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不小差距,如服务环境还不到位,交通、物流等不够便捷,贸易便利化程度不够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能熟练与外国人对话的服务人员不足;商品标志、包装等细节也未能充分照顾到外国人的需要。缩小这些差距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因地制宜讲究方式方法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该达到以下几大标准:第一,经济实力雄厚,开放水平较高;第二,以服务业为城市主导产业,拥有发达的服务体系;第三,具备连接全球的交通、信息、物流设施体系;第四,拥有较为发达的旅游业,宜居性较强;第五,是全球优质资源的集聚地,拥有较为突出的消费创新和引领能力。

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可期,将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各地都在从优化商品服务供给,到以科技支撑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消费体验,全方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了消费提档升级。

不可否认的是,对标纽约、巴黎、东京等老牌国际消费中心,中国不少城市的差距较为明显。在此情况下,中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量力而行,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方面,应进一步升级核心商圈,在基础设施完善升级、商业街区保护等方面发力,并要着力引进国际国内一线品牌,促进核心商圈加快高端化、品牌化步伐。同时,要加快对智慧商圈的探索,推动传统门店向科技时尚、服务智能、安全规范的全新商圈层次转变,将商圈从单纯的购物场所转变为集体验、社交于一体的活动中心,以此吸引各地消费人群前来购物。

另一方面,要发挥特色商业街区的“名片”效应。商圈之外,特色商业街区同样是举足轻重的消费载体,具体应因地制宜,进一步做好设施完善、品牌打造、文化展示等工作,形成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消费的兴奋点与动力源。

引领新消费丰富新供给

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员丁孟:近年来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驱动力,而城市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提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希望借此引领推动新消费,丰富新供给,更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新消费需求。

各地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情高涨,例如,上海提出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打造一批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商业消费体验中心;北京准备推动扩大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广东则计划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

中西部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也实现基本覆盖,如陕西提出,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咸阳、渭南建设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重庆提出加强需求侧管理,探索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扩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并非首次提出,但在2021年各地两会上成为高频词,充分表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所产生的强大消费引领与带动作用,以及消费资源的集聚作用。(本报记者 靖雯 阎密 吴力)

文章关键词: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杀人犯逃亡到昆明官渡区?警方:出于报复心理发布不实信息 杀人犯逃亡到昆明官渡区?警方:出于报复心理发布不实信息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