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畅通消费维权渠道 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管”为主题举办2021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于军在会上介绍,2020年总局有序开展消费品召回活动,全年共实施消费品召回612次,涉及产品800.5万件,比上年分别增长40.7%和22.8%。
“消费品涉及大家的衣食住行,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买得安心、用得舒心。”于军介绍,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对98种消费品开展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9238家企业的9549批次产品,发现964家企业的97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发现率为10.3%。据统计,有60种产品抽查不合格发现率在3年内有所下降,质量状况持续向好。
据了解,2020年全年受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影响召回次数为556次,涉及产品681.3万件,占召回总数量的85.1%,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王赟松介绍,从产品类别看,去年召回涉及数量较多的是文教体育用品、家用日用品、其他交通运输设备、儿童用品、电子电器;从缺陷原因看,2020年因设计问题召回154次,涉及产品141.2万件;因制造问题召回441次,涉及产品376.2万件;因标识问题召回17次,涉及产品283.1万件。
于军表示,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对新兴行业和领域生产企业的引导和监督,推动中国产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持续加强缺陷产品调查与召回监管工作。针对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等传统领域,强化缺陷线索收集监测,提升分析识别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大重点产品缺陷调查和召回实施监管工作力度。二是针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召回监管方式。三是围绕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提升。针对和消费品有关的重点产业链、产业聚集区,开展风险评估与质量诊断,加强共性产品缺陷问题研究,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孔德晨)
在个人电脑稀缺的年代,很多年轻人在网吧里感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快乐。可如今,网吧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在。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对全面促进消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托举意义,也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必然选择。
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1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为刺激经济复苏,全国超220个城市相继出台数字消费券补贴政策。作为提振消费的有效手段,数字消费券在过去一年已成功拉动数百亿消费,平均拉动效应约8倍,千万商家从中获益。3月17日,数字消费券面世一年的节点,全国首个数字消费券团体标准《数字消费券服务规范》应运而生,日前已正式发布并实施。
近年来,各类银行依托不断细分的场景、职业,推出了名目繁多的消费贷产品。其中的一些名目,让人啼笑皆非。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提出,今年主要从升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平台、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在线消费纠纷有没有更好的解决之道?如何保证电商平台所销售的3C认证产品真实有效且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市场监管总局22日举行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产品质量等民生关注的热点亮出新招。
近日,“北京办理健身卡拟设7天冷静期”登上热搜。实际上,北京市2020年2月就发布了《预付式消费服务合同行为指引》。记者调查发现,在预付费消费服务较集中的美容美发、餐饮和健身领域,规范化合同目前依旧匮乏,商家多以协议或VIP卡等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