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旅游、消费人气高涨,加之各地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消费市场暖意融融。各地也在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抓住春夏时节消费旺季,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全力助推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促消费各地不遗余力
从各地发布的数据来看,“五一”小长假首日,天津监测统计的191家商贸流通企业和商户实现销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21%;南京重点监测的150余家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2.91亿元,同比增长46.96%;广西南宁重点商圈人流量同比增长5倍以上,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19.31%,实现旅游消费同比增长128.89%;上海“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2小时内,消费支付实时金额就突破了20亿元,用时比去年缩短1/3。
而在即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海南,“五一”小长假首日,当地各交通枢纽迎来进出岛客流高峰。为拉动消费,海南省商务厅组织全省9家离岛免税店为市民游客提供了100万张代金券,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海口、三亚多家免税店还通过增设品牌门店、推出优惠活动等方式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与此同时,城市越野场、限定快闪店以及各式各样的沉浸式街区……各地商家也在增强购物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
“‘五一’小长假火热的消费说明中国经济复苏形势良好,国内大循环正在释放更大的活力,不断激发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市场潜能。”国资委机械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有关部门和商圈商户结合春夏时节消费旺季推出多样化的促销活动,以惠民价格和升级体验为假日线上线下消费提供了更多优质选择,这样的举措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线下消费“爆发式复苏”
饿了么5月4日发布的“五一”消费报告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线下消费出现“爆发式复苏”。线下生活服务类消费同比增长近4倍,环比增长超2倍。其中,玩乐类项目的消费额同比增长超10倍,环比增长近3倍。从线下消费热度来看,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和广州。
南岭咨询研究员黄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今年“五一”小长假,上海、杭州、北京、深圳和广州等地的居民出游和游客接待量接近或超过2019年春节同期水平。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城市的景区恢复程度高于西南地区的城市景区。
宋嘉认为,线下消费之所以迎来“爆发式复苏”,是由于以博物馆、部分需要消费者沉浸体验的景区为代表的文旅产业带动了服务性消费持续增长,以及进一步推动了文旅配套产业如酒店、餐饮、交通、购物、电影等领域实现复苏。
据悉,“五一”小长假期间,广州、深圳各大商圈倾力打造的书画院、咖啡馆、国潮等诸多“网红打卡点”成为吸引外地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宋嘉说:“目前,两地均在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从政府到商户都在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未来必将为两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助力。”(本报记者 靖雯)
记者日前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获悉,截至3月末,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03万亿元,同比增长7.02%;一季度累计兑付客户投资收益2095.83亿元,满足了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需要。
这份出行指南请收好!
“五一”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预计共发送旅客2.67亿人次,日均5347.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122.2%。
一时冲动购物,买完不想要了怎么办?退货无疑是治疗冲动的“后悔药”。线上购物7天无理由退货早已不新鲜,线下购物能否同样方便?据澎湃新闻网报道,近日,“长三角地区异地异店线下7日无理由退换货”服务承诺企业联盟正式成立。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购买商品后,退换货渠道将更加畅通。
中国潮牌、文创爆款、国产彩妆、古风服饰……近年来,国货线上消费热潮持续升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不少企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布局线上渠道,借助电商、社交、直播、短视频等平台,让品牌焕发新活力。
“五一”小长假将至,不少人早就做了安排,准备开车、坐火车或乘飞机去外地旅游。
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加快复苏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澎湃动力,餐饮消费的新特点体现着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种草“国潮”忙打卡、跟着“盲盒”去旅行、潮玩音乐享不停……这个“五一”小长假,“Z世代”(一般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人群)别具一格的度假消费新体验,勾勒出他们对“美好生活”定义的又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我国消费复苏的强劲韧性和升级潜能。
今年“五一”假期,红色主题游成为许多游客的出行首选,多地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纪念馆迎来游客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