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于佳欣
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6.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2%,网络零售市场量质齐升,持续向好。哪些商品和服务网上走俏?商务部29日发布的大数据告诉我们答案,且再次印证消费持续复苏,升级势头不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7%,这一数据较年初提升3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20%。
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消费升级势头不减。健康消费日益走红,游泳、足球、瑜伽等相关体育用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28.9%、106.2%、55.1%。“新国潮”热度提升,有关电商平台“618”促销活动期间,国产品牌销售额占比超过70%。
在线服务消费持续复苏。在线餐饮消费回暖,销售额同比增长48.2%,其中到店餐饮同比增长93.1%。在线旅游销售额同比增长71.6%。
西部地区增长较快。上半年,西部地区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1%,增速连续5个月快于全国;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网上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5%、20.3%和13.0%。
农村电商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9549.3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8663.1亿元,同比增长21.0%。农产品上行持续恢复,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088.2亿元。
跨境电商势头强劲。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出口6036亿元,增长44.1%;进口2831亿元,增长4.6%。商务大数据对重点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监测显示,原产自日本、美国、韩国的商品进口额排名前三。
商务大数据还显示,直播电商、反向定制、即时配送等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上海、北京超2万元。快看看钱都花哪了吧?
这是一场新消费市场的“抢滩战”,也是围绕“人、货、场”的认知与技术变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消费需求倒逼供给的背景下,传统的消费市场中的新消费趋势正在孕育与成长。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通知,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今年10月1日-12月31日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
近日,各地省级两会已经陆续结束,新提法、新表述不断出现。经济日报推出“从地方两会布局把握中国经济律动”系列报道,聚焦各地新动向,解读新趋势、新风向。
中国商务部2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持续回暖,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回升至61.7%。
进入夏季以来,各地很多的旅游、文化、展览项目都将经营时间延长,展开夜间服务,夜间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从而使夜经济呈现出更加多元、立体的格局。夜经济正成为文旅业开拓市场空间的一个新增长点。
释放消费潜力,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消费只是我国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不仅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样意义重大。
日前,清明上河园景区开启了“云旅游”模式,通过新浪微博、西瓜视频两大客户端,进行了2个小时的线上游园,带领众多粉丝一起云游清明上河园。其在新浪微博的直播,覆盖人次620万,阅读数50万;西瓜视频全场阅读数达到20万,线上互动效果良好。
近日,宣布捐赠5000万元物资支援河南暴雨的国货品牌鸿星尔克“一夜爆红”,频繁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称低调捐款的鸿星尔克让人心疼,在其直播间喊话“要野性消费”,商品库存随即全线告急。与此同时,对于鸿星尔克诈捐的质疑也伴随而来。处于风口浪尖的鸿星尔克营收状况如何?5000万物资捐赠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