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关注  > 正文

“双12”遇冷 消费者厌倦了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

2021-12-13 09:22:18   来源:广州日报

5034

  “双12”遇冷 电商促销套路消费者不买账

  “原来‘双12’开始了,不说我都忘了。”记者观察到,前有“双11”,紧接着元旦促销年货节将接踵而至,夹在中间的“双12”变成一个尴尬的促销节日。而“双11”后爆出的欧莱雅安瓶面膜价差事件、中消协点名薇诺娜虚假发货等,让今年“双12”显得颇冷清。电商行业专家指出,早在5~6年前“双12”的关注度较高,但近年一直都呈现往下走的趋势,“平台不如以往重视,商家也没有太多的支持力度,自然消费者参与度不高”。除了众多消费者厌倦了电商平台的促销“套路”外,中小商家鱼龙混杂、售后问题多反馈难等问题,对电商平台的频繁促销、造节等手段呈现疲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双12”冷清 消费者参与度不高

  对于今年“双12”,不少消费者热情不高,他们向记者表示,“双11”已持续了一个月,从今年10月开始,到11月11日,把要买的买了,不是计划内也买了。另一方面,今年“双12”的优惠力度不大,“都是常规的满减、补贴优惠”,消费者谭女士表示,比如标价300元斯凯奇儿童运动鞋,店铺打出“双12”价是160元,再参与淘宝平台满减补贴,减30元,买下来就是130元。“其实线上店铺清货时,300元的儿童运动鞋打折后也是160元的价格。现在‘双12’只是满减等,不过,满减还要买其他东西凑单”。

  电商平台内部人士透露,“双11”刚过不久,加上明年过年早,年货节反而是过年前平台促销的“重头”,会投入的资源更多。所以今年“双12”只是常规促销。

  陷入促销“怪圈” 线下优惠来得更实在

  电商造节的促销“套路”,近年一直被外界诟病。在“双11”“双12”期间,店铺促销页面宣传的“预计到手价”,并非简单地可以达到。记者打开其淘宝店页面,随机点开某品牌运动鞋,页面写着“预计到手价”是156元起,要达成“156元”,除了“双12”本身店铺优惠外,还包括了凑400-100预减60元……上述谭女士表示,其实所谓的“预计到手价”,都是有门槛、规则的。一到“双11”“双12”,比读书时的数学题还难。

  另外,记者发现,在这些节日促销期间,一些店铺推出的满减券“满700元叠减100元”等,是属于“会员领取”,换句话说,就是获得优惠券还要成为店铺的会员。

  随着电商促销的套路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发现,有时线上所谓的大促甚至比不上线下店打折优惠来得实在。陈小姐经常买的一品牌衣服,在11月想趁着电商促销期间入手,却发现不仅打折力度不大,如果不满减就只有八折,而且还缺货,“之后我直接到线下品牌的奥莱店直接就打六折,每个尺码都有货,而且也不用我加会员”。

  在电商平台频繁促销的背景下,电商节日期间,“低价”问题已受到多方关注。今年11月,中消协就提醒消费者“低价”不可迷信。

  电商平台店铺把关不严 坑多难维权

  此外,如今电商平台上店铺繁多,参差不齐,把关不严,搜索设置不合理,消费者在筛选过程中耗费了许多精力。倘若遇上售后问题,更是维权难。

  日前,消费者李小姐在淘宝帮小孩购买校服,她在一家名为“广佛校服贸易”店下单购买,但商家一直没有发货。等了近大半个月,李小姐要求店家退货,店家售后没有回复。

  于是,李小姐致电该店铺页面留的客服电话,接通后“客服”表示工厂暂无货、可以帮忙查下订单。五分钟后,这位“客服”回电李小姐称根本查不到这个订单,“我这边是工厂的,你看看那个商铺是不是我们的工厂淘宝店,现在淘宝上好多这种店铺,不仅卖得比我们工厂淘宝店贵,而且未经我们同意留的都是我们工厂的电话和旺旺!你赶紧去投诉!”随后,李小姐在淘宝上另外一家出售该学校校服的店铺,并下单购买,也遇到同样的情况,而唯一生产这种校服的这家工厂淘宝店却根本没显示在该校服的搜索结果里。经过投诉,李小姐跟平台方面沟通后才得到全额退款。

  记者在淘宝输入该学校校服名称进行搜索,仍然搜不到校服生产厂的店铺,只有找到工厂公众号,再根据工厂的名字在淘宝搜索,才能找到工厂店家。“经过我投诉,淘宝只下架了其中一家店,还号称扶持小微企业,所以把这家店铺排在前列,但连店铺页面的客服电话等都不审核的吗?”李小姐对淘宝处理仍有微词。

  购物节应回归商业诚信提质本质

  近年来,电商平台频繁促销,导致传统电商“节日”不再火热的情况,已受到业界的关注。

  电商专家、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对记者表示,“双11”“双12”是阿里造的两个节,其实不仅“双12”,“双11”近年的关注度也在下降,只是前者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他指出,现在直播削弱了传统电商的这两个节日,因为直播本身就是打低价,促销低价对于消费者已经不新鲜,“其实对消费者也不好,会疲倦”。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表示,“电商消费节本身就多,再加上今年各地都举办促消费活动,引起了市场一定的倦怠”。

  另外,业界指出,此次“双11”引发的消费问题,包括欧莱雅安瓶面膜价差事件、薇诺娜虚假发货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主播和消费者在“双12”的战斗力。

 

  业内人士表示,针对购物节的发展还是应该回归商业本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商品上突出品质化、创新性、个性化等特点,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供给调整,满足更多分层用户。

文章关键词:双12,消费者,电商平台 责编:张迪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直播带货那些“坑”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直播带货”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买买买”!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在促进消费、带动销售的同时有时也会“翻车”!

  • “买它”成网络热词 消费者:直播带货有种特别的吸引力

    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央视公益直播为湖北带货超亿元,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直播6场带货1亿元……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

  • 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活动 商水农商银行在行动

    为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关于做好“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系列活动的安排部署,不断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权利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商水农商银行多措并举开展为期一周的以“诚信、理性、安全、保障”为主题的“3·15”宣传周系列活动。

  • 3·15濮阳市致全市消费者的一封信

    近日,记者从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正值3·15消费者权益日,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濮阳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了向全市消费者的一封信

  • 解码消费需求新势力 探求家电零售创新未来

    驱动零售创新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消费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消费者正由过去追求性价比转向追求最大价值的实现。而在饱和的市场,刺激新消费需求,必须要做到“从有到好”,也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零售企业,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大课题,企业的生意经更需要从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转向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 消费动力强劲 多项数据创新高

    今年国庆假期,消费者热情爆棚,消费市场兴旺红火。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夜间经济大放异彩,彰显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

  • 指望消费者买单 “人造肉们”还差得很远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火龙果月饼、藤椒牛肉月饼等挑战味蕾的奇物层出不穷,其中一款仿制老上海鲜肉月饼的素肉月饼脱颖而出,上线的1000份很快被一扫而空。这款月饼被很多人称为“人造肉”月饼,着实在人造肉的风口上火了一把。

  • 电商平台垄断乱象致消费者受损 “二选一”或被遏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和保障力度,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 咖啡库“跑路”! 关门前还忽悠消费者充卡

    传统咖啡店衰落的声音一直未断,继雕刻时光输给了房租后,传统咖啡连锁品牌咖啡库(CAFEKU)也“剧终”了。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咖啡库双井店停止营业,而这家门店也是咖啡库的最后一家门店。

  • 内乡县灌涨镇开展“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内乡县灌涨镇工商所于3月14日在集镇人流密集区开展了“主动维护合法消费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慢新闻

阿波罗登月造假?中国科协再辟谣 阿波罗登月造假?中国科协再辟谣

大象陪办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