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追求新技术的应用,这是“好经”。这样的“好经”,不应也不能念歪。餐饮点餐开发者应及时自查并整改,以便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点餐体验。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消息,称腾讯公司向开发者推送了关于自查“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的通知,提醒开发者自查并及时进行整改。微信平台将于2022年1月17日开始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扫码点餐成为很多餐饮场所的点餐方式。相比传统的人工点餐,扫码点餐只需要打开手机“扫一扫”,扫描有关二维码就可以自助选餐、下单支付,少了很多口舌之劳,便利了不少。而且,餐厅推出扫码点餐服务后,可以减少纸质菜单设计、印刷费用,也便于对价格进行修改,还可以节约相应的人力成本。遗憾的是,不少商家在推出扫码点餐时,往往要求消费者先关注公众号才可点餐,引发人们抱怨与吐槽。除了“精准推送”的广告惹人心烦,不少人还担心被过度收集的个人信息会不会被滥用。
采用扫码点餐必须有所敬畏,不可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否则,就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甚至有损个人信息安全。还应看到,对于少数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来说,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会使用扫码点餐,如果餐饮场所只提供扫码点餐这一种方式,不再有人工点餐服务,或者人工点餐服务排出了长长的队伍,那就在事实上造成了消费阻碍,是一种消费歧视的表现。
引导消费者使用扫码点餐,无可厚非,但餐厅理应提供扫码点餐和人工点餐两种选择,而不是变相强制消费者进行扫码点餐,更不能把关注公众号作为扫码点餐的前提。在扫码点餐的过程中,也应以不获取或尽量少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为前提。今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指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要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对此,有关企业应引起重视,及时做出改进。
商家追求新技术的应用,这是“好经”。这样的“好经”,不应也不能念歪。有关方面提醒餐饮点餐开发者自查并及时整改,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以便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点餐体验,值得肯定。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主动开展相关消费调查,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日前,方城县公安局古庄店派出所接到报警,某汽车维修厂负责人张某称一外地司机吴某在修车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维修费后离开,自己却没有收到维修款,认为司机吴某涉嫌诈骗,遂报警要求民警进行查处。
通知指出,平台提醒开发者自查是否存在“扫码点餐强制公众号”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点餐体验。平台将于2022年1月17日开始对此类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12月14日,郑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梧桐派出所民警联合属地消防成功救助一名欲跳楼轻生的男子,在28楼窗台外上演了一场惊险的生死救援。
近日,安阳一女子在网上扫描了一个二维码,导致微信无法登陆,所幸女子反应及时,快速报警,在民警的帮助下解除危机,没有造成财产损失。
微信公号“支付宝”12月2日发布《支付宝与中国银联互联互通新进展》,称在开放共享和安全有序的原则下,支付宝与中国银联携手加速推进互联互通。
自“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正阳县公安局熊寨派出所迅速行动,积极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业,为企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解难纾困。
河南日报记者李鹏窦晓雪 银联卡消费是生活中常见的支付手段。在河南,从乡村农产品的实时交易到城市地铁闸机的“一刷进站”,一笔笔“云闪付”交易的背后,离不开银联后台对交易数据的处理。 城与乡“海量”“天量”的数字跃动间,既有支付工具
11月23日,大象新闻记者从涉诈银行卡专项治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公安局部署开展打击治理个人涉诈银行卡专项行动(“霹雳”行动),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发“警银通”系统,目前已在全市银行金融网点推广使用。
扫一扫二维码就有礼品相送,本以为是“馅饼”,没想到却是对方设下的“陷阱”。漯河一对表兄弟用小礼品诱导群众扫二维码,获取群众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贩卖,7个月牟利约15万元,11月5日,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嫌疑人于某、李某被漯河市公安局召陵分局依法刑事拘留。